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高等院校党建工作
高等院校战略规划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社会服务协同创新
文化建设历史传承
资产管理后勤保障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 正文
中国戏曲学院:地方剧种本科人才培养步入快车道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5-23

打造地方剧人才培养高地

——中国戏曲学院加强地方剧教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据文化部2013年调查结果显示,全国现存剧种286种(木偶、皮影不包含在内),大约40个剧种经常参加全国性艺术活动,74个剧种只有1家院团或班社保持演出。剧种不能没,血脉不能断。近年来,作为中国戏曲教育最高学府的中国戏曲学院,对地方剧种本科人才的培养步入了快车道。

  中国戏曲学院的地方剧种办学由来已久。近年来,表演系的地方剧种表演专业先后招收了北京曲剧、豫剧、晋剧、越剧、黄梅戏、粤剧、闽剧、梨园戏、秦腔、吕剧、柳子戏、藏戏等剧种表演本科生,与有关教学实践基地紧密合作,为粤剧、藏戏等世界级和多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剧种培养人才。

  在教学中,学校充分发挥各剧种名家和地方剧院团的作用,在全国建立了15家教学实践基地。表演系还召开了多次教学研讨会,不断探索总结地方剧种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目前的“2+1+1”教学模式,即本科头两年,学生在中国戏曲学院学习戏曲基础知识、戏曲角色创作、戏曲规范的功法训练、京昆经典剧目训练、文化理论知识等课程内容;第三年,学生到剧种所在地的国戏教学实践基地学习本剧种的剧目声腔等,参加艺术实践;第四年,学生回中国戏曲学院进行毕业大戏创作、传统经典剧目复排、经典折子戏排练、毕业公演、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等。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既能学好戏曲专业基础课的相关内容,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又不失地方剧种的本土特色,产生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对于拔尖人才,学院也在不断探索个性化培养机制。2012年12月,表演系为2009级豫剧班学生吴素真举办了个人专场彩排演出,邀请院内外专家为吴素真进行专业“会诊”,找出不足,对症下药,重点提高。这是表演系为地方剧种专业学生首次推出的个人专场演出,也是该系秉承“出人出戏”育人目标,积极探索培养高精尖戏曲表演人才的一种方式。

  学院对地方剧种人才的培养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从中国戏曲学院已经毕业的两届毕业生看,2008级北京曲剧班毕业生被北京市曲剧团接收,2009级豫剧班毕业生被河南豫剧院接收,并且,该剧院还多次向中国戏曲学院表达了再办豫剧班的期望。今年3月,文化部将中国戏曲学院作为全国高层次戏曲人才培养基地,纳入文化部“非遗传承”与人才培养整体规划进行统筹考虑。(陈有明 作者单位:中国戏曲学院)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15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