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对俄办学特色 提升核心竞争力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2012年8月)
黑龙江大学校长 张政文
    中文摘要:黑龙江大学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不断彰显鲜明的对俄办学特色和优势,并依托这一特色,获批实施中俄学院拔尖创新人才试点改革,成为黑龙江省和教育部共建大学。同时,黑龙江大学以推进中俄学院改革为突破口,以实现省部共建为契机,大力推进全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突出省部共建工作重点,充分培育具有对俄特色的“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为进一步彰显全方位对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办学水平、推动国家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对俄特色 体制机制改革 省部共建 协同创新 办学水平

    黑龙江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诞生于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70余年来,黑龙江大学自强不息、薪火相传,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余万各类人才,在国家战略实施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黑龙江大学拥有11个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81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分别为5个、2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10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2个,1个学科群、12个一级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精品课程10门、教学团队6个;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居全国地方高校第1位,形成了一支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模范教师”等在内的高层次、高水平师资队伍;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各级各类科研创新平台60余个。
    近年来,特别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以来,黑龙江大学牢牢把握国家全球战略、黑龙江省高教强省战略和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发展机遇,全面实施全方位对俄办学战略,坚持“教学、科研、学科三位一体”的内涵发展模式,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学校的办学水平、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声誉显著提升,为国家及区域服务的能力显著提高。
    一、服务国家战略,彰显对俄办学特色
    对俄合作交流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特别是东北亚稳定,拓展我国战略机遇期的重要保障。黑龙江大学坚持以国家对俄战略实施和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入实施全方位对俄办学战略,形成了独特鲜明的对俄办学特色和优势。
    在人才培养方面,黑龙江大学共为国家培养了包括300余名硕士和近百名博士在内的数万俄语和具有俄罗斯国情背景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中有数十名优秀外交官、诸多政界精英、高级将领、专家学者和资深翻译家。这些广泛分布在外交、军政、教育、科研等各条战线上的对俄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家对俄战略的有效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障。
    在科学研究方面,黑龙江大学精心打造出多元化、立体性、联动开放的高层次科研体系。俄语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俄语及相关学科专业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科研项目,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多项,华劭教授的《语言经纬》、张家骅教授的《俄罗斯当代语义学》等标志性科研成果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学术影响。
    在社会服务方面,黑龙江大学积极承担高层次项目和应用性研究课题,广泛参与决策咨询和重大理论、现实问题研究。李锡胤、潘国民教授主持编撰的《俄汉详解大词典》和《俄汉大词典》曾作为国礼赠送给俄罗斯国家领导人;由俄语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研制的“俄汉行”在中俄信息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赵传军教授向国务院提交的政策建议报告,获得中央重要批示并责成相关部门落实;李传勋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成果,均为维护国家特别是我国东部边境的安全做出突出贡献。
    目前,黑龙江大学已构成由俄语语言文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教学名师、特色专业、教学团队、教学成果奖等为代表的,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完备的对俄高级人才培养体系,构成了包括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之一的中俄学院、全国高校俄语人才培养规模最大的俄语学院、全国高校唯一的专司俄罗斯国情研究的俄罗斯研究院、中俄两国政府批准成立的中俄联合研究生学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俄语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中俄联合催化研究所、中俄人文合作和上海合作组织教育合作俄语翻译中心、首所在俄罗斯建立的全球优秀孔子学院、教育部国际汉语推广东北基地对俄中心、我国高校最大的中俄信息科技合作网站等在内的全方位对俄办学综合体系,打造出具有深远影响的对俄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交流传播的全国高地,被誉为“中国俄语根据地”、“全国俄语人才培养摇篮”,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肯定。正是在对俄办学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黑龙江大学被教育部批准为黑龙江省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大学。
