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页

 

 

芬兰于韦斯屈菜应用科技大学团队创业学园探究

柴旭东

摘要:创业教育是芬兰在确立国家创新体系后大学为更好服务社会而采取的新措施,为培养大学生的企业精神,芬兰大学的创业教育注重在真实生活中锻炼学生创业能力。本文介绍了于韦斯屈菜应用科技大学团队创业学园的运行管理、教学特色,分析了依托团队公司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创业能力的成功经验,以期对我国大学创业教育有所启

美键词:芬兰,于韦斯屈莱应用科技大学;创业教育;团队创业学园

作者简介  柴旭东.男,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文章摘自: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10年3月

一、背景

芬兰是一个人口仅520万的北欧小国,资源不多,但却从20世纪90卸代后半期迅速崛起,在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世界经济竞争力排名中,2001年~~2005年中有四年排名第一,为最具经济竞争力的国家。造就强大竞争力最主要的原因是芬兰非常重视创新,政府的最终目标是建设“世界最好的创新体系”。

分兰重视发挥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中小企业产值已占GDP的50%以上,成为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石。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中小企业进行创新,如通过国家拉术局(TEKES)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每年获得资助的中小企业达2000多家,仅在2004年就发放补助金4. 09亿欧元[1]。有关政策也鼓励中小企业与大学组成联合研发团队进行创新。芬兰重视高校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问题,许多城市以学校为主兴建科技园,现在芬兰已有科技园19个,建立丁1200多家企业。

在芬兰流行这样一句名言:教育是芬兰的国际竞争力。在充满活力的创新系统中,均衡发展的高等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芬兰大学的发展可以从约翰娜.奥森(Olsen,J .P)2005年概括的欧洲大学两个图景中得到反映[2]:第一种模式是大学作为学者自主管理的社团,注重以内部兴趣为准决定谁得到什么,反映了芬兰大学的现状;第二种模式是大学是深入竞争性市场的服务型大学,注重满足社区需要,讲求经济、效率、弹性和生存,提倡创业精神、主动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顾客至上。遵循这个发展图景.芬兰高等教育体系发展成为了由大学与多科技术学院两个各成体系、独立运作的并列部分。多科技术学院是芬兰高等教育独具特色的部分,通常是学制三年半到四年半的地方性院校。截至2004年[3],共有32所多科技术学院,提供300多种学位课程,有152000名学生注册在读。多科技术学院以职业为导向,旨在为青年人提供更专业、更具有实践性的高等教育。为此,多科技术学院的教育与职业生涯紧密联系,重点加强与商业、工业、服务业的联系,所有学位课程都包括半学年的实习,体现了重视实践的教学特色。多科技术学院已取得了学生的广泛信任,申青者往往超出招生名额,最热门的专业是商业、行政管理、科技与通讯、保健以及社会服务。为满足劳动力市场对人才职业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适应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企业结构!的需要,从1994年起就有大学设立“企业家培养课程”,有些学院还把该课程引入工程师培训计划,团队创业学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独巨匠心的团队创业学园

团队创业学园(Team Academv)是于伟斯屈莱应用科技大学商学院一个专注于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课程程计划。该大学位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以北250公里,学生大约8000人,代表学科是生物能源学科,就业率常年保持在80%左右,在芬兰属于较高水平,整个多科技术学院的学生就业率如在1995到1999年间为75. 5%[4]。

1、产生的过程殛基本情况

团队创业学园(以下简称学园)于1993年由该校商学院的市场营销高级讲师帕特纳建立,帕特纳希望改变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方法,一天他在公告墙上贴出告示:  “你愿意尝试环游世界并同时学习一些市场营销的奥秘吗?”有26个学生响应了计划,学园早期侧重于市场营销和创新教育,目前已把重点放在创业教育,形成了通过做中学把年轻人培养成为创业者和领导者的创业学园。

学园每年招收40名学生进行为期三年半学习,完成学业获得工商管理学士学位,目前有190名学生在20个团队中学习。该项目运行成效显著,获得了多项奖励,2000年被芬兰教育部提名为杰出教育中心,在2008年获得芬兰贸易与工业部杰出创业教育中心称号。该项目学生的创业和就业率都处于多科技术学院前列[5].迄今已有300名学生毕业,毕业生创业率为30%,而同期芬兰大学毕业生创业率为4%。其中15%毕业生属于活跃的创业者,同期欧盟国家大学生活跃的创业者为3—5%。已诞生17家企业,产生了750个基于真实生活的团队项目。毕业生一年内就业率达95%,高于在芬兰就业率极好的通讯专业85%的就业率。

2、运行与管理

该项目年需教育经费50万欧元,全部来源于政府资助。学园由四位“教练”和一位总教练即帕特纳本人进行管理,并得到学院在管理上的支持。同时也为企业高管、创业者提供不同培训项目.目前有200多名成人学生在学。

