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新探

周江林 邓惠君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职业院校的普遍扩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和新趋势,这些新变化和新趋势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高等职业教育呼唤能有更多既能进课堂又能进厂房、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双师型”教师的出现。

一“、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标准

时下,各类职业院校都在积极采取措施逐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人们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达成共识,但关于什么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如何界定一名教师是否是“双师型”教师的标准问题等方面纷争不已。从概念上讲,有双职称说、双能力说、双素质说、双证书说、叠加说、双层次说、双元认识说,还有特定说,双证加双能说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概念界定的不统一,究其缘由乃是对内涵认识的不统一。这些概念部分是行政判定的标准,部分是院校认定的标准,还有部分是学者研究自行设定的标准。关于“双师型”教师内涵的各种理解,目前有大量的分析文章,论之甚详,此处笔者不再赘言。[1]笔者的本意也不在于介绍和评价各种概念的是非,仅以此作为我们讨论问题的起点。在“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标准问题上,我们倾向于双层次说。双层次说认为所谓“双师型”教师的职业技能,是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在职业教育活动中内隐和外显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总和。它包含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职业能力层次,即:经师(专业知识)+技师(专业技术);第二层次为职业素质层次,即:人师(价值引导)+事师(职业指导)。”[2]我们认为这一界定既充分把握了“双师型”教师要求的真正内涵,同时又避免了在实际工作中用双证书、双职称这些概念生搬硬套式的教条主义做法。当前对“双师型”内涵的认识主要有两个误区“:1.‘双证’即双师”、“2‘.双师’即教师+工程师”。[3“]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针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重视理论、轻视实践,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轻视知识的实际应用的现实问题的,其目的是为了纠正师资队伍建设上和评价上偏重理论水平的情况,是为了切实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以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职业教育理念。双层次的说法正好切合“双师型”的内涵而避免了以上的误区。

在我们看来,“双师型”教师首先是教师,因此必须具备教师所应具有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即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交往;掌握必要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等。这乃是题中之义,毋庸多言。其次,“双师型”教师必须凸显坚实的职业能力和素养。这种能力和素养的要求就是要教师投身并引领学生进入行业和职业领域,严格按照行业的职业道德办事,具备专业技能传授能力,具备从事职业技能的指导工作,带领学生熟悉并掌握理论,进入实践课堂,了解专业实践的每一个步骤,了解并掌握行业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再次“,双师型”教师还应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善于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今日行业界和职业界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最后,“双师型”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职业教育面临招生和就业两个联动的市场,只有把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劳动力的安置结合起来,高等职业教育才能永葆青春。因此,高职高专院校除了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外,还要大力开展创业教育。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应具备强烈的创业意识、健康的创业心理和较强的创业能力,能够培养出合格的创业型人才。

此外“,双师型”教师还应具备必要的管理能力“双师型”教师既是理论课上的施教者,也是实验实习课上的指导者,又是校内外产学结合的研发者、学校管理的参与者”。[4]管理能力的要求目前还未受到普遍的关注,是新的要求,但正是这新要求,才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因此,要求他们掌握必要的行政管理能力,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

目前,各类高职高专院校都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及规划,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人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以下问题:

1“.双师型”教师队伍来源渠道单一,结构不合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中的专职教师有三分之二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上讲台的,缺少实践锻炼的环节。据对江苏、湖南、四川、陕西、辽宁5省相关职业院校的10941名教师的统计,学校毕业直接任教的有7279人,占66%;其他高校调入932人,占9%;科研机构调入的有200人,占2%;由企业调入的有1210人,占11%;其他单位调入的有1320人,占12%。另据专家对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等6所高职院校教师来源的调查也显示:应届大学毕业直接任教的占62%,企业调入的教师占17.9%,高校调入的占15.9%,科研机构调入的占3.6%,由此可见,师资来源渠道过窄。[5]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教师,大多数教师的实践工作年限偏低,甚至没有实践经验,尤其青年教师,更是如此。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学带头人少之又少。由于相关政策规定,许多学校要求入职的教师必须有高职称或高学历,但往往有经验和资历深的业内人士因为忙于工作无暇顾及自己的再教育和职称问题,而原有的“双师型”教师却因年龄偏大即将退休,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又进不来,所以造成“双师型”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2.教师待遇偏低,缺少对高水平技术人才的吸引力。目前,国家逐步减少了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等将自给自足,加之职业教育原本基础就薄弱,教学经费短缺,使得教师处于待遇偏低的状况。“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扶持力度不大,无法真正调动教师参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性。

