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教结合 协同创新 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双提升
侯建国校长

    胡锦涛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下面,就中国科大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进“科教结合、协同创新”工作做简要汇报。
    一、建设科教结合、协同创新平台,抢占科技制高点
    作为中国科学院所属的高校,科教结合是中国科大长期坚持的办学传统。学校与中科院12个分院和18个研究所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共建了17个联合实验室,40多个研究所直接参与科大本科生培养,形成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科教联盟”。
    结合新的形势与任务,学校进一步发挥优势,推动跨领域、跨部门、跨学科的合作,建立了三种类型的“科教结合、协同创新”平台:一是通过“校所结合”,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前沿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如量子科学与技术平台;二是通过“产学研合作”,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培养高技术人才为目标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如语音技术与产业平台;三是通过“校地共建”,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如合肥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等。
    实践证明,学科的交叉融合、平台的开放共享、创新的学术氛围,能够孕育和催生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成就展三项基础研究成果中,科大有量子信息和铁基超导两项成果入选;量子科学研究成果先后9次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学校已经成为国际上重要的量子科学研究基地。
    为继续深化科教结合、协同创新,2011年,依托合肥地区具有基础前沿优势的物质学科群、密集的大科学装置群,学校还联合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同组建了“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通过人员双聘、实体共建和成果共享等机制建设,争取在量子通信、极端条件下的物质科学、核聚变等领域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努力成为开放共享的国家物质科学中心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二、发挥科教结合、协同创新优势,培养拔尖人才
    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建设科教结合、协同创新平台的目的,还在于把各方面的创新资源集中起来,为人才培养服务。为此,中国科大启动了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目标是突破“流水线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并探索有利于促进科教创新资源向人才培养聚集的新机制。一是“人才培养计划协同机制”,根据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与科研院所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二是“人才队伍建设协同机制”,通过人员实质性互聘等举措,聘请科学家、企业家等作为学校的教师,把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三是“平台共建共享机制”,共建共享的平台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大科学平台中亲身参与实践。
    “科教结合、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拓展了学生的“课堂空间”和学校的“优质师资”,让学生可以在“校内校外、课内课外”接受全方位培养,为学校开展“两段式、长周期、个性化、国际化”培养模式探索提供了保障。
    在中国科大,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在学业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制订学习方案,拥有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培养“菜单”。结合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学校还与中科院相关研究所联合创办了11个“科技英才班”,实行“两段式”培养:低年级学生在校内接受通识教育的同时,能够接触到科学前沿领域并获得实践机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高年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能够直接进入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开展科研实践,激发创新的主动性。学校每年实施1200多项大学生研究计划,1000多名学生赴研究所和企业实践学习,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意识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很多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在国际主流甚至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
    今后,中国科大将以落实这次会议精神为契机,不断探索科教结合、协同创新的新机制新模式,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能力同步提升,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3——2012年 备案序号:京ICP备1002102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15号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与合作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