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采购信息公开化初探
董彩霞
(莆田学院 资产设备处 ,福建 莆田 351100)
       

摘 要:高校采购信息公开是杜绝高校采购活动中暗箱操作,规范采购行为的重要举措,是高校采购满足高校教学、科研设备技术指标、性能指标要求的重要途径。从当前高校政府采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来看,设置专职机构,理顺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新技术,采取有效的公开形式,加强廉正监督,保证高校采购信息公开、公平、公正。
       关键词:高校采购;信息公开;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499(2010)06-0130-03

高校采购工作是为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良好设备和技术服务,因此,采购仪器设备质量如何,将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实现。当前,高校采购对信息公开缺乏深层次认识,现行单一的公开招标方式已很难满足高校教学、科研设备技术指标复杂、性能指标精确度高的要求。 本文通过阐述高校采购信息公开现实意义,剖析当前高校采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根据从事设备管理亲身体会,从五个方面对实现高校采购信息公开进行探讨,提出推进高校采购信息公开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推进高校采购信息公开的现实意义
       高校采购信息公开是高校的职责,也是供应商的一项权利;是民主管理的必要途径,也是反腐倡廉的有效武器。因此,既要重视采购信息公开化的重要意义,也要有切实可行的制度来保证实施。
       (一)高校采购信息公开有利于提高采购的效率和质量
       高校采购信息公开化,采购人通过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媒体及时向全社会公开发布,特别是通过网络,使众多供应商迅速了解到高校采购的信息,包括采购项目类别名称,具体数量和质量,采购方式,邀请和选择供应商条件等,使广大商家在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环境下参与竞争,这样必然大大增强供应商积极性。由于网上采购手续简便,往返时间减少,报价成本降低,加上采购信息公开化,使采购更加透明了,供应商参与面扩大了,报价速度加快了,同时竞争的扩大,使采购到的货物更加“物有所值”,提高了高校采购的效率,也提高了高校所需物质的质量。
       (二)高校采购信息公开,有利于完善民主监督制度,遏制腐败现象
       《政府采购法》第 60 条规定:“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设置集中采购机构,不得参与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活动。”实际上,全国大部分高校采购的领导者和决策者政事不分、职能不清,导致产生“分散寻租”和“集体寻租”。 因此,要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高校
       采购机制,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杜绝各类腐败现象;而建立有效监督制约机制,就要依赖高校采购信息公开的实质程度,公开实质程度越高,监督制约机制就越有效;反之,监督制约机制就形同虚设。 采购信息公开化就是要削弱相关领导人的权力,加强对采购机构和人员的监管;只有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对高校采购活动的监督,才能保
       证高校采购依法、高效地在“阳光”之下进行,使得众多供应商公平地参与竞争,有效遏制暗箱操作,充分保证高校采购信息公开化,防止和减少腐败现象滋生、蔓延。
       (三)高校采购信息公开有利于促进校务公开
       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实施办法》(简称《实施办法》)对高校信息公开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公开范围和内容、公开程序和要求、监督和保障等做出了具体规定。《实施办法》施行,必将使高校“校务公开”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校务公开”是一项庞大而艰辛的工程,目前我国“校务公开”仍处于建设阶段,一些实体规范、程序规范、制度模型如何实施等问题仍没有解决。《政府采购法》第 11 条关于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化的规定,使得权力行使的“公开性”有了一定的法律依据。 高校采购信息公开是校务公开的一项内容,采购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是“校务公开”一个缩影,在推动"校务公开"建设方面起着积极的现实作用。
       二、当前高校政府采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政府采购制度不断深化推广,高校采购工作已取得一些可喜成绩,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与制约及高校自身的特殊性,高校在实施政府采购工作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高校采购总量大,组织结构复杂
       高校内部组织结构复杂, 机构设置分为行政机关、二级学院、系、研究所等,规模大的学校有多个校区。 由于实行分级管理方式,导致高校年度财务预算一经决定下达后,机关、学院、系、研究所等都有经费使用自主权,这种分散复杂组织关系导致采购工作不易集中,且重复购置现象时有发生。
       (二)对高校政府采购的认识不足,对信息公开存在消极抵制情绪
       长期以来自行采购方式已在部分高校根深蒂固,片面地认为实施政府采购、主动公开采购信息是限制和约束自主权,是变相权利集中和权利回收;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严格操作规程和到位的监督机制,采购过程中受长官意志、行政干扰等现象时有发生,怪相频生,如担心失去了采购资金的控制权等。因而产生对政府集中采购和信息公开抱消极态度甚至有抵触情绪,这些都不利于政府采购制度的顺利推行、也不利于发挥其应有的效应。
       (三)高校采购信息公开化的方式简单
       虽然《实施办法》规定了采购人应该主动将采购信息完整、快速地向社会公众公开,但这种单一的公开方式过于简单。 现实中,有时采购信息若向全社会公开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但不对特定群体公开又显失公平,这种两难局面的解决方法就是依法确定特定情况下采
       购信息可以针对特定利害关系人公开的方式。
       (四)高校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化的网络程度不高
       在网络信息全面普及化的今天,高校政府采购信息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尤显重要。一些地区由于硬件或人才的缺乏,无法满足采购信息公开网络化的需求。这须要加快推进高校采购工作实现全网络操作,促进高校校务公开的网络化的改革。
