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高校学生素质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竞赛相关网站链接
学生创业就业指导
学生素质技能竞赛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高校学生素质教育  > 正文
四川大学:运用第二课堂优势让修德与育智并重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 时间:2015-8-18

          600多个学生社团、校院班三级全媒体信息投放和成长服务平台、校史馆博物馆、传统文化精品课程……在四川大学,每位学生都浸润在丰富的第二课堂里。四川大学第二课堂修德与育智并重,形成与第一课堂同等重要的育人主阵地。

  小切口大主题 荷载满满正能量

  在川大微博、网站、户外显示屏等传播平台上,100多件短小的视频作品点击量超过1500万次。在《校园温暖一角》的作品里,自行车倒了,有同学主动扶起来;在《心语》的镜头中,“心语”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走进社区关爱老人等,这些被称为“8秒正能量”的微视频,全部出自川大学生之手。去年10月,川大举办“8秒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视频大赛,113部展播作品在网络上的点击量合计近1500万次。“学生用眼睛发现的是一个个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人瞬间,串起的是生动的故事,折射的是学生的真实内心,聚集的是社会的正能量。”川大党委书记杨泉明说。

  在川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吕红看来,微视频大赛是一次活动,更是一次坚持10年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探索。伴随自媒体的兴起,运用网络、手机,开展秒拍、美拍等方式更易为学生所接受。于是,微视频大赛作为四川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第二课堂主题教学活动在班级展开,并延伸至团队活动等其他教育教学环节,形成强大的正能量。

  小社团大舞台 拓展育才新空间

  在“川大青年说”主题演讲活动中,本科二年级学生段露微脱颖而出,获得自主演讲基金,从而在校园内组织了一场属于自己的“自主演讲”。

  在川大,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社团与天地,学生社团总数已达642个。在这些社团中,学术型社团已达454个,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空间正在形成,学校不久前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特等奖。

  3年前,四川大学开启了以学术型社团为引领的学风校风建设计划,把学术型社团做成“最有影响、覆盖面最广、发挥学生兴趣作用和个性化才能最突出、致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打造的第二课堂重要载体”。

  学校注重依托各学院专业教研室及课题组建设各类社团,实施学院、指导教师、学生三方激励政策,这样的三方机制将社团中的师生打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学习型共同体。长江学者禇良银教授带动课题组指导了“膜科学与功能材料学会”等9个研究生学术型社团,实现了对实验室和课题组资源的有效整合。从去年开始,川大推出“教授茶座”、“师生午餐会”的试点并逐步覆盖全校。

  学生社团“天健文史社”承办了著名人类学家艾伦·麦克法兰、国际著名汉学家麦大伟等在川大的讲学活动,还开展对国际知名学者的“口述史”工作。“外语戏剧研究社”邀请英国专家来校表演经典剧本,“数学建模学会”则经常组织学生赴外参加国际性会议或赛事。这些以国际化教育和科学素养为重要方向的社团活动,推动了社团积极融入科学前沿,丰富和提升了校园文化的教育价值和学术追求。

  小历史大境界 塑造核心价值观

  从2004年起,四川大学便明确把“具有深厚人文底蕴”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之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川大,自2004年起开设《中华文化》必修课后,已经有超过12万学生修读。通过传统文化课程、传统文化教育场所全氛围影响学生。

  同时,川大还相继创建“人文大讲堂”“人文讲坛”“尊经论坛”等平台,定期邀请校内外的名家名师举办传统文化学术讲座。“陌上花开”国学月系列活动已连续举办八届,内容涉及儒学、诗词、琴棋书画等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每年,川大新生入校教育的第一课就是参观校史展览馆、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美术馆、医学展览馆、中国口腔医学博物馆和历史文化长廊等“六馆一廊”。川大作为经历百年发展史的高校,其历史积淀和厚重文化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六馆一廊”成为传承川大文化和川大精神的主线,促使学生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紧紧相连。 (记者 李晓东)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15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