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创新:大学职能的新丰富新发展理性思考
王寒松
【文章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2011.11
【作者】为兰州大学党委书记

胡锦涛总书记日前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指出必须把提高质量始终贯穿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各项工作之中; 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讲话内涵丰富,论述深刻,是指导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又一篇纲领性文献。同时,总书记首次将“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校的四大职能之一提出来, 这是对大学职能认识的新丰富和新发展, 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兰州大学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文化传承创新是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大学不仅是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的中坚力量, 而且肩负着传承、发展、创造先进文化的历史重任。 通过大学价值理念等一系列文化要素的凝练、塑造、创新及提升,使大学文化成为培育创新人才、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科学发展的沃土。
    文化传承创新是对大学职能认识的拓展。 大学职能的变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是大学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文化传承创新被纳入四大职能之一,是主观和客观、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对大学职能的认识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由最早的单一教学职能,发展为教学和科研并重,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 到今天胡总书记提出的包括文化传承创新在内的四大职能。 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文化传承创新已成为当代大学发展的自觉选择。传承创新文化、推动文化交流,既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对大学职责的新要求,又是对大学职能认识的拓展。
    文化传承创新是培育人才的客观需要。 大学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造,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个性化、文明化,从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 在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大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力量,其文化必须与时代特征和时代潮流相结合,通过传承创新,阐扬具有时代特征的主旋律文化,不断提高文化传播的效率和水平,以其高度的精神感悟力把健康的、科学的、高尚的文化传播给广大师生,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并通过文化实践反哺社会,致力于文化建设,推动社会进步。
    文化传承创新是促进科学发展的现实选择。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隐形发动机和指挥棒。文化决定着我们的价值判断, 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引导着我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具有向心力、凝聚力,能够形成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坚不可摧的力量。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通过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作用可以大大激发我们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为民族、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思想的变革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和创新源泉,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科学发展。
    文化传承创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传承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创新是传承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耶鲁大学演讲时指出:“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的多彩画卷,世界是一幅丰富多彩的殿堂。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化既是民族的、本土的又是世界的。 中华民族以其勤劳智慧和非凡创造积淀形成了优秀文化传统,为人类社会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我们一定要传承创新文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始终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在综合中创新,在创新中综合,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以其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重要职责和必然使命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 高等教育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大学文化是人类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对于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不断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引领社会风尚具有深刻意义。发挥大学文化传承创新职能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文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灵魂和血脉,也是我们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力量。 大学作为社会文化的轴心,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文化是一种崇尚科学的文化,它拒绝一切思想观念和教条的禁锢与束缚,始终强调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独立判断, 要求在自由的氛围中进行学术的理性思考和研究,在开放的环境中实现科学的创新和发展。 大学是思想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学术殿堂,是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文化的摇篮,具有超凡脱俗的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大学文化肩负着服务与引领社会的责任。 作为民族的文化高地,大学自身文化建设影响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也是主导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
    发挥大学文化传承创新职能是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渠道。 大学不仅用先进的文化培养各种优秀人才,而且在此过程中将其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 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源源不断地传递到社会,对社会文化起着积极的导向和辐射作用,是引领社会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基础力量。 现代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即有着特殊的文化使命,是各种文化沟通和融合的桥梁。 我们要坚持批判借鉴和吸收创新,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借鉴先进的国外文化、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的先进文化,积极做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和传播者,把体现“大学精神”的科学态度、文明风范、价值观念等带到社会,影响和感染他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认同感,进而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发挥大学文化传承创新职能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内在要求。 大学文化是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目标追求、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渗透在教学、科研和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广大师生员工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一流大学之所以被人们赞誉,不仅仅在于学校规模、科研水平等,更主要的表现在其悠久的历史、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广为流传的精神、严谨朴实的校风和师生中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等。 当前我国高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国际影响力等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要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善于学习国外知名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通过大学文化建设,破解我们思想观念、思维习惯、行为方式上的定式,调动全校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大学发展之路。
    三、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以先进文化推动兰州大学的发展
    兰州大学在百年历史中不仅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而且积累培育出雄厚的精神特质。 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要求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致兰州大学建校 100 周年贺信精神和刘延东同志在学校百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借鉴吸收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汲取纯朴善良、刻苦奋进的地域文化,培育和涵养兰大文化,坚守和发展兰大文化,进而促进学校事业发展,反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
    深入挖掘,认真总结、凝炼兰大优良文化传统。 “丹青难写是精神”。 每一个民族、每一所高校都有其独特的精神特质。 回顾兰州大学百年办学历程,几代师生员工选择了西部,选择了坚守,在艰苦中创业,在逆境中发展,靠的是独特的精神特质,直面清贫而又不甘于落后,立足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状,正视困难而又不断蓄集破壁而出的智慧和能量, 珍惜历史而又不断创造让后人更为骄傲的历史,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培育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兰大精神,“勤奋、求实、进取”的良好学风,“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优良传统,这些成为学校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动力之源。 正是兰州大学百年来形成的不畏艰苦、勇于进取的传统,保持自强不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鼓励着兰大人不断探索完善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创建高水平大学。
    大力弘扬,在时代发展中永葆历史传统。 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创新型国家和“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继续保持和弘扬兰大百年文化积淀成果,始终认清西部在国家发展战略格局中的重要地位而把握好兰州大学的重要使命,把西部责任和国家任务目标结合起来,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为民族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始终把“做西部文章”作为战略选择,努力把研究解决西部问题上升为攻关国际、国家难题、“争创一流大学”的切入点,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区位优势和地域特色方面积极开展探索。 始终保持善良淳朴的道德品质和坚忍不拔的生存意志,直面清贫、艰苦奋斗、乐于奉献、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始终淡薄名利、严谨治学、潜心研究,把兰大人代代相传“做学问先做人”的“祖训”发扬光大。
    开拓创新,在传承中不断赋予时代特色。 大学文化产生于社会文化的土壤之中,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当前,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导向对大学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产生了巨大冲击,大学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正受到挑战。 面对这些现实情况, 我们就要牢固树立开拓创新、 不断奋进的价值取向,始终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个人价值追求、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去,引导广大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重。 遵循文化建设的普遍规律,不断提升富有个性特征的兰大精神,认真分析优势、找准定位、保持特色,实现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师德建设与加强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努力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理、自由开放、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 结合兰大地域实际和办学特色,继续繁荣哲学社会科学,通过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的创新,深入回答社会普遍关心的、尤其是西部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充分利用合作办学、对外交流等方式,积极促进文化传播,主动让世界了解兰州大学,进而提升学校的国际文化影响力。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3——2012年 备案序号:京ICP备1002102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15号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与合作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