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工商学院等院校赴德国考察应用科技大学情况报告
2013-12-11 11:09
    为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的先进经验,扎实推进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2013年10月13日至23日,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单位云南工商学院联合山东英才学院等4所高校对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考察。考察团先后考察了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BIBB),帕德博恩经济应用科技大学(FHDW)、东威斯特法伦-利普应用科技大学(HS OWL)、埃斯林根应用科技大学(Hochschule Esslingen)、菲尼克斯电气公司(Phoenix Contact)和本特勒(Benteler) 公司、帕德博恩大学C计算机实验室等职业教育管理研究机构、应用技术大学及其相关合作企业。
    考察过程中听取了校长、系主任、教授、学校就业主管、企业招聘与“双元制”学生培训主管、指导实习的工程师、实习学生、主管“双元制”培养的政府官员等各类人员对德国职业教育、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等的情况介绍并与之进行了交流。
    此次考察,以立体的视角,全方位观察和了解了德国的职业教育、应用科技大学尤其是“双元制”培养模式,收获颇丰,为各院校实施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丰富了工作思路、坚定了信心。
    现将考察情况及对我们的启示汇报如下:
    一、考察情况
    1、应用科技大学是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应用技术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德国高等学校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综合性大学(UV),包括理工大学、师范大学,全科大学等;第二类是应用科技大学(FH);第三类是艺术类院校。据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2013年8月的统计数据,德国共有各类高校共392所,其中综合性大学(UV)共114所,应用科技大学(FH)221所,艺术音乐学院57所。应用科技大学己成为德国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综合性大学一起被称之为德国高等教育的两大支柱之一。据统计,德国当今社会中几乎全部的社会工作者和社会教育工作者、2/3的工程师及近半数的企业经济师和信息技术人才都是由应用科技大学培养的。应用科技大学毕业生成为企业高层人士也越来越多,奔驰公司总裁施林普就是其中之一。
    职业教育体系是由政府机构、学校、行会、企业、学生等共同构成的,学校以应用科技大学作为主要力量、包括了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共同组成,普通高校在少量专业岗位担负补充角色。“双元制”培养模式的学生,59%是由应用科技大学完成的,20%在职业学校完成、16%由各类培训机构完成,普通高校培养的“双元制”学生仅占3%。职业培训学校主要针对职业资格证培养学生,专业和岗位选择有很强针对性,比如医学护理岗位,学校紧联实习医院。
    2、政府机构、公共部门、社会组织和学校分工协作
    国家、经济界、社会组织、学校分工协作,确保职业教育规划发展目标的实现。从筹资、教学大纲的产生和实施到颁发文凭证书,所有方面相互配合。德国联邦教育与科技部下设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BIBB),具体负责全国职业教育的调研、咨询以及发展规划的制定等技术服务性工作。行业协会负责制定与控制职业培训标准和资格的认定。学校为年轻人的社会生活做准备,即着眼于教育。企业内部接近生产实际和市场,因此企业培训的重点是使学员最终取得技能资格。
    当社会上新的岗位或专业方向出现后,由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牵头,行业协会、工会与相关企业负责制定相应岗位或专业的培养标准;学校和企业根据标准组织教学,中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BIBB)所官员向考察团介绍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介机构负责对学校办学实力水平的评估,行业协会组织职业资格考试,比如医疗护理专业就由德国红十字会(DRK)负责颁发职业培训证书。
    3、工学交替“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科技大学开设专业及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结合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要求,校企合作非常紧密,主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其中结合最为紧密的培养模式是双元制培养模式。德国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全方位传授职业技能,为此企业和学校双管齐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化的培训——既在工作流程中学习,也在学校学习。理论与实训融为一体:教室即车间、车间即教室。德国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企业为解决自身用人需要而主动提出与学校合作培养的。它产生的背景是由于企业部分岗位对人才技能有特殊要求、人口结构老龄化、整体人口下降、产业结构向技术资金密集行业转移、部分企业所在地域吸引人才困难等原因。采用“双元制”培养模式的主要集中在员工5000人以上规模的企业和产业发展集中的地区,80%以上企业会给签约进入双元制培养计划学习的学生提供学费资助。受制于成本和企业需求,双元制培养的学生,每年约6万人,由约4.5万家合作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和学费资助,这类学生在整个应用技术大学学生中占比仅10%,虽然比例不大,但这种模式代表了未来发展方向。
