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
冯 刚

       【摘 要】: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关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 用这一体系的新视域、新要求、新境界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作 者】: 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 100080
       【文章来源】高教理论战线 2008.07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论述, 为我们准确理解、把握和践行这项重大战略举措, 打开了新视域, 提出了新要求, 开拓了新境界。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责任,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关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视域、新要求、新境界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对教育引导大学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新视域,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纳入到更为广阔和更富有时代感的新视域, 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首先,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纳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视域。“加强文化建设, 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1](P20),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其中一个最基本的衡量指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 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1](P20)。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指标是全方位的,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在全面小康社会, 人民不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充分享有民主权利, 而且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也更加提高。没有更高程度的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 小康社会建设就是有缺陷的, 不全面的。从这个视域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就要更充分地认识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既是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要求, 也是人民群众在文明素质方面自觉发展、自我提升的基本精神追求。
       其次,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纳入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视域。“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1](P33)。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一重大命题,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已经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战略着眼点。文化软实力的主要表征在于国家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建设好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提高我国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根本和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中华文化当代形态的核心与精华, 弘扬中华文化, 同样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是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维护国家文化独立与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
       这两个新视域, 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意义的认识更为深入。通过这两个新视域, 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它不仅能够促进发展, 为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 而且其本身也是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必然要求文化的繁荣, “硬实力”的不断增长必然要求“软实力”的提升。“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 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 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 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2]。我们既不能离开经济社会发展, 孤立地来看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导的文化发展问题, 也不能离开文化发展, 孤立地看待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新视域, 为我们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深入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也为我们深刻理解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带来了新的视角。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在青年学生群体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大任务, 担负着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培育合格人才的重大使命。我们要全面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从国家长治久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高度, 从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的高度, 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充分认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新要求,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和责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P34)这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为依托提出的新要求, 既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也指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进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要求表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体目标是要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目标, 其主要目的之一是指向人们的思想素质培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要求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 用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培育人们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向心力; 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培育人们在推动实践上不断前行的向前力; 用荣辱观引领风尚, 培育人们在提升精神品质上的向上力。这三种“力”作为人的素质,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对其建设主体的基本要求, 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其对象即大学生基本素质的培育目标。“高素质人才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力量, 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依托。”[3]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向心力、向前力、向上力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国际国内形势紧密相关, 同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紧密相关, 同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相关。我们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当今世界深刻变化和当代中国深刻变革的大环境中来审视, 放在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发展要求的大背景下来思考, 紧紧围绕高校育人工作, 牢牢把握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唱响主旋律, 打好主动仗, 准确把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更好地承担起历史使命。
       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 空前复杂的境遇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人们的行为习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的重大变化, 这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进入新世纪, 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 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特别是随着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 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 社会意识更加多样、多元、多变, 这一方面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了活力, 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思潮的纷繁变幻。高校历来是各种不同的理论学术观点、思想政治观点交汇、融合、争斗的阵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好的, 其思想发展和价值取向反映了当今时代和社会的特征, 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他们生长在价值观念迅速变化的年代, 特别是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与消极、美好与丑恶、文明与愚昧、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先进与落后、规范与不规范等矛盾冲突的影响, 容易使大学生的思想、思维结构以及价值观念发生裂变, 产生困惑, 甚至偏离正确的前进方向, 少数学生中存在着理想信念淡化、主流价值观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的问题, 思想状况呈现出多元、多变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整合能力; 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青年大学生头脑, 扩大主流意识形态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 如何弘扬积极健康的道德风尚,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是我们党的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建设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国际国内形势的剧烈变化以及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为进一步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重要依循, 有利于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 有利于团结凝聚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前进, 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新要求落到实处。
       三、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新境界,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和有效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探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新的境界, 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更为有力的精神支撑。[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新境界, 在内容上体现为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的综合与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括为四个方面, 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灵魂、共同理想是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这四个方面既包括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 又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既指明了中国人民开拓进取、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 又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这就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有机统一起来, 从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向一个新高度和新境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新境界, 在特征上体现为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的综合与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我们党汲取人类思想精华、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造性提出的,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 拥有广泛而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这个核心价值体系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因而它是科学的; 这个核心价值体系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符合民族心理、反映民族特性, 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 因而它是民族的; 这个核心价值体系植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体现时代潮流、富有时代气息, 反映着人类发展进步的要求, 因而它是时代的; 这个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和开放包容的气度, 充分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思想文化成果, 充满改革创新精神, 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因而它是开放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准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境界, 在此基础上, 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 以改革创新精神, 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 持续增强其创新性和有效性。一要坚持立德树人, 做到学校教育, 育人为本; 德智体美, 德育为先。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 就等于没有灵魂”[5](P22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境界, 使“正确的政治观点”更具有时代感, 更易于融入大学生头脑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准确把握, 将其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二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综合统一的新境界表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出发点不是外在于教育对象的, 它既是社会对个人的要求的体现, 也是受教育者内在成长成才愿望的外化和升华。因此, 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关注他们的精神诉求, 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让青年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理解和认同党的主张, 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综合统一的新境界要求, 要尊重青年学生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性, 既鼓励先进, 又照顾多数, 根据不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提出不同要求。要增强核心价值体系的包容度和影响力。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 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影响。四要创新方式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深入调查研究, 在此基础上, 调整思路, 创新机制, 改进方法,发挥新媒体、新载体的功能和作用, 注重实践养成, 强化制度保障, 整合各种资源和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创造性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有效地开展。
       可以说,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问题; 既需要理论上的建设, 也需要实践上的探索。如何把理论成果转化为制度、把理论成果运用于实践, 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进一步深入思考的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既需要踏踏实实地做好理论上的阐释,也需实实在在做好制度和实践上的建设, 进而建构起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视域、新要求、新境界, 要求我们用这一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 树立科学的、全局的、发展的理念, 以开放的视野和敏锐的眼光, 深刻把握其基本内容、重大意义和实现途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把这一体系讲深、讲透、讲新、讲活, 讲出实效。
       我们要牢牢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权和主动权,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谐校园建设的全过程、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得到深入贯彻, 使其新视域、新要求、新境界得以充分体现, 为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支撑。这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努力方向, 也是在新时期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承担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人民出版社, 2007.
       [2] 刘云山: 《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人民日报》2007 年 10 月 29 日.
       [3] 胡锦涛: 《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2008 年 5 月 4 日.
       [4] 刘云山: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党建》2008 年第 4 期.
       [5] 《毛泽东文集》第 7 卷, 人民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