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在教师何云峰的指导下,山西农业大学公管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2级七十多名大学生的研究性课题被编印成《大学生研究性课题报告集》,17个“学习共同体”共同完成17篇研究报告,而这个报告集则是何云峰“研学合一”教学方法的最终成果展示。
带领7届学生完成7辑报告集
今年41岁的何云峰是山西农业大学文科专业中年龄最小的教授。从2006年起,他就开始探索“研学合一”的教学方法,而这也是他带领的7届学生共同完成的第7辑报告集。
“公共管理专业范围很大,我想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也能学到一技之长。”何云峰说,平常都是老师先上课,把课程都上完,再给学生布置同一个课题,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而在他的课堂中,上课第一天,他就会让学生自愿组合成3-5人的“学习共同体”,并且给每一个小组确定课题,整个学期在老师的指导带领下,学生进行研究探讨、数据统计、社会调查,学生边学边做,老师边指导边评价,真正做到了“做学合一”,整个课程教师由“讲”到“导”,学生由“听”到“做”,学生主体性也真正得到体现。
“在完成整个项目的调查活动中,我不仅收获了许多学习和工作经验,也培养了我的毅力和责任心,培养了我们整个团队的合作精神和协同工作的能力。”学生吕晔说。
“三个课堂”理念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何云峰介绍,“研学合一”教学法,是针对高校文科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不断增强学生所学知识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强调人才培养社会适应性。
为此,何云峰提出“三个课堂”理念,将课堂由教室移到校园,由校园走向社会,将课内知识、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三者融为一体。相应地,学生学习也由“被动接受”变为“研究式学习、服务式学习和移动式学习”,考试评价则由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强调过程的“发展性评价”。而评价从方法到内容,从形式到排版,图文并茂,都形成了该课程独特的考核评价标准。
目前,何云峰带领学生已完成近百个报告,累计超过一百多万字,研究范围涉及教育学与教育管理二十多个研究领域。
“学生的研究性报告,我们经过精心加工后,可以在核心期刊和相关学报公开发表,对他们的学习成长有很大作用。”何云峰说。仅2012-2013年,学生就发表了38篇研究报告,100多人(次)获得创新、创业、调研奖30多项,并且学生们还成功申报了19项(次)国家、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