3.教师缺乏实践时间和实践场所。目前正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都扩大了原来的办学规模,但原有的教师编制并没有获得相应的补充,所以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专职教师都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很难有机会长时间在生产实践第一线得到提高。同时,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总体水平依旧较低,基本实训基地建设依旧滞后,特别是民办院校,更是因经费所限,无暇顾及教师的再教育与继续教育,师资培训工作严重滞后。

4.兼职教师队伍有待加强。兼职教师是高职高专教育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兼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而且自身带有极大的不稳定性:一是兼职教师受原工作单位的限制,不能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到教学上,在时间上很难保证教学的连续性,特别是教学耗时长的课程;二是许多院校虽重视聘任却疏于管理,在聘请时忽视全面考核,只片面重视实践能力;三是兼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缺乏深入了解,授课时难以顾及到学生的理解与领悟。

5.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称评定政策不配套。目前,在现行的教师职称评定中,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使用同一标准,过分强调科研论文的数量与质量。这就使得职业院校教师处在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之下,精力相对不济,难于对知识、技能结构进行更深入的梳理,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相当不利。

6.人才引进机制过于陈旧。与教师职称评定政策不配套相联系的是人才引进机制的陈旧,在这一点上,笔者有相当感触。笔者二人早先均是学校教师,在学校工作数年,后来都曾在大型酒店管理岗位工作多年,已做到高级管理人员职位,这应该是典型的“双师型”教师,但在后来调入学校工作时却遇到诸多限制。事实上,类似于这种曾经有过教师经历,又在实践岗位上“回炉”的人才在回校工作时受到诸多限制的情况在目前还不在少数。此外,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流失比较严重,这当然是多种因素催生的结果,但主要还是因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

三、建设高职高专“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对策造成“双师型”教师队伍当前状况以及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既有学校发展的历史原因,也有现实政策上的不足;既有对“双师型”教师建设上、认识上的不足,又有在“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上的误差;既有学校内部机制不健全、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不完善的原因,也有“双师型”教师培训机制上的原因,更有行业对人才争夺带来的尴尬。那么,该如何加强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呢?我们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观念。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一项战略性措施常抓不懈。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主力军。因此要科学认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防止从一个误区走入另一个误区,即不要因为过于重视实践而忽视了理论方面的要求。

2.不拘一格地引进人才。合理改善人才引进机制,树立全新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理念,打破以往的“双证书”“、双职称”的限制,贯彻“能力本位”原则,在人才引进方面应不拘一格,吸引更多的可造之材加入“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行列,努力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指导能力。

3.加强培训。通过行之有效地培训,使广大专业教师既有“真才”,也有“实学”,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有如下数条:第一,培养一批“双师型”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与高校学科带头人有很大差别。学科带头人侧重于学科理论水平,而专业带头人重点是指导和从事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教研;专业带头人是“双师型”教师中的优秀者,应负责本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教师培养;如此便可以“传、帮、带”的形式形成该专业传统。第二“,走出去”,职业院校应多鼓励教师脱产、半脱产去企业挂职、顶岗锻炼,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专业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或专业对口的企业以多种形式强化实践技能与实践经验为教学服务,特别是青年专业教师到企业了解最新生产设备、工艺技能和科技信息,促使教师得到实践锻炼,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第三,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与认证考核工作,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第四,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随着高职高专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也应相应地得到建设改造和充实,同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在校内实验室、实训室进行实践锻炼,安排教师主持或重点参与校内实践教学实施建设或提升技术的设计安装工作。

4.加大经费投入。从一定意义上看,是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关键要看经费投入是否充足,政策倾斜是否落实。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作为教师中的一个特殊人群,在人才培养中承担了多方面的工作任务,管理部门可视其为特殊人才予以一定财政补助,将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落到实处,尽快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奖励政策,使“双师型”教师在晋升职称、课时酬金、学习进修等方面享有相对优厚的待遇,以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稳定建设。

5.专兼职相结合。尽管兼职教师有自身的不稳定性,但在目前师资不足的情况下,无疑是对师资队伍的一大补充。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手段。处理好长期聘用和临时聘用之间的比例关系。根据专业需要,建设一支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兼职教师队伍,以弥补专职教师之不足。

6.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制和激励机制。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合理的评价体制和激励机制。要完善高职高专教师职称的评审体制,建立相应机构,明确评审标准,应该制定独立的考核办法,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申报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职务。

总之,师资队伍是高职高专院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又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理清“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应对“双师型”教师目前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我们会更有效地建设一支总体上逐步满足“双师型”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任琪.试论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内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8):237.

[2]张柏清.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职业技能及其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8,(9).

[3]陶书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3——2009年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31015号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与合作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