    二、突出重点,务求实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黑龙江大学依托对俄办学优势,以中俄学院、中俄联合研究生学院一体化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取得教育教学改革建设的新成效。稳定了本科生教育规模,停招了高职高专学生,加大了研究生招生力度,保持了创业教育在全国高校的领先地位。
    (一)以培养对俄战略性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重点推进中俄学院改革建设。2011年,黑龙江大学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联合建立以服务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宗旨的中俄学院。中俄学院针对我国对俄高级专门人才匮乏这一制约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的瓶颈问题,全方位引进俄罗斯优质教育资源,以培养既精通俄语、熟知俄罗斯国情,又具备专业知识、综合能力的对俄战略性拔尖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采用中俄双方师资共享、课程共享、教材共享的合作模式,构建“专业+俄语”的全新课程体系,实施”课内精、课外强”的本硕博有机统一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动中俄学院综合改革工程。
    在人才招录和选拔方面,在2011年通过高考录取招生的基础上,2012年实现了高考录取和自主招生相结合。一是建立特色生源基点中学。二是采用取消笔试、注重潜力考察为特色的选拔新模式,在综合考生面试的各项表现后在高考成绩基础上给予加分。三是成立自主招生相关领导小组,做到多方监督、集体评定,确保公正。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推进中俄双方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双方师资分阶段联合实施教学计划、引进俄罗斯原版教材或双方共编教材、实习阶段实行双导师制、实行小班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等改革措施;采取构建辅导员和学业导师的双重教育模式、推进学生自主管理、完善多元化学生考评体系等多项措施,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氛围;实行每周六天授课制、晚自习答疑制、集体备课制,创立中俄双方教学会商机制。
    在教师管理改革方面,实行首席教授制、主讲教授制。推进全员公开招聘、以岗定薪、实行绩效考核,强化培训、加强交流,努力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本土教师队伍。
    在学院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推进自主办学、教授治学。实行首席法律顾问制,制定中俄学院“章程”,成立建设发展改革委员会、教授委员会、院务委员会,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与监督,以学院师生直选方式选举产生了学院直属支部书记、副书记。
    在条件保障机制改革方面,下放人事管理权,学院自主聘任教师和行政干部;下放财务管理权,学院依法自主支配学校独立安排的专项建设经费;下放资产管理权,学院自主管理办公场所、教学设施等资产;下放事务管理权,包括招生选拔权、学籍管理权、专业设置权等涉及学院建设发展的重大权利。
    通过落实一系列改革举措,中俄学院和中俄联合研究生院改革建设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学院设置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物理学等6个专业已招生近200人,开展了化学和生物专业研究生招生工作,带动了其它学院相关专业的本科教学改革和学校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中俄学院改革成果获得了相关部门的关注和肯定,办学成绩写入中俄两国总理会谈纪要。中俄学院与北京大学等全国16所重点高校的学院一同被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确定为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的试点学院。2012年,学院获批自主招生权,黑龙江大学步入自主招生院校行列。
    (二)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形成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改革发展态势。一是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在俄语、哲学等8个专业的“本科专业基础学科教学改革试验班”基础上,实行滚动淘汰、分流管理机制,单独编排教学计划,努力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创新人才。二是通过设立教学工作综合奖、单项奖等教学奖,调整职称评定条件,完善教师教学考核体系等改革举措,进一步推动人事管理改革取得实效。三是创新教学质量评估保障体系。自主创建“3+X”本科教学评估制度,构建了“1234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体系”, 即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一个核心”,实行教学活动组织与运行线、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线“两线推进”,开展学校监控、院(部)监控、专业监控“三级监控”,坚持评教、评管、评学、专项评估“四评并举”。四是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质量工程”,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和质量。
    三、明确方向,丰富内涵,积极推进省部共建
    2012年4月,教育部同意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黑龙江大学,成为黑龙江大学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黑龙江大学深刻把握省部共建宗旨,结合自身实际,明确了共建的重点内容。
    (一)进一步强化全方位对俄办学特色。一是进一步引进俄罗斯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中俄学院改革,将中俄学院和中俄联合研究生院建成国家急需的各类对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二是通过与国内以及俄罗斯的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的协作,将黑龙江大学建成中国对俄战略研究和对俄教育交流与科技合作的中心,全力打造中俄人文合作协同创新中心。三是加强对俄办学硬件建设,规划建设具有多项功能的“黑龙江大学中俄人文交流中心”。
