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志愿者西行千里贵州支教,创新支教模式,变"支教"为"支志"
打工可以做一辈子,但学习只能趁着年轻积累,即使饿着肚子,也不能缺课,一定要考上大学。”这是扬州志愿者朱江澜对即将辍学的应届生马俊说的一句话。日前,即扬大"牛津团"去年暑假共同开展雅安公益支教后,2014年暑假,又联合了扬州金韵乐器等公司开展了"益往黔行"公益项目。20名志愿者放弃休息,冒着酷暑奔赴贵州开展支教活动,把青春安放在那遥远的地方。
黔行不易,车辆差点跌进万丈山崖
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位于黔中腹地,是国家级贫困县。人均年收入不足一万元。该地区大部分成年人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占据全乡儿童总数的80%以上。贫穷及地理位置偏远等原因导致该地区农村的教学水平非常差,师资匮乏、信息滞后,乡镇一级学校学生辍学率非常高。
进山困难,马背上驮着教学物质
为了帮助大山里的孩子们,既2013年雅安支教之后,扬州"益往黔行"项目组一行20名志愿者奔赴黔中腹地开展公益扶住项目。大家自发组织起来。成员中即有媒体记者、在校大学生,也有老师、城市白领。
项目团长张运介绍说,从扬州奔赴支教山区,需要先从上海乘坐30个小时的火车到达贵阳。接着,再由贵阳乘坐3个半小时的大巴沿着山道到安顺市。最后,还要通过走一段漫长的山道才能到达目的地,行程耗费60多个小时。
"香菇面、老坛面、牛肉面……一路上大家都靠着泡面支撑到最后。"团员熊超苦笑着说,行程中,志愿者们为了将更多辛苦赚来的经费留给山区孩子们,大家尽量节省不必要的开支。
最后一段路程,需要盘旋近30公里的陡峭山路。午夜十二点,大巴绕着山峰抹黑盘旋。贵州大雨之后,交通损毁严重,路上不时遇到泥石流冲击下来的石头和土块。车辆在山道上像过山车样上下起伏,有一半的志愿者受不了颠簸,中途下车呕吐。
团员李佳是扬大一名来自上海的90后女孩,从未离开城市的她刚开始还很兴奋,开心地"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山路九连环…"可当,山路变陡变弯之后,车辆常常是压着山崖边线往前开。有好几次,眼看就要掉进万丈悬崖。这让小姑娘脸色煞白。
为了节省开支,志愿者们选择了最便宜的小旅馆。结束了一天行程,本想冲个热水澡,但当地设施条件差,淋浴的水压很低,根本流不出热水,结果大家只能蹲着洗澡。
为减轻父母负担,他把录取通知书藏起来
全国高考分数早已公布,上网查到成绩的贵州省镇宁县的布依族男孩马俊却迟迟不把成绩告诉自己的父母。刚刚收到高校本科录取通知书的他偷偷把通知书藏起来,所有这一切担心自己读大学会增加父母的负担。
"高考结束第二天,娃娃就搬上行李到县城打工。"父亲马有福告诉记者,家里所有的收入来源全部来自4亩梯田,儿子和11岁的女儿马丽成绩拔尖,在山区最好的学校读书。兄妹两一年的学费早就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的积蓄。
给孩子们建的科普实验室
"一定要上学,先把家里那头老牛卖掉,再去向他的叔叔伯伯们借点,实在不行就去贷点款。" 只要儿子愿意读,愿意用尽一切手段供他。为了这件事,父亲和马俊产生了矛盾,但父亲的承诺却让马俊更加坚定了舍弃读书,打工持家的想法。
扬州"益往黔行"项目团队下乡走访过程中解到了马俊的情况。为了帮助寨子里即将出现的第一个大学生完成大学梦,项目组承担起了兄妹两全部的费用。
"山区孩子的生活和教学条件非常刻苦。"项目负责人张运告诉记者,走访的时候最怕碰上下雨,寨子里很多家庭的房子一到雨天都会变成水帘洞。这里教师的平均年龄达到45岁,留守家庭超过八成。
转变支教思路,我给山区老师当老师
"工可以做一辈子,但学习只能趁着年轻积累,即使饿着肚子,也不能缺课,一定要考上大学。"志愿者朱江澜劝解马军,走出大山,走进大学,也就有了仰望星空的机会,希望你一定要好好珍惜,好好学习。"
"像马俊这样中途辍学的学生还有很多。"项目指导刘斯文老师语重心长的告诉记者,援助的该地区牧场小学,四十余个苗族学生,只有两名老师,其中一名还是义务支教的大学生。山区学校除了基础设施薄弱外,缺更多的是教学力量。条件艰苦,留不住人才才是问题所在。
为了帮助援助山区解决教育问题,扬州"益往黔行"项目组联合了媒体、高校、企业等公益力量在贵州山区联合开展了"六一工程",即在援助的每一个山区小学援建一个标准图书室、一个科普实验室、一个国旗班礼仪队、一个健身体育室、一个医疗卫生室、一项励志圆梦奖学金。
据了解,除了物质援助外,项目还启动了一项特殊的项目,即通过暑期支教,帮助山区小学培训"现代教师"。大学生们将投影仪等教学仪器搬进山区小学,教授当地老师使用最新的教学仪器。
"大学生支教应该转变思路。"刘斯文老师介绍说,此次贵州之行,志愿者共捐赠近5万元教学物资,并通过梦想课堂、家庭走访、教育交流等环节,分别从少年儿童、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三个方面深入考察当地教育现状,为建立梦想数据库、跟踪机制,关注并引导孩子们的梦想实施进展提供数据支撑。推动支教活动由纯粹的物质援助变为"支物"、"支智"、"支志"的多维支撑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