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协同创新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基层学术组织功能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工作研究  > 正文
“避暑事件”考量大学管理能力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 时间:2015-7-8

          这无论如何都是一篇充满正能量的报道:7月1日,“恳请校长给条生路”的邮件引起广西民族大学校长谢尚果高度重视。写邮件的学生痛陈每晚被热醒的“痛苦”经历,呼吁开放体育馆和空调教室供学生纳凉。谢校长迅速回复,为没能让学生住空调房抱歉,称校方正筹款改装线路,明年还将筹款购买安装空调……第二天起,空调教室等场所真的向该校学生开放了

  可以用闻过则喜、体恤民意等一系列美好的词汇来褒扬这位校长。的确,一校之长公务缠身,能及时看到一位普通学生的邮件实属不易,更何况如此重视、如此迅速地加以解决呢?如果大学的校领导们都能做到这一点,相信许多和学生直接相关的问题都会得到圆满解决,校领导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一定会高大许多。

  恕笔者有点过分挑剔。往深处想,这个算不上创新的点子为什么不是校方首先想到呢?是对学生宿舍情况不了解,还是视而未见?如果难度并不特别大、早就具备了解决的基本条件,为什么要等学生反映了问题、校长指示之后才采取措施呢?或许,在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帮学生之所需上,学校应该更积极主动。

  再想想,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这个学生不是把这封意见信发到校长邮箱而是发在网上、微博上,会不会引发一个舆情事件?如果真是那样,扩大化的矛盾化解起来难度恐怕会大得多,危机公关的措施如果不得当,还会进一步发酵。如此看来,广西民大“避暑事件”的化解既要感谢校方及时解决问题,更要感谢这位学生采取内部渠道及时反映了意见。

  以上议论的初衷不是鸡蛋里挑骨头,而是希望大学管理者们能够跳出宿舍有无空调的具体问题,从提升管理科学性的高度来看待和分析。“避暑事件”折射的问题,绝不是简单地给教室、宿舍装不装空调的事。需要思考的是:管理是不是应该未雨绸缪?以生为本能不能主动落实?

  其实,这类的问题在大学校园里每天都在发生。一些高校,为了管理方便,而不管学生是否方便,采取了一些貌似合理但让学生叫苦不迭的措施;一些简单的问题解决起来并没有什么难度,但就是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学生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没有通畅的渠道加以反映,或者反映了根本不下功夫加以解决。

  没有学生就没有大学,大学管理还是应该强调以学生为本。在“互联网+”时代,更应该把学生放在大学工作的首位。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生活同样无小事。一些管理者的注意力放在了教学、科研、育人的大事上,但对学生生活上的所谓小事关注不够。在目前的国情下,对学生的饮食、就寝、出行等小事的不关心、不上心、不用心,极有可能引发大的事情。

  其次,大学管理需要前瞻性、需要未雨绸缪。凡事都要有相应的预案,不能等问题发生了才来解决,而要通过科学的谋划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或者消除产生问题的土壤。再其次,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建立和学生沟通的长效机制。对于学生反映的问题,可以解决的抓紧解决,难以解决的创造条件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也要给学生做深入细致的说服、解释工作,切不可置之不理。(铁铮 作者系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北京高校新闻与文化传播研究会理事长)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15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