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工作研究  > 正文
行政化削减大学理想空间

     与世界多数大学不同,长期以来,中国大学完全由政府行政机构领导和管理。

  1951年后,政府将一切资源收归公有、全面实行计划体制,所有私人团体都被有计划地改造成国有“单位”,大学也就成为了“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整个中国的大学全都变成了官办大学,置于行政权力的全面控制之下。大学的经费由政府划拨,招生计划与毕业分配、教学内容、科研经费及课题都被上级党政部门掌握。大学还被赋予了行政级别,从而名正言顺地成了行政部门的下属单位。大学的主要资源几乎全部来源于政府,大学的校长由上级行政部门任命,并且享受行政级别待遇。

  正因如此,大学成为政府的复制品和附属品,大学内部的机构设置对应于政府的行政机构设置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各类处室、各类科,以至于一些学校出现了“校长一走廊,处长一讲堂、科长一操场”的现象。

  总体来说,大学的行政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学与政府关系成为完全的上下级,缺少办学自主权;另一方面是大学内部的官本位。外部行政化使大学被作为政府的行政部属性组织,从而丧失了大学精神。内部的行政化使大学不再定位为学术机构,而是逐渐退化为行政机构,学术氛围不断衰减。学术逐渐被侵蚀的大学自然沦落为行政的附属品。

  行政部门把本该属于大学的内部治理权(如校级人事,招生、经费使用等)控制在自己手中,行政部门直接介入大学的内部管理体系中,大学只能作为行政部门的下属机构进入行政系统中。这样,一些行政部门成了大学的对外延伸,而大学则成了行政机关的对下的延伸。大学就这样成了行政部门的一部分,大学就是这样被行政化。

  “行政化”后的大学完全依附于行政权力,离开了上级行政机关的权力“关照”,大学无法实现完整的管理,甚至于无法正常运转。没有行政部门的认可,就没有招生计划与指标,就没有生源,也就没有生源所带来的这一部分收入。行政部门还介入学校的土地划拔、基本建设、设备添置、科研经费投入,于是产生了一个灰色地带,成为腐败的温床。许多本是大学内部的事情,却完全不受大学所左右,大学只能拼命去找行政部门争取支持,大学不得不花大量的精力去落实各线与各块的行政机关布置的任务,努力领会上级政府部门的指示,“跑部钱进”,离开了这些行政部门,大学寸步难行。

  在这样的体制下,政府行政部门的一般官员来高校“检查”,就可以让一校之长停下手里的工作作陪,还要对口的学校行政人员跟班服务,再拉上若干教授装点装点;学校里年龄不大的一名行政官员,就可以对资深老教授发号施令。在行政化的桎梏下,校长要周旋于各种官场应酬之中。大家都围着行政化下教育拨款转、围着官员任命权转、围着由此而衍生的各项考核转。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恢复大学本来面目?

  大学实际上成了一个行政机关。大学有自己安保部门甚至派出所,要维稳,学生的生活和就业,教职工的生活及生、老、病、死、退都得由大学操心。大学和行政部门一样建立了科层制结构,确立了一个以内部行政权力为核心的管理体系,这个管理体系又是围绕着外部行政权力运转的。它和外部的行政机关形成了一种实际上的上下级的关系。行政思维与力量深入地影响到了大学的方方面面,大学有一大批“行政”人员与上级行政部门对口,被授予了行政官僚级别,大学也往往是这些人当家。学术权力在行政权力的裹挟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行政权力具有强制性、科层属性,与学术特性相违。以行政为价值本位,行政权力过多地渗入到大学,行政结构、行政运行机制、行政行为方式等在高校延伸和泛滥,进而使大学变为一个等级森严的行政机关。

  大学需要行政管理,但如果大学演变成了“衙门”或“衙门”的附属品,则不会存在理想生成的空间,前景堪忧。去行政化就是依法治校,逐步弱化政府对高校的直接干预,减少直至消除政府对高校的行政指令,恢复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改变目前政府与学校之间以及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实现教育资源从“行政权力主导型”向“专业工作者主导型”配置模式的转变;建立高校管理人员的自我约束机制,强化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教育服务质量,更好地培养人才。

  (作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15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