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工作研究  > 正文
普遍性公平与激励性公平如何兼顾

案例:

  为了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某校购置了一批笔记本电脑。由于电脑数量不够,校长决定只发给领导班子成员与一线教学人员,后勤工作人员一律不发。分配方案一出,后勤工作人员很是不满,怨声载道,大呼校长不公平,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对学校其他管理制度也相应产生对抗情绪,从而对学校管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评析:

  这是一个关于公平性的典型性案例。就后勤工作人员来讲,向校长提出要电脑,寻求的也是一种公平性。在同一学校上班,一线教学人员配备电脑,而自己却没有电脑使用,显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感觉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与岐视。电脑本身已经不重要,公平性的缺失成为后勤工作人员心理的重大障碍。从校长管理层面来讲,同样有自己的盘算。为一线教学人员提供电脑,可以提高学校现代化教学水平,从而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后勤工作人员本来使用电脑的频率就不高,与教学工作也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相反,为后勤工作人员提供电脑,还容易产生上班时上网、玩游戏的现象,干脆一律不发,这样还可以让一线教师生发优越感,激励其更加努力地工作。在校长看来,笔记本电脑业已演变成一种变相福利,成为奖励一线教学人员的一种符号,也是一种相对公平。

  其实,无论是后勤工作人员,还是校长,他们追求的都是一种公平,后勤工作人员追求的是一种普遍性公平,而校长追求的却是一种激励性公平。普遍性公平即传统的大锅饭,按人分配;而激励性公平,则是按劳分配,按贡献大小分配。后勤工作人员与校长之间引发的矛盾实质上也是普遍性公平与激励性公平之间的矛盾。因而,校长必须厘清二者的关系,予以妥善处理。

  其实,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普遍性公平,实质上是一种平均主义,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不公平,必然会挫伤一部分人的积极性。而激励性公平看似不公平,却也是一种相对的公平,可以对团队实施正确的引导。比如绩效工资的发放,就是为了打破传统的普遍性公平,创造一种新型的激励性公平方式。

  就本案例来讲,校长试图通过激励性公平来处理电脑分配问题,并没有错,只不过所用的方法并不能体现激励性公平,实质上是一种不公平。

  首先,校长人为地将教职工分为两个群体,予以不同的待遇,显然是一种不公平行为。学校是一个整体,无论是教学工作人员也好,后勤工作人员也罢,都是学校集体中的一员,他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分工不同。教学工作人员的职责是教好学生,而后勤工作人员的职责则是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不能简单地说一线教师比后勤人员更重要。只给教学工作人员发放电脑,显然有失公平,必然有歧视后勤工作人员的嫌疑,更何况校长将学校管理人员纳入教学工作人员范畴,让后勤工作人员更加难以接受。

  其次,校长所奉行的激励性公平实质上仅是小范围内的平均主义。给教学工作人员发放电脑,本质上就是平均主义,人人有份,不论教学工作人员电脑操作技术如何,也不论他们是不是将电脑真正用在教学上,一概发放。而在教学工作人员小范围内实行了平均主义,却不在学校大范围内实行平均主义,显然不合情理,因而也会激发一定的矛盾。

  再其次,校长模糊了电脑作为教学手段与激励手段的角色,一方面想推动现代化教学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又想激励教学人员的工作热情,二者相互重叠,实际上的激励效果并不大。

  笔者认为,校长在处理笔记本电脑发放问题时,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分块考核,以工作实绩为分配依据。将电脑作为优秀教职员工的奖励,激发每一位教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定点到岗,以工作需要为分配依据。电脑的发放并不指定到人,而作为一种工具,按照岗位需要配备,教职员工不能将其占为己有。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体育局)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15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