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的竞争优势

盐城师范学院 成长春

    一、21世纪地方高校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1.地方高校的特点
    地方高校和部属高校相比有如下特点:(1)社会服务的区域性。其服务范围主要是指向本地区兼顾其他区域。这既是社会发展对地方高校的要求,也是高校自身能力所限。(2)经费支撑的地方性。与部署院校比较地方高校主要来自地方政府。而对于地方财力而言,在资助了地方重点院校后,能够分给地方高校的经费往往非常少。(3)地理位置的偏远性。地方高校大多地处地级市甚至县城,和地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的省会城市比较,存在办学信息不对等、办学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难整合、与业内与地处中心城市高校相比无地域优势等的问题。
    (4)发展空间的局限性。政策允许空间小、生源竞争的弱势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地方高校的发展。
    2.地方高校面临的两大问题(两次转型 )
    地方合并高校从专科到本科的转型;政府的定位(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转型)与高校的使命之间的差异性: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应用 ;传承文明、核心价值观 ;人类文化是个有机整体,科学求真,是“ 立世之基” ;人文求善,是“ 为人之本” ; 科学与人文的合壁,是培育新世纪所要求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唯一通道。
    3.地方高校面临的竞争态势
    高校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同层次,相近类型之间的竞争。
    高校类别矩阵。可以将我国高校按受政府的影响力,和高校自身地位层次以及对教育“产业”的吸引力,组成高校类别矩阵图。高校竞争主体间呈现矩阵竞争态势,竞争不仅来自同层次高校,而且不同类型相临高校间也存在竞争,甚至,还存在我国高校和国外同层次高校之间的竞争。
    如何面对这种错综复杂的竞争态势。 一是主动迎战、充分准备。 二是在不能取胜的情况下,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在合作中展开竞争,最后取胜。
    4.美国高校对待竞争态势的认识
    美国各级高校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奥秘:科学定位、同层竞争。无论是常青藤高校还是州立大学还是社区学院他们都立足本层提升水平,和我们国内的各级各类学校都盲目攀升形成鲜明的对比;服务社区、形成特色。我们走过的几乎所有的高校不管是哪个层次的,都有一个强烈的意识,就是在服务社区过程中谋生存求发展。包括国际知名的高校也服务社区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大多数高校在服务社区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的影响力。具有自己的独特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更是各高校着力追求的目标。宾大誓约、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的纳米中心无不透视高校在特色上所下的工夫。宾夕法尼亚大学第八任校长艾米?嘉特曼博士在2004年10月15日的就职演说中首次提出《宾大誓约》。涵盖三个原则:Increased access.提高就学机会;Integrated knowledge知识的结合;To engage locally and globally本地和全球的参与。整合资源,增强实力。美国高校整合资源的能力特强,尤其是整合财力和人力的能力勘称全球第一,高校校长主要职能一是筹钱二是挖人。美国凭借经济实力可以从全世界挖到顶级人才,人才又是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获取项目经费的主要来源。有些高校的科研经费占到年预算的30%,同时通过校友和各类基金会筹集资金也成为美国高校的主要经费来源,宾大每年校友等捐赠达到预算收入的1/2。这种整合的绩效如此之高,既有他们独特的天然优势,更始学校主要领导整合资源能力强分不开。这些都给我们很多启迪。
    5.21世纪高校到底争夺什么?