    根据学科与专业性质的不同从时间角度,通常采用两种时间模式:模块式和周模式。模块模式把在校学习和企业实习按时间模块来组织实施,通常为学校学习三个月,企业实践三个月交替进行;周模式通常为每周学生在学校学习三到四天,企业实践一到二天来进行。从学业形式上一般分为四种形式:1、综合培训双元制课程(获得本科学士学位+ 具有IHK/HWK 证书的培训);2、综合实践双元制课程(结合实践过程的本科学习);3、综合职业双元制课程(兼职完成学业);4、在职“双元制”课程(在职完成学业)。
    德国实施“双元制”模式培养的学生,主要是由企业先根据需要制定培养计划,在企业招聘网上公布“双元制”学习的招聘岗位及人数,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提交申请,企业从中选拔,然后经过企业1年的岗位实习培训,再分送各相关学校去培养。企业一般要求是有高考成绩的高中毕业生,在高中阶段有违纪行为比如旷课等的学生,企业不会录用。
    企业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和专业岗位的紧俏程度,给予学生学费资助、实习岗位及实习工资等待遇,原则上工科类岗位会给予学费资助,人文社科类岗位的学生,企业一般不会给予学费资助。学生毕业时双向选择,学生若留在资助他的企业工作,则直接上岗;若毕业后不愿意去资助他的企业工作,则需返还资助企业资助的学费。
    学校理论课多采用项目任务式教学,且安排比较紧凑,便于腾出时间给学生去实践,企业的实训多由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带学生实训,按企业岗位标准训练的模式。比如本特勒(Benteler)公司的机电实训车间,就在车间周围安排了20间小型教室,讲完理论、操作规程马上就去车间相关岗位实训,每个岗位都有专门的师傅指导学生实训。
    “双元制”模式培养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主要优势在实践动手能力强、自我管理及组织能力强、抗压力强。据BIBB(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调查,74%的用人单位反映,双元制培养的学生比普通大学培养的学生具有优势。
    4、统一的国家培训标准和质量标准
    为社会所接受的跨企业的职业教育标准,统一的考试要求,保证了德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学校执行框架教学计划,企业与跨行业培训中心执行培训规则。框架教学计划由各州教育科技部制订;培训规则由德国各行业协会为主导制订,联邦劳动经济部颁布实施,是体现经济界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教学文件。“双元制”职业教育学生在毕业时要参加由行业协会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可优先上岗工作。
    德国工商协会(IHK)和手工业协会(HWK)规定,职业资格考试依据是培训规则,不是框架教学计划。所以,在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培训规则比框架教学计划更为重要,培训规则是按职业制订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主导性教学文件。
    5、具有行业背景和教学技能的“双师型”师资
    教师和企业内部的培训师既是教育专家,也同时是行业专家,拥有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合格师资保证了职业教育能够不断调整自己来满足专业技能的变化,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行业背景是师资选拔的必备条件。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授,一般要求博士学位和5年以上相关行业岗位的工作经历,近年来,更注重相关行业岗位工作经历,即使没有博士学位,只要相关行业岗位工作经历丰富且实际能力强,也可以聘为教授,反之有博士学位但缺乏相关行业岗位工作经历,则不能聘为教授。
    我们所考察的几所应用科技大学对师资的要求首先是至少五年的行业工作经历,担任教授职务还需要具有博士学位。接待我们的埃斯林根应用科技大学汽车技术专业斯密特教授具有22年在奔驰汽车公司的相关技术岗位工作经历。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还从企业聘请很多的兼职教师,既可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也可降低成本。学校的全职教授也每年定期去相关企业对应岗位工作一段时间以保持对相关领域前沿的了解和研发能力和实践能力。
    6、重视技术研发、源于企业需求的项目研发机制
    应用科技大学的课题一般是由企业提出并提供资金,企业的研发技术人员和学校的教授共同研发,研发成果直接投生产。通过直接和企业联合建立实验室,在教授带领下直接参与研发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在实验室参与研发的学生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等不同学历学习层次的学生。
    比如帕德伯恩大学的C实验室,就是帕德伯恩大学与Atos公司共同建设的,企业研发人员和大学教授共同进行产品研发,在研100个研发项目, 250个合作单位。埃斯林根大学的汽车工程实验室是由埃斯林根大学与奥迪公司合作建设的,在研项目全是企业委托的,每年各类企业提供的研发经费在2000万欧元以上。
    考察过程中考察团成员多次问到企业研发项目的来源,无论是在帕特伯恩大学C实验室,还是在埃斯林根应用技术大学的汽车工程实验室,我们所了解的研发项目均是来源于企业和社会的现实需要。斯密特教授告诉我们,他们学校的研发项目都是来自企业需求或委托,直接面对生产企业现实技术问题。
    7、国际化背景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化背景的需要,跨国企业的发展,为适应国际劳动市场的需求,职业教育更加开放。应用科技大学的学生部分专业采用全英语教学或双语教学,学生除去开设英语之外,有些专业,比如帕德博恩经济应用科技大学(FHDW)的“国际商务”,还要求学习诸如法语、西班牙语等第二外语,第二外语课占外语课40%的课时。企业和学校还会专门安排学生到海外附属企业定期实习。在德国本特勒汽车工业公司(Benteler Group)总部,接待我们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选修法语的学生即将赴南非实习,另外一个选修西班牙语的学生去墨西哥实习。
