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要闻
教育政策法规
2024
2023
2022
发展趋势研究
教育科学实践
科研创新探索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教学实践>本科阶段  > 正文
北大清华自主招生改革应该点赞
来源:教育部 作者:

    日前,随着北大“博雅人才培养计划”和清华“新百年领军计划”公布于众,新一轮自主招生改革拉开序幕。与往年相比,今年高校自主招生从招考时间、范围到选拔方式与标准,都有了重大调整。其中,废除中学及校长推荐制,改由考生自荐,格外引人注目。这一微妙变化体现了自主招生改革的新路向。

  自2003年首批部属高校试行自主招生以来,中学推荐逐渐成为各试点院校选拔优秀生源的重要方式之一。2010年,北京大学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增加招考互信,降低选拔成本。如今取消了推荐学校限制和推荐名额,由学生自愿报名,此举看似突然,实则大势所趋,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首先,它适应了招生公平的需要。2014年9月颁布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将考试招生的公平原则提至首位,对自主招生改革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公平竞争是考试招生和教育公平的基础,并影响社会公平,历来为社会所关注。多年来,自主招生实行的中学推荐方式确实选拔了大批优秀生源,但也存在名额和范围的诸多限制,制约了自主招生的选拔空间。以北大实施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为例,虽然有利于大学与中学共同选拔优秀生源,但仅由少数重点中学推荐生源显然有失公平。正因为如此,以公平为导向,采取个人自荐的方式更具有示范意义。

  其次,这一举措顺应自主招生制度变革的要求,成为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的重要环节。以往自主招生,采取联合考试或高校单独考试的方式,在高考之前举行。今年自主招生,取消各校考试,改为在高考之后举行。这不仅是自主招生时间的调整,还是招生理念和选拔方式的变革,对中学推荐制产生了直接冲击。在联考或单考的情形下,中学校长推荐可以取代考试,直接进入复试环节。如今,取消联考或单考,直接通过大学本科招生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校长推荐与考生自荐不存在差异,都要接受相应的评审,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理念。

  再其次,以考生自荐取代中学推荐,符合教育管理的政策要求。根据教育部最新下发的《关于做好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高校自主招生“不得分配推荐名额”。这一政策旨在打破自主招生的封闭性,保障考生公平竞争机会和招生区域公平,扩大自主招生的受众面。取消中学推荐,简化自主招生报考环节,可调动考生的报考主动性,增加高校招生选择性。高校作为招生主体,重在确定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标准,保障选才的信度与效度,促进人才培育。

  当然也应看到,自主招生从校荐改为自荐,并不意味着对中学校长推荐制的否定,而是一种发展和延续。在新的自主招生方案中,不仅中学校长仍可将合适的人选,通过考生自荐方式,推荐给招生学校,而且试点院校可借鉴中学推荐行之有效的选才标准与成功经验,促进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据媒体采访北大招生办公室负责人所言,“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在北大招生改革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选拔方式的公平性、科学性和透明度已为社会广泛认可,树立了社会诚信的标杆,对中学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根据学生入学后的成长跟踪统计,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学生是在北大表现最为出色、综合素质最为优秀的群体之一。因此,媒体称北大着力推进的“博雅人才培养计划”,是“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升级版。

  从选拔标准来看,当今自主招生变革与此前中学推荐一脉相承。无论是“领军计划”,还是“博雅人才培养计划”,抑或是复旦的“望道计划”、上海交大的“致远荣誉计划”,都要选拔和培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这样的人才应有远大的理想、宽广的知识面、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素养,真正体现百年树人的目标。(作者系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亚群)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15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