    在物质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如何利用非物质资源去整合物质资源,在竞争中把握市场、把握主动,从而能形成持续竞争的优势,这成为各级组织探寻的焦点。
    体制转型对地方高校的挑战:在计划与市场的转轨时期,依靠计划体制的惯性还可以生存一段时间,但如果不抓紧时机将计划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到头来只能是被淘汰出局。五年以后,中国高校将重新“ 洗牌” ,到那时,或更长一段时间,就要看“ 谁笑的最好” 。 中国的企业是主动走下“海”,而中国的高校则是被赶下“海”。而中国的地方高校更是在风口浪尖上。
    高校是知识经济的源发地、载体和主战场,在未来社会中的地位和所承担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如何利用知识来获取竞争优势?以知识为基础的资源,高校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
    高校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以及社会服务等等这些优势资源的竞争。
    二、赢得未来的关键-------核心竞争力
    1.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最初来自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概括地说,它被诠释为一种能力,一种企业在关键领域里建立起自身独特竞争优势的能力。而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对于渐进的、其他集团难以模仿的积累性学识的组织能力,同样适用于参与市场竞争、生存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的高等学校。
    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核心竞争力是指其参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系统内外竞争所形成的融入其内质中支撑其竞争优势的、独特的,获得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系统。
    这个系统由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能力三部分组成。核心产品主要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层次、质量和特色,以及科技成果档次、数量及其转化程度。核心技术是指地方高校所独特的、能支撑其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技术或关键技术组合,如师能和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核心能力是指地方高校独具的与行业要求的关键能力相匹配的经营管理能力及其组合,主要体现为整合地方资源的能力以及教职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于核心竞争力有个形象比喻:一所地方高师院校就象一棵大树;最终产品(输出的人才)是树叶、花朵和果实;系和部门是分枝;核心产品(学科建设成果)是树干和主支;核心竞争力就是提供养分、维持生命、稳固树身的根;大学文化是核心竞争力扎根的土壤;
    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含义:一是,高校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竞争性的能力,是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强势能力,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者;二是它是处在核心地位的能力。是高校其竞争性能力的统领,是高校综合竞争力的中心。三是它是长期起作用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质的变化,具有自适应能力; 四是它是高校所独具的能力,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或者说要模仿需要花很大代价的; 五是它是高校长期积淀而形成的能力,深深地扎根于高校的文化之中。
    高校核心竞争力真实内涵 :高校核心竞争力→强势能力+知识(资源+资产)整合力→学习力
    高校核心竞争力特征分析:
    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本质特征——知识性:从高校自身特点来看,高校是以知识为操作材料,从事高深知识的传播创造、应用和整合的学术组织。因此,以知识为基础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也就成了高校参与竞争的基本资源与竞争要素。这也是高校核心竞争力最核心的竞争优势所在。从市场经济和人力资本生产角度来看,高校作为准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者,它提供“知识”供学生消费,提供以“知识”武装起来的毕业生供社会消费。所以,“知识”和毕业生质量和信誉就自然成了高校经营追求的主要目标,而且知识和毕业生供消费者使用的价值效益也已成为高校“经营管理”的核心。综上所述,无论是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原有之义,还是高校在运行和经营过程中的表现的特殊性,我们有理由认为,知识性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本质特征。
    高校核心竞争力一般特征: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必须为用户带来更多的“消费者剩余” 。高校以相对低的成本通过自身价值的发散作用,显著提高和创造“消费者”所看重的价值,能更好地为现实和未来服务,提升高校自身的社会价值和地位;延展性:是一种核心性能力,是其他各种能力的统领;具有“溢出效应 ,为高校进入更加广阔的市场和领域提供巨大的潜在机会;是一种前瞻性的竞争能力;异质性:指高校核心竞争力为高校独自拥有,同行中几乎不存在两所高校同时拥有准确意义上或相似的核心竞争力。过程性:主要表现在资本资源整合的过程性、专有稀缺资源形成的过程性、人本资源使用和核心竞争能力形成的过程性。
    三、科学定位 彰显特色 未来的发展优势
    1. 科学定位
    高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主要体现在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和办学目标三个方面:办学类型定位主要考虑办学的结构类型,对于大多数高师院校来说,其办学类型定位在多学科、综合性,尤其是当教师教育市场放开后更是如此,事实上目前高校的综合化的趋势已是势不可挡;办学层次定位主要指学术贡献和人才培养的层次。从此角度出发,按照国内的传统分类法,地方高校大多应该属于以教学型为主辅助于职业技术型的区域型高校;办学目标定位是说某一高校在每个发展阶段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
