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高等院校党建工作
高等院校战略规划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社会服务协同创新
文化建设历史传承
资产管理后勤保障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文化建设历史传承  > 正文
浙江大学新生按生活习惯分寝室凸显“人性化”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9-9

     开学季,又一批新生开启了大学生活。近日,一则浙江大学新生按作息习惯分配寝室的消息引发了关注。

  据了解,新生入校前,浙江大学宿管中心通过网络向新生采集数据,除身高、体重外,还增加了“生活习惯”一项。“比如,学校11点半熄灯,大约52%的学生选择在11点半之前睡觉,这52%的学生就会与习惯迟睡的学生分开住。”浙大紫金港校区宿管中心主任陈思思说。

  不少学生认为,按生活习惯分寝室“挺人性化”。“来学校报到前,父母特别叮嘱要和同学好好相处,生活习惯相近就挺好的,在这方面不会有什么矛盾。”新生小李说。

  以往,大学新生一般都是按专业、班级分寝室的。浙江大学在新生寝室分配问题上其实早有创新。去年,浙大曾按身份证号段排寝室,把同年同月同日生或者是生日接近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寝室。“以前新生寝室按录取号分,但录取号是根据省份排序的,会把老乡分在一起,虽然生活习性上更接近些,但不利于多元化交流。”陈思思说。

  2006年,上海大学曾实行按照学生的需求分寝室,在入学前给新生发放《按兴趣意向住宿征询表》,表中设定了近10种兴趣类型,包括文学、外语、绘画、电脑等。学生还可以填写特殊要求,比如“要求和高中同学住一起”等。不过这种做法引发了会“宠坏”学生的质疑。一位学生母亲表示:“万一几个女孩子都喜欢赶时髦,聚在一个寝室,天天比谁衣服贵首饰多,家长吃得消吗?”

  在学生宿舍分配问题上,国外大学的做法或许可以借鉴。美国哈佛大学本科07届毕业生王可介绍,哈佛新生入学前都要填写一份住宿申请表,内容包括希望有几个室友、自己的学习特点和社交习惯等,非常详细。接着,新生主任会花整个夏天的时间,亲手筛选1000多份申请表,小心翼翼地搭配。“有时会让几个志趣相投的学生住一起,有时会分给你一个性格迥异的室友,让你学会和不同背景的人打交道,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而不是把自己的朋友圈限定在‘志同道合’的人之中。”哈佛甚至还出现过把几个同名的学生分在一个寝室的情况,来考验孩子们的应对能力。

  美国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州立大学等高校也都有类似的做法。浙江大学2011级新闻系学生小徐说:“我们去美国交换的时候,申请学校宿舍都是要填生活习惯的,包括几点睡觉,有什么兴趣爱好,问得很细。”

  浙江大学认知与发展心理研究所的杨宏飞教授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多年,他认为:“习惯有稳定的一面,一旦形成难以改变。学校这样做有积极的一面,可以避免学生之间的矛盾。但是,心理学也主张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人人都只在意自己的习惯而没有照顾别人,那么即使是最好的制度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15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