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办学理念文化
质量发展特色
重大改革举措
优秀师生校友
网员单位名录
网员动态要闻
申请加入网员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网员动态要闻  > 正文
扬州大学:做好事换取免费早餐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3-11

      "主动打扫宿舍一个月"、"承诺上课关闭手机一学期"、"不闯红灯,即使是夜间无人少车,也要等到绿灯才行"…近日,扬州大学在食堂向全校师生出台了一项"好人好事"激励机制:他们每周推出100个微公益项目,凡是自愿申领完成某一项目的师生,可以免费获得一份早餐。活动一经推出,立即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追捧,免费早餐也被形象地称为"雷锋餐"。

  "每个公益项目都很小,但无一不考验着学生的奉献意识、诚信精神和恒心毅力。"活动推行者,该校公益组织牛津团的副团长边璞琪介绍说,"我们确定的微公益项目全部由学生自己定义,都是身边的举手之劳,一年下来就能五千多件"好人好事",这是一种触手可及的快乐,汇聚起来更是一种可贵的雷锋精神。"

  "在学雷锋的热潮中我们需要冷思考,雷锋精神到底是什么?"小边反问道。"学习雷锋,不一定要轰轰烈烈,更不是逢场作戏。我们倡导将助人为乐变为一种生活方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用'日行一善'的微公益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日记'"。

  活动现场,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赵红梅很是积极,她一下申领了五个项目,"项目很容易完成,只需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充实的过好每一天,善良的面对身边的人。"小郑说,"以前谈到学习雷锋精神总觉得离自己很远,现在看来,哪怕只是给迎面而来的路人一个微笑…这些都是微公益。"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活动将"学习雷锋"与物质利益相挂钩,会不会让公益变味?也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

  "其实这是一种温暖的传递,我们想通过这个小温馨告诉大家,公益志愿并不孤单,我们都是同行人。"食堂的负责人殷俊解释道。

  在现场,记者发现有很多同学申领了微公益项目后,悄悄将早餐券留下了。

  "一个善举温暖一群人,一群人的善举照亮一座城。"活动指导老师王建军介绍说,这些激励措施是对"助人为乐"的肯定,借此将生活中的微公益引导出来,并希望这些"凡人善举"能影响更多的人,从而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浓烈氛围,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才是教育的本源所在。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15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