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文化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

 教育部原副部长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周远清

    

    建设和谐文化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具有深远的战略

性意义,它也指明了高等教育进一步改革的方向。所以,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如何建设和谐文化是教育

界、教育研究界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首先,要提高高等教育的文化自觉。要重视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建设。大学要创造文明、创造文化、

实践文明、实践文化、传承文明、传承文化,要发挥它的文化优势,提升品位,同时要更好地发挥对社

会文化的辐射和引领功能。要看到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重理轻文的弊端,加上学校分科类设

置、学科单一、文理分家,所以人文教育过弱。美国MIT前一段时间对该校毕业生做了一次调查,其中有

一个问卷题目——“对母校最不满意的是什么?”89%的同学表示在母校没有受到更好的人文熏陶。所

以,加强大学的人文教育,提升大学的文化品位,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结合起来一直成为专家学者议

论的中心,大学建设中追求的目标和理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对高等教育深化改

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提高高等教育的文化自觉,要提高学校的文化品味,要提高校长的文化意识,

要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为建设和谐文化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研究、宣传文化,首先要研究、宣传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因为和谐文化的提出有这件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也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

涵。每个国家、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需要一种能为大家认同接受的核心价值体系。英国教育大臣艾

伦• 约翰逊最近宣布将在学校加强“公民价值观”的教育,使学校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的关键力量。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体、和谐文化建设的方向。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

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内容。

所以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动力,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和谐文化的支柱。建设和谐文化必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社会主义思想

道德为基础。和谐文化绝对不是指导思想多元化的文化,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我们

要防止避开或者离开核心价值体系去谈“文化”、去谈“和谐”的倾向,不谈指导思想或者鼓吹多元化

的指导思想的文化是不可能成为和谐文化的。
    

    第三,处理好多种文化的关系,建设和谐文化。和谐文化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强调多样和谐,这

是和谐文化的特征。要允许和鼓励不同文化形态存在,必须存异。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始终是多种文化

形态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过程,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重新审视这些多样文化的存在以及它们

相互的关系。倡导一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环境和氛围,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比如,对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大众文化与精神文

化,都应该尊重。
    

    要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发展这些文化。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和繁荣多种文化,让

它们和谐发展,以此来建设和谐社会。
   

    应该说我们社会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中自1996年广泛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以来,继承优

秀文化传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要看到“和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和为贵”的哲学,“和而

不同”的文化理念等曾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成长,在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中如何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

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这是我们高等教育战线在建设和谐文化中的重要责任,

和谐文化应该是优秀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一种文化。
    

    如何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我们要花大力气认真去研究世界各国文明的成果,博采众长。开放、

派遣留学生、国际教育交流最根本的是要学习和引进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使之与我国的文化融合,成

为和谐文化的一部分。和谐文化应该是世界发展、进步的一种文化。
    

    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相融合我们已经讨论很多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脱离是我们教育中的一个

顽症。我们多年来进行的很多改革,目的也是希望使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这是关系到我们教育

发展、科学发展、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关键还是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相融合。和谐文化应该是人文文

化与科学文化融合的文化。
    

    第四,我们的高等教育,我们的大学要适应和谐文化的建设,视和谐文化建设为己任。
    

    和谐文化建设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为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增加

了更加深刻的内容,有了更加清晰的目标,把和谐文化建设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密切结合了起来,以进

一步推动或者说在一个更高层面上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日本战后高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在此

发展的同时,许多学者提出日本的教育是忽视了另一半教育的教育。这另一半就是指思想、道德、文化。

日本的学者提出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我们的高等教育虽经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但是中央提

出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任务以后,高等教育又面临一种新的机遇,一种新的思考。高等

教育要从多个层面上做出努力,为建设和谐文化做出新的贡献。
    

    首先,在思想层面上要认真研究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意义和内涵,在办学理念中要更加

重视人文、重视文化、重视文化建设,重视文化的和谐。我国高等教育经过跨世纪过程中的体制改革,

已经使一部分学校的学科更加综合了。这里主要是加强了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的建设,创造了人文教育

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条件和氛围。现在的关键是要克服重理轻文的思想,克服人文教育过弱的现象,更

加重视人文文化,提升我们办学的品味。
    

    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文化的建

设,以确保和谐文化的建设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给大学的教育,特别是思想道德教育,

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做了新的概括和阐述,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实际上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另外,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我们要更加重视素质的培养,要加强素质教育特别是文化素质教育,在

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中要重新认识素质教育特别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特别是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和谐文化的要求,

如何使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同发展是高等教育适应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

重要内容。
    

    大学对社会的文化建设有强烈的辐射功能和示范功能,如何发挥这种功能使大学成为文化建设的中

心、文化建设的源泉,也是高等学校的责任。
    

    大学必须重视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不断提升校园建设的文化含量,校园要有丰富高雅的文化生活,

使师生置身于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校园是师生学习、研究、生活、交

流的场所,与其他一般场所不同的是,它应该是一个高雅的文化场所,反映一个学校的品味、格调。
    

    总之,建设和谐社会给我们高等教育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学校领导干部

潜心研究,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紧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迄今已组织召开了七届论坛。

2001年,在湖南长沙召开了第一届主题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高等教育”的高等教育国际论坛;2002年

在陕西杨凌召开了主题为“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的第二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2003年,在北京

召开了主题为“加强教育科学研究,促进高等教育创新”的第三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2004年,在广东

珠海召开了主题为“特色•个性•人才强国战略”的第四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2005年,在上海召开了主

题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五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2006年,又在天津召开了主题为“建

设创新性国家和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第六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今年是在沈阳召开主题为

“建设和谐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论坛。应该说历届论坛的主题设计鲜明,抓住了高等教育改革

发展中带有宏观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难点和热点问题,搭建平台、组织专家进行深入探讨,以推

动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推动教育科学研究,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们每年一次的高等教育国

际论坛已经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峰会,从2003年开始又增加了博士生分论坛,从而使论坛更有生

气、更加活跃。这些都是与在座的各位代表以及各省市、各高等院校的领导、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

积极参与分不开的。我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再次感谢各位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