    地方高校只有清醒地分析竞争主体,找准竞争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地方高校的竞争优势在于地方特色和专业教育特色。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寻求学科特色,如盐城的汽车工业和生态农业、滩涂开发等,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根据办学定位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盐城师院提出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学院建设成一所综合性、有特色的“同类一流”的教学型地方高师院校。为了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学院提出打好五大战役:即基础实验室评估、优秀校风建设、学士学位授权评估、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硕士点申报。同时积极实施“人才强校、学科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教育国际化和校园精神塑造”五大战略,努力寻求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区域性大学,五大方略:办学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学术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以及教育国际化程度全面提升,努力跻身全国同类高校的先进行列,努力把我院办成盐城及周边地区的高层次应用人才的生产基地、文化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基地、教师教育培养基地以及社区终身学习基地。
    2.彰显特色
    办学特色作为一所高校区别于其他高校的办学风格,它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办学特色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完善的过程,是一个由隐性优势向显性优势转化的过程。
    光明日报访谈2004年12月8日:当前,综合性大学纷纷举办“教育学院”,跻身教师教育行列;高师院校则努力向综合化迈进,开设大量的“非师范性”专业,甚至有些高师院校的非师范专业数和在校生人数已超过师范专业。面对高等师范教育的“围城”,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优势和突破口在哪里呢 盐城师范学院院长成长春把突破口放在“特色”二字上,决心扛着“地方特色”和“教师教育”两杆大旗,走出“围城”。
    走出去,把特色亮出来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出路在哪里?“靠特色提升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地方高师院校来说,在与综合性大学竞争中无学科优势,在业内与地处中心城市高师院校比无地域优势,加之生源数量在经历了几年高增长以后,将呈现下降趋势,给地方高师院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清醒地分析竞争主体,找准竞争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地方高师院校的竞争优势在于地方特色和教师教育特色。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寻求学科特色,如盐城的汽车工业和生态农业、滩涂开发等,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要瞄准农村普教市场,在“土”、“技”、“特”上下功夫,办出教师教育特色。
    坐下来,让特色“特”起来
    是不是亮出了自己的特色就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仅仅认识到特色的重要性还不够,关键是认真加强学校建设,让特色真正“特”起来。
    3. 提升途径
    (一)提升人才生产能力:品牌专业建设(专业群:专业体系+实训体系)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名师培养
    高质量应用性人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品德 、素养和能力适应岗位需要 自我发展和创新潜能)(四强一实一高;入岗竞争力强、到岗适应力强、在岗发展能力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新型师资和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模式。
    (二) 提升学术生产能力:
    1.学科建设。
    2.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国际通用的法则)1887年,美国的铁路大王斯坦福捐赠2000万美元在美国西部农业区的一个小镇办了斯坦福大学。
    美国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办学的基本经验——校企合作。斯坦福大学的历任校长认为,对校企合作的价值判断也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以是否有利于人才培养为最高标准。
    3.走出去战略(国内、国际)蒙牛乳业(马鞍山) ;庐阳区教育局校地合作
    4.战略联盟(资源共享)
    (三)提升管理力
    1.团队建设(班子中有从政府部门来的领导;好校长、校系两级领导者的素质能力--(机遇)、战略、思路、规划、目标)
    2.整合资源的能力(合力和离心力;找市长、找市场)
    (四)提升文化力
    文化的品味和档次;校园精神(核心价值观-追求卓越)
    (五)增强学习力(树根理论)
    高校的学习力是高校为了形成其核心竞争力,围绕信息和知识所采取各种行动的能力,它是高校对信息和知识的及时认知、全面把握、迅速传递,达成共识,做出正确、快速的调整,以利组织更好发展的能力,是高校在知识经济时代拥有比自己竞争对手更快获取知识的能力。
    将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以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状态和过程。 (学习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学习力包含三个要素: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毅力和学习的能力。学习的动力体现了学习的目标,学习毅力反映了学习者的意志,学习的能力则来自于学习者掌握的知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将学习力作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依据:高校的内部矛盾运动决定了其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学习力;高校的竞争最终是学习力的竞争
    彼得 圣吉: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的更快。
    “全球第一CEO”杰克 韦尔奇:最终的竞争优势有赖于一个组织的学习能力。
    长寿企业和长寿高校
    思路的高度决定发展的速度;思维的层次决定办学的档次。
    把握大机遇,开阔大视野,谋划大思路,推动大发展。
    探索一条体现时代要求、符合市场需要、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之路。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3——2010年 备案序号:京ICP备10021028号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与合作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