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发展转型势在必行 |
|
8月31日上午,在2013年暑期我校工作研讨会上,福建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仁华应邀莅校作题为《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发展转型势在必行》的专题报告。
吴仁华书记在报告中,分析了推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类院校转型的紧迫性,阐述了地方高校转型需要明确的四个基本观念,以及工程学院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实践。校党委书记潘玉腾指出,吴仁华书记的报告既是一场高端的政策解读,也是一次深入的实践指导,对我们进一步了解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了解国家政策,推动学校转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将报告内容摘选如下:
2013年6月28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正式启动了“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
一、推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类院校转型的紧迫性
1、产业升级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迫切要求
伴随技术革命对生产力格局和生产方式变革的急速推动,我国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许多企业开始经历从低端制造到中高端制造的转型,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比如在石油、电力行业,数字化、自动化装备的引进和使用,使得生产操作一线对技能型基础工种的需求量激增;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一带,机器人“入侵”制造业,很多企业面临机器人生产研发、维修等工程人员的难求之苦。
因此,适应产业升级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
2、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人才供求关系的逆转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再到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人才供求态势发生逆转,2011年至2020年,大学每年毕业700万人,进入白领岗位的比例继续降至55%左右,也就是说,比例接近一半的大学毕业生需到“灰领”、“蓝领”岗位就业。据教育部对2012年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排名的结果是,第一“985”高校,第二高职院校,第三“211”大学,第四独立学院,第五科研院所,第六地方普通高校。
为什么会出现结构性失业?
社会进步需要越来越多具有实用技能的高技术人才和熟练专业人才,需要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做知识技能型的工人、农民和第三产业从业者。 然而,中国高等教育现有的人才培养结构变化与此背向而行。
一些院校特别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定位模糊、办学同质化;加之办学经费与条件所限,大量举办文科类、管理类学科,造成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脱节,培养的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既造成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又造成产业转型升级瓶颈难以突破。
因此,对高等学校加强分类指导、分类改革,引导地方新建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和建设工业强国的迫切需要。 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是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融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目前,对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认识还有不一致,政府对于转型发展的支持政策体系还没有形成。因此,建设应用技术大学,在当前还迫切需要加强战略发展层面和具体推进层面的研究。 二、建设应用技术大学需要明确的几个观念 1.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要遵循大学的本质 大学主要有四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 以应用技术大学为转型目标,同样是要实行高标准、高要求,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加强与高水平企业合作、建设高水平双师型师资、引入先进实训技术装备、构建先进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来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层次和水平。 2、应用技术大学并非高职高专的延伸 我们要清晰地认识,高职高专与应用技术大学拥有自身特定的历史使命和服务面向。应用技术大学不是高职高专的延伸或升级,两者各有侧重、各司其职、互为补充,满足社会对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层次定位人才的需求,不可相互取代,更难以简单跨越。 应用技术大学定位在本科层次上,强调用开放的视野和先进的理念办学治校,以学科建设带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调整、实验室建设、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各方面工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其人才培养以知识运用为重点,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的应用性技术创新能力。除了人才培养外,应用技术大学还要成为支撑产业升级和技术积累的重要战略平台。 3、应用技术大学必须同样要重视科学研究 衡量应用技术大学的水平,是以技术积累创新和服务产业实际贡献为价值基准,因此,科学研究对应用技术大学水平的提升同样至关重要,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在人才培养上,应用技术大学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着力培养产业结构需要的实际应用型人才。在科学研究上,应用技术大学更关注“脚下”,积极创造新的技术、新的方法,围绕服务企业增强技术能力,着力于推动生产管理一线的技术进步及区域产业升级,同时努力在开展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方面发挥自身作用。 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要建立起更为有效的推进科学研究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将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教学过程相融合,将科学的思想方法、治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向教学转化,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讯息向学生传输,带领学生到地方企业和行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锤炼。 4、应用技术大学更强调关注区域内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应用技术大学强调的是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要求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区域产业发展的要求,对于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校企合作开展技术创新特别是重大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坚持争取国家项目不放松的同时,加大力度推进与企业、与地方的深度合作。 一般意义上,应用技术大学类院校是教学型大学。围绕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是这类大学的最本质任务。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是这类大学好坏的最重要标志。 要面向全体学生,认真审视现有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对于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要下决心调整或者重新思考专业建设方向,对受到社会和企业欢迎的专业要切实建设好,严格控制专业数量,着力保证每个专业的教育质量都能达到较高水平,深入推进已经确定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开展起来并努力取得实效,把“以生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学生教育质量的提高上。 围绕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要坚持推进学科分类发展,进一步集中资源,将具有一定优势和已经呈现一定潜力的学科建设得更强更好;要大力推进学生因材施教,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活动、强化优秀学生参与科研、调动专业教师指导优秀学生积极性等多种方式,创造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