    8、私立学校有其自身优势
    从德国的情况来看,由于国家采用了公立大学免学费的政策,私立学校在大学中比例不高,但私立大学还是有其独特的优势,比如对理论教学课时安排紧凑,专业设置与课程教学与岗位需求结合紧密,企业实践较多,私立学校校企合作更紧密,针对性更强,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在校的学习感受,如帕德伯恩经济应用技术大学(FHDW)的学生评教调查表的指标体系可以看出来,学生的学习感受有很大的比重。教师任命委员会中有学生代表参与教师的聘用和任命的考评打分。学校还开设了商务礼仪、自我管理、求职培训、个人与企业岗位匹配、工资谈判等课程,帮助学生顺利融入社会。由于私立学校的这些特征,使其在社会上有更好的声誉。
    总之,德国职业高等教育,以应用科技大学(FH)为依托,以产教融合为纽带,以“双元制”为特色,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分工负责的“师徒制”培养模式,为德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造就了大批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成为德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势头。
    二、对我们的启示
    (一)德国“双元制”的培养理念设计与实践,增加了我们建设应用科技大学的信心。
    1、应用科技大学在德国具有稳定受欢迎的市场地位,特别是“双元制“模式培养的学生受到企业广泛的赞誉,坚定了我们发展应用科技大学的信心。
    2、强化了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信心。在高等教育发展处于高水平的德国(发展历史几百年),私立高等教育面临严峻的竞争形势,在夹缝中生存面临极大的困难,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经济类、管理类等学科仍然获得了较强的市场地位,相对于德国的大学竞争环境,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更具有广阔的前景。
    (二)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在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就业、管理上的成功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1、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培养模式。根据专业特点以及社会需求,优选专业,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其他专业,最大限度和企业联合培养,落实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2、德国私立大学尤其注重课程讲授的精彩程度,广泛设置互动环节,讨论,案例分析等,以任务导向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院的精彩课堂活动要充分挖掘精彩课堂的各元素,丰富精彩课堂内涵,提炼出能适应学院特点、学生特点的授课方法和模式,形成精彩课堂的典型特征。
    3、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毕业生生实用性强,根本的因素就是具有一批实战型的师资队伍和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的制度。我们要在3-5年内,以最快的速度,刚性引进和柔性引经相结合,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并落实行业企业专业人员来校授课制度。
    4、高校特别是实行“双元制“模式的私立高校对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视。如帕德伯恩经济技术学院,每200名学生就配备有1名专业的就业指导服务人员,就业过程完全涵盖到招生以及培养的全过程,注重过程的辅导等。可以探索建立全程就业服务指导体系,三级负责,学院就业部门,分院设立就业专员,辅导员全程参与指导服务,将就业工作做成我们的真正的王牌。

5、德国高校重视对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学生管理的过程记录。我们要结合励志教育以及职业化管理等,加强研究,创新方法和手段,将学校内的管理评价结果应用到用人单位,解决毕业学生的社会评价问题。
    (三)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高淘汰率启示我们要严格执行淘汰制度,促进学风的改善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15%——40%的淘汰率,给学生很大的学习压力和动力,也造就了学校极高的声誉。我们可在原有重修、留级、劝退制度的基础上,严格落实课程标准、实践标准、作业要求,考试标准;严格教考分离,实行3%——5%的淘汰率并逐步提高,促进学风的进一步提高。
    (四)学校投入与校企合建相结合,完善和强化仿真实训
    我国的应用科技大学学校自身建设与校企合作建设相结合,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实训条件,我们在与重点企业实施联合培养的过程中,在实训室建设方面,可采用学校投入、校企合建和直接去企业实训等多形式并举,完善仿真实训条件,确保特色明显的人才培养质量。
    (五)灵活设置教学时间模块
    可以借鉴德国模块式和周模式的教学时间设计,根据行业、专业的特点,灵活设置教学时间模块,学院可在部分专业实行第四(专科)、第六学期(本科)去专业实习;也可探索在第四(专科)、第六学期(本科)开始,下半学期拿出1-2个月时间再加上暑假作为一个实践学期,实行三学期制,这样可以让学生有较长的时间参加实践活动。
    (六)环境育人的启迪
    德国高校的环境或庄重、或意趣,或在简单之中大方耐用;房屋的内部装修一般不复杂,但显得宁静,有很好的感觉,附设的安装物等,和主要环境非常协调。学院可以参照学习,适度提高建筑物的审美层次,考虑大学周围的环境布置,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Copyright@201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002102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