自由与责任是学园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原则,学生在享受自由的同时必须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为此学园把一些活动交由学生来运作,如在:2006年1月就由一个团队组织了学园成立十三周年纪念活动。还要求学生与其他学生一道“谈判”制定有具体质量要求的“学习合同”,学生必须按照合同进行学习。学园还明确了不同学习阶段学生和教师的角包(详见表1),师生都明白自己该如何开展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具有很好作用。

教学组织形式也别出心裁,学园坐落于一座1000平方米翻新过的废弃工厂里。所有学生都有钥匙,即便在夜晚也可自由进出。这里没有固定的教室和课桌,墙面是可移动的,空间可以自由组合。这里配备了办公室、电脑、舒适的扶手椅,四周点缀着植物,学习氛围十分轻松,到处可看到成群年轻人在交淡、打字读书、散步、谈笑。这种学习氛围和教学打法也许只适用在与学园相似的新型学院。

学园采用为芬兰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所认定的质量体系来确保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方法是个人自评、教练评价、团队成员评价相结合,教练根据这些评价决定最后的成绩,学生和团体的意见占了很大比重。评价标准是团队练习表现、文献学习和研读、实践环节表现各占三分之一。

3、教学特色

学园号称“没有课堂,有的是开放的办公区;没有教师,有的是教练;没有班级,有的是对话会议:没有案例学习,有的是真实的项目;没有讲授,有的是大量的学习。”其教学的主要特色是:

(1)团队学习

学园最主出的特点就是以团队形式开展教学,新学员进来后将根据爱好组成不同团队,每个团队

表1团队创业学园不同阶段学生和教师角色变化

学年

学习主题

学习者的角色

教练的角色

学习局较量与

0-1

创业基本要素

观察者

指导者

团队工作和学习基础

1-2

实验

实施者

问题制造者

领导和团队工作

2-3

专业化

专家

资源提供者

消费者关系

3-3.5

指导

成果生产者

顾问

创新

3.5-….

创业

创业者

顾问(如果需要)

(取决于商业需要)

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每个团队在一起学习,他们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自我管理小组学习。经常举行团队训练会议,学生进行深度汇谈,一般会持续4个小时。也进行24小时生存训练,即由学生面对真实消费者,在24小时内通过口头或书面演示解决消费者的某个现实难题。团队不是一直不变,学生可根据项目组成临时小组共同完成任务。项目既是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环境的工具,又是团队公司开展商业活动的途径。小的项目能容纳2到3名学生.开展商务活动,预算一般在1000到5000欧元不等,大的项目可容纳10个学生(一个团队),预算可能超过lO万欧元。典型的项目有:旅游宣传、会议安排、广告设计、市场调查、电话或个人营销、培训等。有关公司后面将专门叙述。

(2)注重实践,在做中学

学园最主要的学习原则是“在做中学”,强调学生应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学会创业。如为培养学生对市场的敏感性,专门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发现公司需求,学习如何寻找市场。学生根据对企业的考察,结合团队知识和经验开发自己的商业项目,寻找与公司合作的机会。由于是团队式学习,因此每个学生都有用武之地。在创业中难免会遇到包括财务等的损失,但就是在持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成长起来。学园从制度上明确规定了实践环节的比重,例如在该校2009年3月13日的课程说明中[6],“创业(一)”课程7个ECTS(欧洲学分转换制)学分,其中团队训练和团队会议63学时,创业实践63学时,理论学63学时,共计约190学时。

(3)采用对话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学园不采用传统的讲座、教师授课和考试,而是将“对话”作为学习主要方式,教练把自己的创业经验告诉大家,学生也可以谈出自己新认识,加深对创业的认识,培养创新能力。每个团队一般一周要进行两次谈话式学习,通常是大家在舒适的扶手椅上剧坐成一圈,参与者要解释他们学到什么,如何学习的。他们在教练面前相互交流思想。交流读书的心得和体会。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过程。

(4)实践活动与理论学习的协调统一

学生除了通过“做生意”的实践了解企业经营的知识,还必须进行系统学习,必须根据教师开出的包括上千份文献的书单进行阅读,并围绕营销、管理等主题撰写读书心得(阅读文献后的思考和分析)和读书报告(根据一定主题撰写的有一定深度的心得体会)。学生在进行演示时要重点阐述学到了什么、这些书是如何帮助他们完成项目的,必须按照学术规范完成学位论文,理论学习在课程体系中仍占据重要地位,以确保学生达到国家的教育质量要求。

(5)注重双语学习,培养学生国际视野

为培养学生的国际化理念,学园重点加强对英语的学习。学习方式一是通过“对话“学习语言,要求学生在读书、演示、写论文时使用英语;二是语;二是通过项目学习语言,学生在做具体项目的的时候要使用英语:三是通过经历学习语言,学校为学生提供通过3—6个月的海外交流学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4、团队公司(Team companies)

