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融合与零对接

----企业需求视角下的高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机制的探索

王少华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校企合作教育是当今国内外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教育模式,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对高职院校来说,应该构建怎样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机制才能推动自身的更好发展,并且能够为当地经济作出自己的贡献,就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是广东省政府批准设立的普通高等学校,践行“科技立校,工学结合,科学发展,为广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几年来,先后与外资企业伟创力集团、中国移动珠海分公司、中国联通珠海分公司、中国电信珠海分公司等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按照企业需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结合我校情况,对企业需求视角下的高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机制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内涵

“校企合作”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学校教学与学生参加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训练有机结合,培养适应合作企业及社会用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形式。“校企合作”是高职人才培养中既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又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办学模式。是国际职教界公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核心是教学模式的构建,因为它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对合作企业及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一旦企业的产业结构作出调整,学校设置的专业也能随之作出调整,保证培养的人才能适应产业技术创新和升级的需要,使学校始终处于主动适应的位置;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上,认真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并尽可能邀请社会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工作。

学校根据企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开设课程。企业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实践锻炼,向学校推荐工程技术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以及为学生岗位实践提供场地。这样,校企双向参与,产学紧密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多渠道、多模式、多机制地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必将有效地保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所培养的具有熟练技术的高职毕业生必然受到社会的欢迎。

二、企业视角下的离职人才需求特征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市场导向性特征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是由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的。社会对某一类人才的需求会因时、因地而变化,与一定的市场、职业、技术等条件有紧密的联系。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欢迎,必须坚持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科学预测,适时、超前地开办有发展潜力的专业。企业视角下的高职人才需求特征主要表现在:

1.必须具有综合性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

各企业因其性质不同,对人才要求有差别:因企业的内部结构层次的差别,对不同结构、岗位的人才需求也不同。而人才本身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也是多元化的。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岗位工作需要,必然要求具备相应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人参与相关岗位的工作,以达到预期目标,完成企业任务。企业对人才知识技能的一般要求是:既要有专业基础知识的积淀,也要有专业知识的掌握。而能力是各种技能的综合体现,包含智力、创新、学习、操作等等。企业对人才的职业精神、工作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等个人素质需求,是一种一般性的水准要求,是企业对相应人才需求的基本标杆,而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则是对于完成企业工作任务最为核心的需求。

2.必须坚持岗位职业化标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企业唯一的、持久的竞争力将来源于员工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行为标准。从现代企业职业化管理理论角度来看,职业化标准由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行为标准两大部分组成。前者由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组织实施职业资格鉴定工作,也可由企业与学校根据职业化要求共同开发研制标准;后者规定了职业人员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如何按程序做,是一种职业行为的准则。企业实施职业化管理是提升员工能力、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职业化管理是根据企业的业务策略特点和人员成长的内在发展规律,提炼出同类业务人员的技能特征和成功行为特征,形成该类业务人员的资格标准和行为标准,并以此标准来规范与培训业务人员,提高其技能,改进其业务行为,实现企业目标。

3.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市场需求是高职专业设置的依据。在拟定专业培养目标时,要以行业、企业为背景,以职业化标准为依据,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企业职业化管理内涵,把握企业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使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时代特征、企业特点、高职特色,主动适应企业职业化管理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因此,高职的人才培养始终要以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为主线,跟进经济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变化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明确职业化人才的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行为标准的具体要求,恰当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三、构建适应企业需要的高职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

在几年的校企联合办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构建适应企业需要的高职人才培养机制,必须抓住这样几个关键环节:

1.引企业进校园,实现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学校和企业是两个独立的系统。要为了共同的目标合作,引企业进校园,共建共管、共享实践教学平台不失为一条佳径。基于上述构想,我校于2006年9月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开展汽车整容工艺、装备培训及产学研中心的建设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捐赠先进设备,学校提供场地,在校内建设高标推的产学研基地,也是学生的实训基地———汽车整容工艺及装备培训中心。市科技局还批准我校挂牌建立了“珠海市汽车整容工艺及装备技术公共实验室”,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训和技术研讨会等,并合作研制了移动式无尘干磨机、溶剂回收机、多功能喷漆柜等先进的汽车钣金涂装设备。这些产品目前不仅运用于校内试验室的实训教学,而且也在市场上得到了推广运用,毕业生供不应求。

2.送人才进企业,人才培养订单化。

人才培养订单化是指高职院校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与用人单位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方面合作,通过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即作为培养方的学校为用人单位的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我校在这一模式的探索中,与世界五百强企业伟创力(珠海)集团有限公司开展订单培养。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到公司进行认知实习,在第三学年进入公司以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习,双方共同开发实训教材,学生接受公司的考核,考核合格率在95%以上。现订单班举办两届,有40多名学生被公司录用,其他学生也被诺基亚、康佳、爱美克、新进等大公司录用。另外,我校还与广东大业设计公司校企共建工业设计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采用“2+1”模式,学生三年级全部在公司实习,以公司员工的身份顶岗实习,接受公司先进设计理念的熏陶,利用公司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工艺进行设计实践,与指导老师一起开发项目。

3.专业课程模块化,与企业零对接。

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的教学,是在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组织中,与生产单位岗位工作的结合。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来完成,以推进工学结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岗位工作的零对接。我校计算机学院是广东省首批示范性软件学院,2002年开始与国内成熟的职业软件工程师培训教育品牌———北大青鸟APTECH公司合作,学院通过自愿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专门的ACCP班。任课教师接受北大青鸟公司培训,获得相应资格。重新修订教学计划,用ACCP产品课程体系置换部分专业主干课程。双方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合作开发合适的教材,教材更新周期1—2年,探索出了一条成熟的软件人才培养之路,该班100%的同学获得双证书,就业的专业对口率高于其他教学班15—20%。2006年全国共选拔50名微软实习生,我校在1800名学生中有4名同学入选,并且是广东省各高职院校中仅有的4名入选同学,2007年又有6名入选。

4.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环节,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要求既懂理论,又会技能,并能随时掌握先进的技术。高职学院应拓宽思路,通过多种渠道充实和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我校人文学院法律事务专业和金湾区人民法院的合作过程中,把法院作为专业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师资互兼互聘(法院人员到学校教课、老师成为法院的陪审员),有效地建立起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王金选.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8,(2).

[2]冯雪姣,孙建文.企业市场性原则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借鉴作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2).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3——2009年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31015号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与合作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