    (二)进一步提升重点学科建设水平。加大学科软硬件的建设力度,高标准建设好俄语语言文学国家重点学科,推动哲学学科、化学学科等优势学科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实现学科建设水平质的飞跃。
    (三)进一步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以哲学、化学等有能力冲击国家重点学科的梯队建设为重点,引进和培养学术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派出更多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进修、访学、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造就一支规模适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四)进一步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平台的建设力度,补充和更新先进仪器设备,凝练科研方向,整合科研队伍,创造有利于科研成果产出的科研环境,并以此为基础集聚校内外相关资源,为区域发展重大需求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积极协同,充分培育,着力参与“2011计划”
    黑龙江大学“2011计划”以“中俄人文合作协同创新”为主题,以中俄人文合作中的七大领域为研究重点,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全面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大力加强“中俄人文合作协同创新中心(筹备)”的前期培育。
    (一)主题的确立。黑龙江大学“2011计划”确立的主题是“中俄人文合作协同创新”,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1.国家战略急需。一是美国重返亚太促使中俄进一步加强合作以维护地区安全与繁荣,二是中俄人文合作在深度、广度上仍需拓展,特别是在涉及中俄人文合作战略层面尚有许多问题急需解决。
    2.黑龙江大学有责任、有能力为中俄人文合作战略作出贡献。黑龙江大学拥有俄语语言文学国家重点学科等重要学科平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重要科研平台、国家社科基金等重大项目,为黑龙江大学“2011计划”的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目前国内只有黑龙江大学提出了“中俄人文合作协同创新”这一主题方向,并获得了有关部门领导的认可与期待。
    (二)重点研究领域。“中俄人文合作协同创新中心(筹备)”以黑龙江大学为牵头单位,重点面向中俄人文合作中的战略、文化、法律、教育等七大领域,组建创新团队,将解决中俄人文合作的现实问题作为主要目标和主体内容。
    1.中俄人文合作战略研究领域。以人文合作的发展研究,政治、外交战略研究,经济贸易和环境的对策研究为主要方向,重点为国家在中俄人文合作方面提供战略资政服务。
    2.文化研究领域。以中俄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当代改革开放文化对俄罗斯的传播与影响、中俄文化传播与影响研究等为主要方向,重点研究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如何对俄表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服务。
    3.法律研究领域。以俄罗斯法典译介与研究,中俄金融经贸发展法律保障研究等为主要方向,重点解决中俄人文合作中的法律问题。
    4.教育研究领域。以中俄教育政策与战略对比研究,俄罗斯教育转型研究,中国俄语教育与传播研究,俄罗斯汉语汉文化教育与传播研究为主要方向,重点为中俄两国教育资源的借用,中俄教育与科技等方面的合作提供战略资政。
    5.传媒研究领域。以中俄传媒事业战略与政策对比研究,中俄传媒文化交流传播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对俄罗斯电视、报纸、网络等传媒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为中俄两国传媒合作提供战略资政。
    6.旅游研究领域。中俄旅游发展战略对比研究,中俄旅游文化比较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研究中俄旅游发展中的战略、文化等问题。
    7.中俄档案事业合作研究领域。以中俄档案事业管理与战略研究,国家中俄人文合作信息平台建设研究为主要方向,重点研究中俄人文合作档案领域的研究与合作等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协同创新中心(筹备)各项工作领域在近期内形成相关工作团队,创新组织模式,支持各方向开展协同研究。二是创新体制机制。成立协同创新中心(筹备)有关机构,负责开展协同创新的学术和管理工作,与相关协同单位和人员签署协同协议,出台保障协同创新任务运行的系列相关文件。三是黑龙江大学将正式成立“中俄人文合作协同创新中心(筹备)”,于今年投入第一批培育资金,并逐年递增。
    70余年来,黑龙江大学志存高远,艰苦奋斗,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特色突出、成绩卓著的办学道路,获得了重要的办学启示。一是牢牢把握了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二是遵循了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三是坚持弘扬“志存高远,爱国奉献,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黑大精神。
    继往开来,黑龙江大学将牢牢把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发展机遇,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以实现省部共建为契机,以实施“2011计划”为突破口,坚持全方位对俄办学战略,深化教育改革,使学校办学定位、发展规划更加合理,全方位对俄办学特色更加突出,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能力和学科建设水平大幅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办学水平、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声誉充分显现,实现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新跨越,努力成为国内同类高校一流,东北亚地区知名的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化综合性大学,为推动国家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3——2012年 备案序号:京ICP备1002102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15号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与合作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