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要闻
教育政策法规
2024
2023
2022
发展趋势研究
教育科学实践
科研创新探索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发展趋势研究>国内  > 正文
面向“双一流”,西部高校如何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张滢 丁晨

●谢尚果(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民族大学校长):

    处理好引进人才与学校已有人才之间的关系,主动权在学校。要真正打赢高校“人才攻坚战”,需要从全方位入手,通过建立激励机制、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等举措,吸引人才并最终留住人才。

    西部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什么都为,那就什么都做不好。

    ●马宗保(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大学副校长):

    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待遇仅仅是一个方面,关键还要有平台。真正的人才,绝不会仅仅是冲着待遇来的,而是会综合考虑。西部高校要搭建平台,好让人才有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

    “双一流”的结果应该是强者更强,但弱者也不能太弱,因为所有的高校都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

    对于西部高校的学科建设来说,扎根西部、服务西部,走特色发展之路,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特色,搞同质化竞争,我们竞争不过东部高校,而且同质化发展,实际上可能弱化办学效益。

    去年9月,国家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名单。在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各地都迎来了新一轮的增加高等教育投入的热潮。今年两会,“双一流”也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西部高校如何找准自身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崭露头角?3月8日晚,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民族大学校长谢尚果,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大学副校长马宗保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就“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西部高校发展之道深入探讨交流。

    搭建平台:让人才安心奉献智慧

    记者:“双一流”是今年全国两会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一些代表委员注意到,“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当前高校间的人才竞争空前激烈。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两位怎样看待这种现象?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在两位看来,西部高校怎样才能打好这场“双一流”背景下的“人才攻坚战”?

    谢尚果:您所提到的“人才大战”,目前在高校之间确实存在。面对激烈的竞争,高校要留住人才,大致会有几种做法——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和环境留人。东部高校在人才引进上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用待遇留人。

    中西部高校,尤其是西部高校,在待遇留人上肯定比不上东部高校。而且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5%以下的人才流动都是正常的。人才在高校,如果缺乏发展平台,没法建立自己的事业,我们反而要主张他流动起来。

    结合我个人的工作实践来看,我们广西民族大学属于西部高校,又属于民族高校,要想留住人才,主要还是靠机制。一方面,创设吸引人才的绩效机制、激励机制等;另一方面,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同时,我们也在用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很多人才选择我们学校就是冲着我们宽松的学术环境来的。

    马宗保:随着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启动,西部地区一部分高校的引才、留才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从整体来看,西部高校还是不同程度地存在引才能力弱、留才压力大的情况。

    为了应对“人才大战”,不少西部高校采取了积极措施。比如,我所在的宁夏大学坚持稳才与引才并重,实行了“贺兰山学者”岗位计划。一方面,靶向、精准引进人才;另一方面,将一部分岗位留给校内现有的教学科研人员。通过这种方式,在引进优秀人才的同时,稳住学校现有的、已经成长起来的人才。

    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待遇仅仅是一个方面,关键还要有平台。有了好平台,人才才能安心地奉献自己的智慧。“平台”包括很多方面,比如重点实验室、研究所、博士学位点等。论待遇,西部高校可能比不过东部高校,但论发展空间,西部高校不一定比东部高校小。

    真正的人才,绝不会仅仅是冲着待遇来的,而是会综合考虑。西部高校要搭建平台,好让人才有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比如我们宁夏大学在多方支持下,通过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与绿色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不仅稳住了现有人才,还引进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才。

    记者:我们可否这样理解:其实西部高校本身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来留住人才,而并不像人们之前想象的,由于受到区域位置的限制,西部高校会天然地被人才排除在考虑之外?

    马宗保:我同意。到祖国的西部去,需要奉献精神。比如,子女上学的问题,从小学到中学、高中的条件,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可能更好,西部不一定比得上。但是我们崇尚的是一种精神。我们宁夏大学崇尚的沙枣树精神——沙枣树在干旱的西北地区根扎得很深,它看起来很朴实,却芳香四溢。

    谢尚果:是的。西部高校应该做好宣传,把优势特色展现出来,让更多人才认识到西部高校也有事业发展的平台。

    记者:一些媒体报道,在“人才大战”中,高校新引进的人才由于种种原因,在很多方面较学校原有的人才享受更大的优惠,待遇也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学校原有人才的心态失衡。两位如何看待这一现象?高校又该怎样处理引进人才与学校原有人才之间的关系呢?

