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叶之红讲话摘要

由于高职高专学术年会的报告贴近实际,贴近学校,因而委员们普遍感觉收获很大,要求今后一定要多召开这样的研讨会,围绕一个专题进行讨论并给大家充分的提问和讨论时间,以使研讨问题更加深入。报告会后,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叶之红做会议总结。

首先她介绍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叶之红副秘书长提到最近《南方周末》上的一篇文章,它在讲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前走到了哪里的问题。文章举例说到美国很多机构在美国做的调查证明,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确实已经站到新的起点。原因是:在中国对老百姓做个调查,问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是谁,很少有人填中国;但在美国,填中国的最多,有44%。选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只有的27%。这一年美国处于水深火热的金融危机中,中国在四万亿贷款的刺激下保持了9%的增长速度。她认为这三年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三年,也是高职教育发展最快的三年。

接着她阐释了未来十年受教育人口的变化对高等教育发展走向的影响,

中国高等教育从1999年扩招之后迅速进入大众化阶段,扩招之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世界平均水平线以下;迅速扩招之后,高等教育受教育人数总数世界第一 ,但毛入学率只是达到了23%。但实现23%的目标也很不容易,中国人口基数大,适龄受教育人口恰恰处于高峰期,这几年我们18岁——22岁的人口连续几年都在2400万,2500万、2600万,08年到达顶点。可是09招生人数迅速下滑,下滑原因之一是属羊的孩子今年18岁,属羊的孩子少,一下子少了400万,这是是一个非常陡的台阶。在这台阶后我们一直会下降,下降到2017年时候, 18岁的人口只有1100万。去年我们有2600万,2017年18岁人口只有1100万,现在我们职高提出规模要力争到800万,这就是说到2017年,只有三百万孩子上大学。大学招生数大于报考数。经济发展我们吃了人口的红利,高教未来发展也会吃到人口的红利,就是中国高教一定会在2020年走向大众化阶段

叶之红副秘书长提到,有同志说民办学校要走扩招之路。但基于未来形势看,如果每年增加20万,到2020年十年增长200万,到2020就是830万。每年增加20万意味着2000所学校每所学校应该不超过100人。但最近听到很多中心城市想办学,光新的学校就能招20万,所以其实我们学校可以不扩招。

接着她强调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严峻形势,阐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例举了高职教育的优势和劣势,指出了高等职业教育提高质量、深化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她说,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在实现小康社会的同步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是没有问题的。未来这些年中国高教应该是什么阶段?前三十年我们主要学习苏联,后三十年以学习美国为主,今后能不能走中国道路、探索中国教育模式、贡献中国经验?和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一样,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严峻形势,一个是我们的高等教育肯定在走向普及化,另一个是我们必须在重视质量发展、深化改革,我们还有很艰巨任务。最近媒体在讲美国要向中国学什么,中国必须向美国学什么的问题。其中提到中国要向美国学习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高等教育。最近有中国官员说,现在到美国,没有觉得美国有什么比中国先进。只有在大学才感受到中国与美国差距巨大。所以怎样将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上去是一个必要而又紧迫的问题。

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同样进入历史性发展的新的起点。高等职业教育成绩是非常明显的。现在一讲高等教育大众化成就,讲得最多的是结构优化,最常用的例子是高职高专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高职高专再也不是本科院校下面的层次,而是和本科教育并列的类型。这十年的高职快速发展,我们有了丰富经验支撑,高职是有独特特色的一类学校,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应该说是一个很大成就。今天有人在讲不仅要研究现有经验 还要展望未来。我们今后十年的任务是在思想和制度上的做好准备, 马丁特罗说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首先是数量的变化,数量的变化之后是学校类别的多样化;最重要的是高等教育成为终生教育的一环。怎么理解到高等教育普及化时候学生的变化?那时候的学生不再是追求一次性完成三年学业,他可能是工作后再进入学校学习一段时间。今天欧美基本是这样的;相应的是,高中毕业不再追求马上进入大学学习,欧美国家也非常明显。

人人有学上,实际上就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阶段特征。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精英阶段、大众化阶段有什么不同。这些都给高等教育提出很多问题:比如什么是高教质量?怎么提高质量?有很多提高质量的方法,有名师、课程;有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励;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对教育来说,最关键的是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我们现在大量学生没有学习目标。高职这两年为什么比本科好,因为高职学生一入学的时候目标比本科学生明确。高职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不是已经够了?学生目标已经清楚了,但我们怎样支持学生向前发展,还是很大一个问题。实际从课程学术导向到学科导向到课程模块导向,也是精英阶段、大众阶段、普及阶段的很特别的特征;包括录取标准、学校模式等。比如学校模式,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所有学校都是一个类型,都向北大清华看齐;大众化阶段,学校开始有类别了;普及阶段,还要再分类,一直分到一个学校就是一个特色。每一个学校都是独特的。实际上完成这个目标也就十年了,学校要找到一个学校最独特的东西。将来我们还要深化改革的任务。目前的形势大概就是这样一个形式,未来十年高职院校质量上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我们一定要扎实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3——2009年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31015号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与合作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