       三、实现高校采购信息公开的若干建议
       通过对推进高校采购信息公开意义的讨论分析,以及当前高校政府采购中存在问题剖析,笔者就实现高校采购信息公开提出几点建议,以便在实践中能起到抛砖引玉作用,逐步推进高校采购信息公开工作。
       (一)设置专职机构,理顺管理体制
       把采购信息的公开看成是一项法律规定的制度性事务来做,高校采购的信息公开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更不是被某些人任意操纵、可玩弄于股掌的工具。随着高校规模扩大,招投标采购不再限于基建及其配套工程、修缮工程和仪器设备采购,已延伸到图书教材、学生用品和膳食用品等不同领域。与此同时,由于经费来源的多样性, 高校招投标采购中存在分散管理、多部门招标等政出多门、标准不一现象,容易引起投标人的误解和质疑,甚至会导致不必要的麻烦,特别是有的职能部门集项目管理、组织招标、参与评标于一身,“既是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容易滋生暗箱操作。为此,要从学校实际出发成立招投标采购专门机
       构(招投标管理中心或招投标办公室)负责拟定招投标工作制度,发布招标信息、组织招标、签订合同等事项,统一管理招投标工作,对于提高采购效率,实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下“阳光采购”十分重要。高校招投标采购工作应大力推动新机制的建立,从管理体制上
       消除因条块分割、程序不一引发的管理漏洞,提高高校招标采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明确信息公开内容,采取有效的公开形式
       首先要对《政府采购法》规定“商业秘密”概念加以明确界定,否则,有些人就会用这个幌子来规避采购信息的公开。 其次,采购信息应当在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发布,即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要确定一个发布采购信息的主流媒体,即能让最大多数人获知信息如果采购信息的发布渠道多而杂乱,受众就会无所适从,不知怎样才能准确地捕捉到信息。 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尽快利用网络发布信息,因为没有时空的限制和阻隔,对于扩大信息的播及范围和影响大有好处。第三,信息的发布要及时。过时的信息等于无用的信息。现实中,有些人故意打“擦边球”,如将招标公告放到即将到期时公布,让供应商知道了也来不及投
       标,以造成既成事实而把生意交给关系户做。因此,发布信息要体现公平原则, 采购信息公开要同时同步,让供应商在获取信息不存在时间差,公平地参与到竞争中来。
       (三)加强监督,保证高校采购信息公开
       对高校采购负有行政监督职责的部门,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分工,建立以监察、审计等部门共同配合的有效监督机制,加强对高校采购活动监督。审计机关应当对高校采购进行审计监督,而且,高校采购监督管理部门、高校采购各当事人的有关采购活动,也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高校采购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有权控告和检举,有关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及时处理。 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审计监督,促使高校设备管理、使用部门,在法律、行政、经济上,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管理制度规范管理、使用,达到设备投资方案更合理,采购信息公开更明确、及时,招标购置的设备不仅质量优良、价格较低,而且技术性能更先进,促使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最高,维修和使用效果最好,损坏、流失的现象最少,推动高校的设备采购管理的合理性、规范化。
       (四)积极探索新技术,促使高校采购信息公开化
       高校采购主管部门可以在校园网络系统上开辟政府采购知识专栏,将高校采购相关的规章制度、文件要求、具体办事过程说明等资料放到专栏中,方便大家学习。同时开辟问题讨论区域,供大家交流心得、体会。 探索出台相关办法对网上采购加以规范,在网上采用的法律效力、程序、合同规范、评审方式、支付模式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组织技术力量对网上采购的安全课题进行攻关,在信息保密、身份确认、交易可信度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建立起安全网络平台。 积极建立高校采购举报网络,公布监督举报电话,畅通举报途径,方便社会公众对招投标采购活动中可能存在“串通投标”、“违规操作”等现象的监督举报,促进公平竞争。
       (五)加强高校采购人员教育,增强廉政意识高校采购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责任性较强的工作,采购管理人员、招投标评标组成员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法纪意识对提高采购质量、防范商业贿赂、减少职务犯罪尤为重要。 高校采购管理人员在日常采购工作中凭借专业知识、敬业精神和驾驭市场竞争的能力,为满足教学科研采购需求,做出了
       不懈努力和较大贡献,但市场因素的多变性、采购任务的艰巨性,需要不断提高采购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和管理技能。 通过业务培训、走访学习、鼓励自学,增强招投标管理操作技能, 提高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主动把握市场变化,高质量完成每一项采购任务。 加强对采购管理干部的保护,经常开展廉政教育、法纪讲座和案例警示教育, 增强依法行政和秉公办事意识,在与投标人接触中严格要求自己,维护好高校采购管理干部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确保高校采购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校教学、科研对设备技术指标要求,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双丰收。
       参考文献:
       [1] 徐一新 ,赵邦枝.实施政府采购法规 加强高校采购管理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6):148-149.
       [2] 董伟.深化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思考 [J].中国现代教育
       装备,2008(2):129-130.
       [3] 肖敏红.新形势下高校物资政府采购管理工作 [J].宁渡
       工学院学报,2008,20(1):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