团队公司是学生集体创办的企业,典型的团队公司由10到20名创业学生组成,学园并没有实质控制权,团队公司由学生自主运行.学园仅通过提供教练来作为创业教育的一部分,为公司发展提供建议,承担顾问的角色。为实际体会公司运行的压力,团队公司需要承担所有商务开支,每人每月要向学园上交10到30欧元的办公场地租金。团队公司需自行寻找和管理自己的项目,学园允许公司免费使用创业学园的商标。团队公司是学生从事创业的主要载体,通过组建团队公司学会如何合作、如何管理,更依靠集体的力量使经验和资金都不足的学生能开办实际运行的公司并生存下去。团队公司每年都有一定的营业额,如1999年达到100万欧元,其他年份都在数万到数十万欧元之间,鼓舞了学员的信心,不少企业就是从团队企业发展而来的,学生毕业即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5、创业火箭模型

关于学园的整体运行,该校学者总结了创业火箭模型以描述团队学园中所有活动。模型包含了十二个活动领域,其构成的依据主要是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的知识管理理论。学习的路径开始于模型的底部,在第一学年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了解创业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习者将实践如何成为领导者,如何建立与消费者的关系。在第三年学习者将学会使服务概念化并提供产品。左边是教练进程的主要活动领域,右边是学习者的活动领域,在实际运行中两个领域存在一定的重叠。在中间是消费者进程,他们是创业活动的基础,没有消费者也就不存在什么创业者。
   三、几点启示

1、创业实践不仅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有效创业教育的基础。众多研究者认为创业是以行动为导向的,是在包括模仿、试验、问题解决、试错等实际体验中学习创业的。明尼蒂和拜格雷夫甚至断言只有通过做事或直接观察才能学会创业。研究者认为创业学习的特征是在创业过程中抓住机会,解决问题,甚至将创业重的“大挫败”视为创业学习机会,迪金斯和福瑞尔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认为创业是克服困难并从问题中学习的过程[7]。学园通过学生组建公司进行实际运作,让他们体验成功与失败,从中学习宝贵的创业经验。考夫曼基金会在《美国高等教育的创业教育》报告中[8],指出创业教育是以实践为导向的,更应关注创新者和实践者的活动,就像音乐学习一样,创业教育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练习才能让一个初学者从技艺高深的人那里学到东西。因此,作为实践特征十分显著的教育活动领域,做中学的传统教学经验在创业教育领域里得到了新的运用。杜威倡导的“做中学”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把学校里只是的获得与生活过程的活动联系起来,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杜威主张,在整个学校生活中学生必须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教师则是学生活动的协助者。在学园中,学生在教练的协助下开展创业实践,通过体验加深对创业、企业管理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使这些知识和技能内化至学生的内心,从而使该项目成为有效的创业教育,获得了社会的认同。

2、团队创业构成了大学生创业的实践共同体。有利于集体隐性知识的掌握,能加速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形成。研究证明[9],平均来说团队创业比由单个创业更容易成功,其优势来源于团队成员多样的个性、知识、技能的整合,团队创业能更有效获得集体隐性知识。雷诺斯等人将隐性知识分为个体隐性知识和集体隐性知识[10],个体隐性知识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的个体化知识;集体隐性知识是在组织成员长期共同经历的生产过程、事件和心理基础上形成的约定俗成、不言自明的默契,影响着组织运营的各方面,对于创业成功十分重要。许多创业能力和诀窍是在共同努力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共同背景下团队更容易达成共识,形成创业知识的转移,擅长知识转移的创业团队比不擅长者更具生产力和生存能力。所以,构建以共同愿景为目标、以相互信任为基础创业团队对于大学生有效学习创业知识、形成创业能力十分重要。

同时,团队创业也构成了学生的实践共同体。“实践共同体”概念由蕾和温格尔提出[11],这是由诸多个体构成的集台,共同体中每个成员对于很多问题有共同理解,具有共同愿景。蕾和温格尔强调,实践不仅是发生在真实场景中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发生在实践者的共同体中.实践活动必须在社会生活中才有价值。团队创业学园在学生一进来就组成不同团队,逐渐形成共同的理想和愿景,每个学生要与其他成员协商形成学习计划,加深了相互了解和信任,而信任,而信任和了解是创业有益的基础。由于在创业环境中学生学习的知识主要是实践性的、特定情境的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私有的而不是公共的.基本属于隐性知识范畴,个体只能通过经验来建构,因此实践共同体对于学生有效掌握创业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对话教学的作用。对话教学是师生基于关系价值和关系认知,整合反思与互动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合作创造知识和生活的话语实践。对话教学旨在发展批判意识、自由思想、独立人格、关心伦理和民主的社区[12]。首先对话教学能传递存在于个体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创业话动具有强烈的情境性,不同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理解不同,系统课程中反映的是具有普遍性的知识,而具有浓厚个体特征的知识只有在面对面的接触中才能完整传递,而接受者也只有在平等对话的情境中才能不断地获得新知,最终形成学生的创业个人知识。其次,对话是知识创造的过程,对话的参与者是新知识创造者。对话中师生就学习内容进行沟通,吸收他人的信息.唤起自己对知识的新理解,不同意见在碰撞中生成新的意义,成为新的知识,对话帮助对话双方不断丰富自己的个人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学习成为一种主动的、有见地的、创造性的学习。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3——2010年 备案序号:京ICP备10021028号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与合作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