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高校学生素质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竞赛相关网站链接
学生创业就业指导
学生素质技能竞赛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学生创业就业指导  > 正文
四统一,为青春注入“双创”的信心与能量——聚焦南京工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王丽英 时间:2018-3-19

    青春的光亮,来自于奋斗。青春的能量,来自于教育。

    今天的中国,“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正在蓬勃涌动,如何为青春注入奋斗的信心与能量,助青年在创新创业的奋斗中绽放光亮,是教育人肩上新的使命。

    面对新时代新需求,南京工程学院高举“知行统一,创业创新”的旗帜,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四个统一”为方针,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双创”紧密结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引领青年学子以昂扬的奋斗姿态迎接新时代,书写人生华章。

    创新创业,向梦想前行

    南京工程学院是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国家教育部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CDIO工程教育改革”首批试点高校,国家机电控制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全国产学研合作典型高校,全省首批教学工作先进高校,近12年连续获评“江苏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在经历与见证江苏由工业大省昂首迈向工业强省的同时,学院秉持“学以致用”的校训精神,不断改革创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引领青年学子投身时代洪流,向梦想前行。

    时光回溯,早在2007年,学校就已启动“江苏省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2009年建成)。10年来,学校坚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创新思维培养为重点,以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为目标,推出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效斐然,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逐年攀高,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升,成功创业更成为学校的办学新亮点——

    2009年以来,学校在“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中的获奖数持续稳定在10项以上,领跑同类高校。

    2013—2017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371项,累计荣获国家级别奖项551项,省级奖项近千项。其中,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一等奖两项、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国家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周培源力学竞赛国家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国家一等奖1项、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1项。连续三年获得国际水下机器人竞赛亚太区亚军,RoboCup中国机器人大赛获奖连年领先。

    近三年,学生参加国家级别、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达9000余人次,完成项目1622项。其中,学生在完成国家级别和省级222项项目过程中发表论文680篇,申请专利181项。

    杰出的创新创业能力铸就了学生强劲的就业竞争力。据麦可思统计数据显示,学校学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就业相关度连续4年保持在80%左右;毕业生毕业3年后平均职务晋升0.8次,职位晋升比例54%;毕业生总体就业现状满意度比本省非重点本科院校平均水平高7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国家级别众创空间“天印梦工场”现已累计孵化创新项目210余项,参与人数达1500余人;常驻创业团队62个,正式注册公司47家,年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实践岗位800余个;2014年—2016年总产值从1448.5万元一举跃升至6640.3万元;47家公司中更是有多家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四个统一”,为奋斗筑基

    作为一所拥有百年办学历史的行业性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南京工程学院始终坚持“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办学定位,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校企合作、注重实践、产学研相融的鲜明特色,相关研究与实践更是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随着“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热潮的迅速兴起,无数青年的梦想被点燃,南京工程学院应势而动,提出“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相统一,从业能力与个性成长相统一,校内教育与校外体验相统一,校园文化与双创氛围相统一”的“四统一”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理念,为奋斗筑基。

    学校大力推行人才培养“加柔性,减刚性”,通过建立创新学分认定、置换和成绩奖励机制及创新创业特长转专业制度,满足学生个人发展和多样成长的需要,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培养和课程教学的新模式。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独立层次,搭建了由“基本素质层次,专业知识与能力层次,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双创能力层次;思政模块,素质模块,理论模块,文化模块,专业模块,创新创业模块”构成的“三层次、六模块”课程体系,明确规定创新创业成果与课程学分的替换、课程绩点奖励和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办法和标准,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互补,有效激活学生自身学习活力。另一方面,学校积极改革课程体系,将原“创新创业基础”“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三类必修公共基础课程,打造为“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授课多元、模块多样”的课程群,采用“围绕职业生涯规划1条主线,组织课程组和专业两大教学团队,持续3个年级,设计课程引入、专业教育、专业调研、社会实践4大模块”的“1234”模式,强化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建设了“创新创业知识与实践、创业基础、创业案例、人际交往与文化拓展”四类选修课程,与自建和引进的MOOC课程共同构成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群,并开设跨专业选修课200多门作为拓展。

    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引导课程教学“加探究,减灌输”,构建了基于工程应用的理实一体化专业特色课程和工程背景的系列化教学项目,将项目训练按课程归一化管理,以项目教学推动基于应用的“四统一”探究式学习;推行“团队式教学,协作式学习”为特征的探究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建设“爱课程”校园中心,推进混合式教学,推进学生自主研学和教师团队式教学;规范教学环节,制定成果导向、“四统一”培养的教学环节评价标准,强化教学环节的过程考核;在教学环节中加入隐性能力和通用能力培养,并纳入课程考核,实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专业培养和课程教学。

    学校还通过“加通道,减壁垒”,将社会创新创业资源融入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全力推进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外协同,产学研一体”的育人机制;大力推进校内教师与校外行业企业专家组成教学团队,开展“校内中心+工程化项目+校外基地”为主要模式的校企深度合作共建;以教学项目为纽带连接产学研,消除人员、技术、设备、场地、经费壁垒,建成开放的师资队伍和教学平台载体。

    协同推进,体系化育人

    为了有效引领“四统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双创教育领导小组,总揽全局;同时,由教务处牵头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组,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协同推进、体系化育人的良好局面。

    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学校出台了《南京工程学院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创新体制机制,集聚创新创业要素,打造出了“创新推动创业,创业激励创新”的良性互动机制。

    配套设施方面,学校集成优质资源,积极构建面向全校学生、与专业教育相融合、贯穿育人全过程、贯通课内外、融通校内外的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四创平台”,学校现建有5大校级平台,每个学院另建创新创业分中心、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通过制定不同的聘任条件和评价标准,分类引导培养;通过“柔性使用、专兼结合”,推进多元结构教师团队建设,先后聘请技术专家近200人,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59个、教学团队10个,外聘校外专家、创业成功者、投资者等112人。

    考核评价方面,学校强调成果导向,形成性考核,如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以“职业生涯规划书”为主线,引入调研、报告、论文、竞赛等考核方式;并将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过程和成果作为教学业绩考核和职称评定的必要内容,将成果服务创新创业教学作为教师科研成果评价重要指标之一。

    教材编写方面,学校依托校内大学生创业园,建立了30个动态更新的案例库,由创业园管理团队和案例公司的负责人组成导师团,编撰了《大学生创业指导教程》《大学生创业实务》等校本创业实践教材。

    校企合作方面,学校协同南瑞继保、南京康尼机电等高科技企业,构建了校内校外互通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扶持和成功孵化一批大学生创业企业。这些平台中有两个国家级别、16个省级、26个校级。校企共同设立创新创业奖励基金、奖教金和奖学金,奖励创新创业工作贡献突出的个人和单位,并增加评奖评优比例用于表彰创新创业优秀学生。

    此外,学校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形成“一专业、一大赛,一学院、一品牌”,每年资助各级竞赛项目70项左右,参加人次达到8000左右;通过普及化竞赛、扩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项目化教学的覆盖面,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覆盖率达到80%。学校还每年举办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创业英雄众享会等专题活动,成立大学生科协、大学生创业协会等创新创业社团,定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活动,营造创客文化。

    学校还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构建国家、省、校、院四级训练项目体系,推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全覆盖;以“岗位创业”教育为主导,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理性创业;同时,建立完备的帮扶和退出机制,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学生大胆创业,支持他们能创业、创成业。

    (王丽英)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15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