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大学”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五问
    一、什么是应用技术大学?
    应用技术大学不是一个大学名称,是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技术进步的产物,是基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服务国家技术技能创新积累,立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直接融入区域产业发展,集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类型。
    二、应用技术大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应用技术大学重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以学习者职业发展为核心,接受社会评价。应用技术大学的主要特征是:学校办学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专业设置与地方主导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工作岗位要求对接;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技术理论、注重技术应用、突出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过程体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科学研究是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技术研究为主。
    三、什么是地方本科院校和新建的本科院校?
    所谓地方本科院校是指隶属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地方财政供养为主,承担着为地方(行业)培养人才、提供服务的普通本科院校。目前,我国有1055所非“211”地方本科院校,包括本科办学历史长的地方本科院校、部委或行业转制地方管理的本科院校、新建的本科院校。新建的本科院校是指1999年以来新设本科学校,共有647所,其中:新设公办本科院校256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118所),独立学院293所,新设民办本科和中外合作本科院校两类共有98所。新建的本科院校约占全国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数量的55.3%,占非“211”普通本科高校数量的61.3%。
    四、地方本科院校呈现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是什么?
    地方本科院校数量最多,招生规模最大,人才培养最多,是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主力。虽然,诸多地方本科院校都在努力发展、寻找出路,在特色办学上取得不俗成绩,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不合理的分类设置、单一的评估体系、统一的拨款方式及高校自主权不落实等体制机制原因,使地方本科院校陷入发展困境。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呈现以下八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和六个方面的突出矛盾:
    地方本科院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办学定位趋同,盲目按照惯性思维发展;
    2.学科专业无特色,与地方产业结构脱节;
    3.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4.科学研究“重科学、轻技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低;
    5.师资队伍“重学历、轻能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低;
    6.办学经费短缺,实践教学硬件条件明显不足;
    7.产学研合作教育不深入,企业参与合作育人缺乏必要保障;
    8.新建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问题更加突出。
    地方本科院校发展中呈现的突出矛盾——
    1.以学术标准为主的学校评估制度与应用技术大学以技术积累创新和服务产业实际贡献为价值基准的矛盾;
    2.以学科体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专业结构与按照应用技术大学职业和岗位需求设置专业的矛盾;
    3.以学术资格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教师制度与“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和灵活用人制度的矛盾;
    4.高考招生、分层录取的入学制度与扩大招收有技术技能基础的学生和发展职业继续教育的矛盾;
    5.教育内部自成一体相对封闭的治理结构与应用技术大学行业企业直接参与治理的矛盾;
    6.以知识教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内部运行机制与真实应用为基础实现培养与需求无缝对接的矛盾。
    五、地方本科院校为什么要进行转型?
    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结合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大学生的就业现状,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不仅是院校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教育结构调整中高等教育实现服务国民经济升级发展的关键,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成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聚焦点。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看,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就是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进行优化,即通过对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匹配度的调整,有效激活教育对经济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教育在提升国家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纵观欧美发达国家教育结构调整和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应实现由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向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转变,实现学术性专业人才教育向职业性专业人才教育的转变,学校在办学方向上适时转型应用技术大学,既是现实的要求也是理性抉择。
    ——本文根据“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2013年11月发布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摘编,谨向报告的作者致谢!如有不妥之处,与原报告无关。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Copyright@201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002102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