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和互动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的资源整和机制探究

刘晓明 徐旭水 潘海远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一种利用高职院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培养适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整合—互动”(Integration-Interaction,简称“II”)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通过与一些现代企业在人力、物质、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整合,以及在理念、学习、研发等方面的互动等途径,共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活动的总体结构及运行方式。这一模式通过双方目标、利益和资源的有效整合,着力构建一种双方追求一致、行动一致、相互渗透、整体发展的水乳交融的合作模式,化校企两重利益为整体利益,化外部资源为学校与企业内部资源。它强调的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合作,以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实际上,在此种模式中,高职院校与企业这两大参与者通过整合各自的优势资源,可以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技开发、生产经营等方面产生“1+1﹥2”的效应,从而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资源整合,是把有效的可利用的资源合理地调整组合。“整合—互动”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有效的可利用的资源包括:由教师和学生构成的人力资源;由教学及实训场地、设施、设备等物力资源,企业投资资金、企业资助资金、高职院校科研专项资金等构成的财力资源共同构成的资产资源;由图书情报信息、技术信息、人才需求信息、行业市场信息、科研学术信息等构成的信息资源,等等。资源整合机制,是将所有这些有效的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多种合理的调整组合,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较为常态的固定的整合方法。资源整合机制是否成熟完善,这与“整合—互动”型校企合作办学的发展是否顺利息息相关。资源整合机制越是成熟完善,则校企合作双方资源优化整合后就越能发挥优势效应,也越能实现校企双方的双赢,促进合作双方的共同良性发展。因此,探究“整合—互动”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的资源整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资源整合机制的运行方式

“整合—互动”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资源整合机制是较为常态的固定的资源整合方法。这里说的“常态的固定的”是指机制运行的状态。当然,资源整合机制运行的方式并不是固化不变的,而是以灵活多样的运行方式对资源进行多种合理的调整配合。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出不同的运行方式种类。

1.从整合促成上,可以分为政府主导的资源整合、由校企双方自行组织的资源整合和由社会中介联系的资源整合“整合—互动”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的资源整合大多是前两种。由政府主导的资源整合,地方政府本着促进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快速发展的原则,往往在政策倾向、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很大的支持。由校企双方自行组织的整合,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形成合作后的资源整合。由社会中介联系的资源整合,高职院校和企业通过社会中介组织或机构提供的信息以及相应的联络服务体系,达成合作意向,将双方的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国内目前由社会中介促成的资源整合所占比例相对较小,而校企合作办学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更加广阔的资源整合空间,解决的对策之一是尽快建立一个完善成熟的社会中介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一些较为成功的资源整合运行方式。例如,英国的知识交流中心、教学公司、基金支持等在其全国范围内交叉形成了便捷的网络体系,为校企之间的资源整合提供了良好的联络平台。

2.从整合的载体上,可分为科技研发项目、咨询服务项目、共建盈利实体等

“整合—互动”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资源整合的具体载体是多样的,共同的目的都是要将优质资源发挥出“1+1﹥2”的优势。利用企业的资金、高职院校人才和科研资源设立科研项目,或者提供科技咨询服务,或者分别以不同的入股方式组建盈利实体,都是资源整合机制运行方式的很好载体。设立科技研发项目,整合高职院校的学术科研信息资源和企业的资产资源,可以把高职院校的科技信息资源转化为科技成果,可以通过转让科技成果、生产和销售研发产资方式和投资份额共同经营同一实体,创造的利润可用来再投入以产生
更大的利润,也可用于加大校企合作教育的硬件设施投入,共建盈利实体所产生的共同的经济利益使得校企合作更持久更紧密。

3.从整合主体上,可以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整合“整合—互动”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资源整合的主体必然是高职院校和企业,但每一种资源整合的主体在具体的运行方式中并不只是一所高职院校与一个企业的资源整合,也可以是一所高职院校与多个企业的资源整合,还可以是一个企业与多所高职院校的资源整合、多所高职院校与多个企业的资源整合。

二、资源整合机制的运行途径“整合—互动”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资源整合的规模、层次、范围等虽然不尽相同,但无论何种形式的资源整合,只要双方的优质资源可以充分发挥优势效应,进而使双方的合作更加水乳交融,都可以说是成功的资源整合机制运行途径。归纳而言,较为常态的固定的“整合—互动”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资源整合机制运行途径有以下几大类型:

