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高等院校党建工作
高等院校战略规划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社会服务协同创新
文化建设历史传承
资产管理后勤保障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高等院校战略规划  > 正文
建设西部人才高地 服务治蜀兴川大业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11-3

建设西部人才高地 服务治蜀兴川大业

——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阐明了人才发展的基本目标、重大问题和重点任务,是推进新形势下人才事业发展的根本指南。四川作为西部经济大省和人力资源大省,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就是要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下治蜀兴川大业对人才发展的现实需要,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建设西部人才高地,以人才支撑和推动科学发展。

    一、治蜀兴川大业更加渴求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先机的历史挑战面前,人才成为赢取这场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力量。当前,四川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上坎的特殊时期,正处于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的关键阶段,同样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望人才。但四川作为人口资源大省,其潜在的人口规模优势尚未全面转化为显性的人才资源优势,科教人才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支撑发展的竞争比较优势。突出表现在:一是人才分布不适应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成都经济区人才总量占全省的40%,而自然条件差、经济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贫困山区和革命老区的人才总量仅占全省的11.4%,人才分布不适应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需要。二是人才效能不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全省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全国低6.6个百分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于全国5个百分点,与经济总量居全国第8位形成强烈反差。三是高端人才供给不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以高端科技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主的产业高端人才仅占全省人才总量的7.7%,难以满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

    二、以开放胸怀吸引集聚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这些重要论述,彰显出一种中国自信、中国气度和执政自觉,描绘了以开放为坐标的人才发展路线图,指明了今后人才工作的战略重点。近年来,四川围绕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实施“千人计划”,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顶尖团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四川的区位劣势和经济发展落差,导致高层次人才“难引进、不易留”。四川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树立全域开放的人才观,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广纳天下英才。一是围绕四川发展需要,建立人才发展“大数据”系统,强化紧缺人才的跟踪调研普查,编制发布全省人才需求目录,制定出台具有比较竞争优势和吸引能力强的人才引进政策和特殊服务政策。二是深度参与全球人才资源区域流动配置,建立多样化、常态化的开放引才平台,依托国际人才中介机构、猎头公司、川籍留学生会等设立海外引才工作站;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国外机构建立全方位合作办学体系,吸引海外留学生来川创业发展。三是分类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举办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暨高端人才洽谈会、高新产业人才项目入川活动、组团赴外招才引智活动,扩大引才半径。

    三、着眼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人才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要以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统筹抓好高技能人才、科技教育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宣传文化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这些重要论述,突出“高端引领、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对于解决我国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区域分布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四川人才总量基数虽大,但人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引领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尖端人才十分匮乏,为此,一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立足区域人才协调均衡发展,建立产学研合作培养、订单式培养、“请进来、送上门”培养、实践锻炼等分类分层次的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二要紧贴企业产业发展需求,统筹实施各类人才递进培养计划,培养一大批梯次合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人才资源存量。三要构筑一批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创建一批人才聚集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创建未来科技城,打造集科技创新、项目孵化、成果转化、人才聚集为一体的人才高地。四要大力实施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人才扶持计划,持续实施千名干部人才援藏和支持贫困地区行动,引导各类优秀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流动。

    四、建立健全释放和激发人才活力的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指出了制约人才发展的瓶颈和障碍,为释放和激发人才活力指明了方向。四川科教资源丰富,但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不到50%,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30%。要把潜在的科教优势转化为战略竞争优势,就必须打破目前重成果申报、轻成果转化的作法,探索建立以市场需求和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加快推动实现人才和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一是针对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的现状,允许成果完成人及团队自行转化成果并享受法定转化收益,鼓励科技人才以知识产权入股、期权奖励、技术有偿转让等方式参与要素收益分配,允许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领办创办企业和兼职兼薪,建立以能力业绩、成果转化率、技术合同交易额和创新创业等为导向的职称评定新体系。二是针对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的问题,建立多元化政府资助体系,面向全球广泛征集应用型课题项目,对科技含量高、产业化前景好且初具规模的大学生和科技人才创办的企业给予奖励性资助,提高人才创新创业成功率。三是针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合力不足的现实,大力搭建校地、校企合作平台,推进行业骨干企业牵头联合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企业成为产学研合作投资主体、创新决策主体、利益分配主体,推动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作者:中共四川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范锐平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15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