    谢尚果:现在高校中有一种现象可以形容为“娶了媳妇,弃了儿子”,指的是在人才争夺战当中,一些高校新引进的人才,在待遇上会大大优于学校原有人才。如果处理不好,会引起已有人才的心态失衡。

    处理好引进人才与学校已有人才之间的关系,主动权在学校,学校必须掌握好平衡点。比如,在广西民族大学,由于引进人才的批次不同,自治区及学校相关政策对人才的扶持力度也不同,后引进人才的待遇在一定程度上会优于先引进的人才。学校的做法是,在先引进的人才完成了约定的服务年限后,设置高层次人才专门补贴,根据不同职位、级别的具体情况,为他们设置不同的补贴标准。

    学校制度建设是留住人才的关键。要真正打赢高校“人才攻坚战”,还需要从全方位入手,通过建立激励机制、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等举措,吸引人才并最终留住人才。

    马宗保:这个问题是真实存在的。西部学校尤其要正视这个问题,并通过一揽子综合政策来体现平衡性。一方面,学校引进的人才很可能是放弃了更优厚的待遇,奔着学校的事业而来,学校一定要给他们一个好的预期,这是一种承诺,所有的待遇都要按照相关规定,非常明确地给到位。另一方面,学校现有的人才,一定要通过特定的方式让他们有切实的获得感,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付出是有回报的。比如,我前面提到的“贺兰山学者”岗位计划,强调的是岗位。在这个岗位上,任何一个有能力的人,不论来自校内还是校外,都可以竞聘,这样就把大家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

    谢尚果: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采取类似于公司项目的形式。相关人才来把某个项目做好,那么学校就给你特定的待遇。在我们广西民族大学,有些好的教授,工资、待遇甚至比校领导都高得多。

    政策先行:支持继续向西部倾斜

    记者: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本次两会他最关注“非名校”的发展以及改善地域歧视的问题。实际上,现在国家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对于中西部高校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在二位看来,对于西部高校来说,近年来国家出台的这些政策是不是足够解渴?

    马宗保:咱们国家自“十二五”以来,实施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成效显著。一系列措施改善了西部不同层次高校的基础条件、教学条件、科学实验条件,对师资队伍建设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我看来,现在对西部高校,国家还是要加大支持力度。这不是专门针对发展西部高校,而是要考虑到区域协调发展。

    我曾经做过统计,西部地区一些知名大学的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专家加起来,不如东部地区一些大学一个学院的力量,差距非常大。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基础。我认为,在这方面,国家还应给予高校更好的政策。

    “双一流”的结果应该是强者更强,但弱者也不能太弱,因为所有的高校都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高校要培养人才,如果它的专业很弱、学科很弱,那意味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弱。希望国家针对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政策能考虑到不同层次的高校。

    西部地区高校,特别是一些省属高校,对所在省份和周边地区的贡献、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以宁夏大学为例,我们的100个学生里,有61个是农村学子,50个学生来自贫困家庭,其中来自建档立卡特困家庭的学生占到15%左右。另外,少数民族学生占全校学生的36%左右。我们通过人才培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服务,并通过这种方式让农村学生能够得到成长、顺利完成学业,从而阻断农村贫困的代际传递,对于西部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意义重大。这些价值是一种隐形的贡献,是高校排名评估看不到的。在我看来,对一个大学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发展水平的评价,需要更全面。

    谢尚果:我非常赞同马校长的看法。在本次全国两会教育界别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一个意见:当前,对于地方高校的评价机制和其他部属高校没有区别开。

    实际上,一些地方高校的一流学科,有很强的自身特色和优势。比如我们广西民族大学的民族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特别是东南亚小语种、亚非语言文学专业,我们的贡献是其他大学没有办法比拟的。就小语种专业来说,我们的教学历史悠久、教学质量高,许多国家领导人出访时带的翻译都是我们培养的。在评价的时候,如果一定要按照部属高校的标准来评价,那我们可能就相对弱一些。

    就对本地区乃至对国家的贡献来说,我们广西民族大学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我们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到全国56个民族中的53个,少数民族在校生比例超过50%,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也特别大。建校65年来,我们已经为国家乃至世界培养将近23万名毕业生,而且都是下得去、留得住的人才,他们为广西、为祖国的建设,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认为,国家应当予以考虑,评价地方高校要适当根据地方的需要。目前国家的“双一流”评价机制,对我们地方高校来说,确实有推动作用,但是从经费和人才两方面来看,我们短时间内很难企及。我们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把学科建设更好。

    记者能否请两位站在一个比较宏观的层面,简要总结一下“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西部高校发展还需要怎样的外部支持条件?