1.共建人才培养平台,加强人力资源的整合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途径,可以把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培养成为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两手硬的“双师型”教师;通过工读交替的途径,学生可以成长为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动手能力的优秀人才。通过这样的人才培养平台,高职院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实现人力资源的整合。“请进来,走出去”在培养“双师型”师资方面操作性较强,成效较为显著。它在充实师资队伍以及完善师资培养体制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品等合作行为产生经济效益。设立咨询服务项目,为社会提供高端科技咨询服务,可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发挥社会效应。共建盈利实体,高职院校和企业以不同的投高职教育迫切需要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培养大批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优秀教师,而高职院校的教师与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理论教学和技能操作上各有所长,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这一途径,可以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教学和技能的综合水平。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通过到企业直接参与管理、产品开发及员工培训,既为企业提供了管理和技术人才支持,也为转型为“双师型”教师创造了条件;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专家到高职院校兼任教师或开办讲座,直接参与专业设置论证、教学计划修订、课程体系完善和实践课程教学工作,丰富和完善了专业教学体系,充实了高职院校师资的队伍,改变了师资结构,教师结构由单一的教学型转变为教学、生产实践、科研型。通过“双师型”队伍的培养,教师总体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实现了教师一专多能的资源优化。学生可以通过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在企业进行技能实践的交替进行,掌握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为丰富的技能操作经验以及较为良好的职业素质,逐渐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进而推动社会进步的优秀人才。一方面,学生经常性地在企业参加实践实习可以给企业的一些岗位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另一方面,学生在企业这一真实的实践环境中可以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更好地实现向企业职业人的转化。另外,学生毕业后因其较高的就业素质受到企业广泛欢迎,上岗即能适应岗位要求,可以为企业节省很大一部分培训经费,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是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而学生的高就业率必能使高职院校的招生等办学环节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2.共建实践、培训和科研基地,加强资产资源整合

高职院校的资产资源主要指的是科研专项基金、课题经费、教学场地等资产以及学校品牌效应等无形资产;企业的资产资源主要指的是教育硬件设施投资资金、产品研发资金、实践场地、厂房、设备等资产。这些资金资源以及场地设备等物力资源共同构成了校企合作资产资源。校企双方的资产资源的整合,主要通过共建实践、培训和科研基地的途径来实现。可以是企业投入雄厚的资金,也可以是高职院校利用科研基金,还可以是校企合作双方共同投入资金,在双方已有的场地、厂房、设备等资产基础上,共同建立专业实验室、教学实践基地、校内创业实训中心、企业培训中心等。共建实践、培训和科研基地,是校企双方资产整合较为合理的途径。这种类型整合途径的主要优点在于:它既为高职院校节省了部分教育投入,也为企业节省了部分研发和培训投入;它可以弥补高职院校厂房、设备、资金等的不足,而高职院校的社会地位、办学品牌等无形资产在组建专业实验室、培训中心时,也从一侧面提高了企业形象;它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企业较为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并能在实训中激发学习乐趣,缩短毕业后由学生到工作者的对接距离。

3.共建学习平台,加强信息资源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对于学校来说更多的是教育信息的整合。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和决策咨询,学校根据企业提供的信息,适时调整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改革,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在生产领域中存在的各类科学技术难题,使学校不断调整科研方向,使科研更有针对性,科研成果更快产业化。同时,企业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打破了学校以往那种自我封闭的管理模式,把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文化等引入到学校的管理中,使之面向社会,自觉调整其内部结构,改善管理机制,扩大办学职能,增强办学活力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校企双方信息资源的整合,主要通过共建学习平台的途径实现。学校的信息网络和图书馆通过学习平台成为企业重要的信息机构,各种信息的传递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价值。同时,企业通过与高职院校共建学习平台,一方面把企业大量可操作性验证信息、行业市场信息、营销经验信息等资源转化为科研目标,通过互相学习和研发,把科技成果转换为生产力;另一方面企业员工通过学习平台,拓宽学习空间,得到比较系统的理论学习机会,增强技术攻关能力,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

三、“整合—互动”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资源整合机制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1.合作双方必须在认识上保持高度一致

对于人力资源整合的出发点、目标、过程、结果等环节,合作双方必须在认识上保持高度一致,特别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坚守大原则,把握大方向,一以贯之,使各个环节保持一贯性。这并不是说绝对不可以改变资源整合的运转步骤或方式方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合作双方应根据资源整合情况进行微调,以使整合效果达到最佳。

2.要将整合落到实处,同时要尽量避免资源浪费合作双方应该把办学资源的整合作为一个项目或者工程来做,在整合之前进行充分的调研,拿出可行性报告。对于整合项目,做到在调研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有微调、有总结评估、有提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有些资源整合流于形式,徒有其名。只有落到实处,才有可能将各自的优质资源优化为强势资源,彰显品牌效应。另外,我们要避免在资源整合中存在经费投入过多、整合规模过大、资源利用率不高等情况,这是一种资源浪费。

3.要明确合作双方权、责、利关系凡是涉及权、责、利关系的,都应在启动伊始就协商一致,明确各自的权力、责任、利益,并以具备法律效力的形式确定下来,以免引发产权纠纷或利益分配等问题。特别是共建产业,由于双方投入的资源形式和所占比例各不相同,则利益分配也会有所不同,应该拟定明确的分配方案,明确各自的产权,并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办学资源的整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这其实也是合作体内部管理所要求的,是规范化运作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明,徐旭水.“整合—互动”型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职教通讯,2007,(5).

[2]田泽兴.校企合作的探索与体会[J].职业教育研究,2007,(9).

[3]宋建军.浅谈高职院校如何加强校企合作[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6,(3).

[4]满红霞.探索“资源共享”型校企合作新模式[N].辽宁高职学报,2006,(5).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3——2009年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31015号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与合作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