    马宗保:我认为,政府在引进人才方面应当继续提高支持力度。比如,可以参照武汉这样的中部大城市在人才引进方面的优惠政策。

    谢尚果:我认为国家要做到政策先行。首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当对西部高校有所倾斜。比如,在评“长江学者”上,是不是可以建立单属于西部的标准?其次,应该给予西部高校更大的办学空间,把权力和责任同时下放。比如,科研经费的使用问题,国家出政策,大学是不是可以有更大的自主权?再其次,充分考虑到西部高校的校园空间问题。比如,在一些西部中心城市,高校的校园用地比较紧张,政府是不是可以支持高校拥有更大的空间来办教育?最后,我认为,应当从大学发展的角度思考东部高校与中西部高校之间的关系。现在思考这个问题,是正当时。

    马宗保:大学之间不应该是一种封闭的发展状态,或者是相互竞争式的发展状态,完全可以实现互动、融合发展。比如,东部高校的一位知名专家或者一个团队申请了一个项目,而相关领域西部的高校也有所涉及,那么是不是组成跨区域、跨学校团队,或者可以把一部分实验的内容让西部高校来做?开展联合攻关,共同产出成果,实现共同发展。另外,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共享等方面都可以合作。从大的方面来看,高校都是在为国家作贡献。

    学科建设:突出优势加速驶入快车道

    记者:“十三五”期间,国家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将有两个重点,一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二是提升高校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这两个重点实际上都和高校的学科建设密切相关。那么在您二位看来,西部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有怎样的经验?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要搭上快车实现跨越式发展,西部高校应该走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

    谢尚果:我认为,西部高校的学科建设,最重要的是发挥好学校的学科传统,找准优势所在。比如我们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就是优势学科。广西有10个世居民族。其中,京族是广西独有的。壮族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而壮族又主要分布在广西。对这些民族的研究,是广西民族大学的优势,学校也一直把民族学学科作为重点建设学科。同时,我们有地缘优势,广西和东南亚距离很近,长期以来跟东南亚国家的来往交流很多。和东南亚国家语言相关的外国语言文学,我们就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在找准优势学科的前提下,再来谈学科建设,包括硬件条件的建设、人才培养等。前面我们说到人才引进,我认为一定是要围绕优势学科,如果学校原来根本没有这个学科,去盲目引进人才就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也是对人才的浪费。硬件投入,也必须是根据实际来建,不是随便拍脑袋就建。西部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什么都为,那就什么都做不好。

    马宗保:对于西部高校的学科建设来说,扎根西部、服务西部,走特色发展之路,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特色,搞同质化竞争,我们竞争不过东部高校,而且同质化发展,实际上可能弱化办学效益。

    从宁夏大学的情况来看,我们办得比较好的学科和专业,都跟地方需求有关,都跟宁夏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社会环境有关。比如,我前面提到的煤炭高效资源清洁利用与绿色化工专业,还有农田水利工程专业。宁夏地处西部地区,银川平原虽然有黄河自流灌溉这样的好条件,但是宁夏中北部地区普遍干旱,南部山区是黄土丘陵区,不管是哪儿,都存在如何节水灌溉、节约水资源、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就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另外像草学、农学等学科,涉及生态退化、土壤退化与植被恢复、特色农作物种植,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宁夏大学也做得不错。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我们的西夏学研究、回族研究,都是优势学科,这就是基于本区域的特色。

    可以说,在自然科学方面,我们服务于自治区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治理,以及其他一些方面的建设;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我们通过特色学科的研究,来推动文化传承和自治区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当然,我还有一个观点,仅代表我个人:对于西部高校来说,不能仅仅重视少数优势特色学科,其他的学科、专业也要给予相应的支持,让它们强起来,我们现在还有一个做法就叫“西部一流专业建设”。专业直接对准的是人才培养,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相关领域人才流失的风险可能会小一些,专业就能做强。

    谢尚果: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使命,有不同的定位和特色。就我们广西民族大学来说,有两个特色发挥得非常好,一个是前面提到过的民族性,另一个是国际性。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我们就开设东盟十国中七个国家的语言专业,为国家的文化传播奠定了人才基础。

    西部高校要发展,找好自己的定位,走特色优势发展之路,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如果总是在东部高校后头跟风,人家办什么专业我就办什么专业,是办不出特色的。如果西部高校没有自己的特色,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更别说崭露头角。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15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