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协同创新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基层学术组织功能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基层学术组织功能>学术前沿  > 正文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学术为民 传达民声
来源: 作者: 时间:2013-10-11

      走进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分党委书记王长华的办公室,记者正碰上王长华在认真听取该院一位离退休教师意见。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该院除认真完成活动的“规定动作”外,深入思考的更是如何“学术为民”,将教育实践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实效。诚如王长华所说:“我们学院最大特点在于科研立足基层,服务百姓,力争让普通百姓进入决策者的视野,力求将最弱的声音传达到中南海”。

  研究:立足基层 服务社会

  提起“百村十年观察”,现在可谓声名远播,该项目在全国258个村庄4000户建立了固定观测点,每年根据国家的政策和学术研究的需要,以农民群众为研究视角,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针对性的专题调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百村十年观察”平台是政治学研究院立足群众、服务社会的众多典型之一。和农民同吃同住,到社区倾听百姓民生;用脚丈量土地,用心服务百姓。多年来,该院学术研究“顶天立地”, 上达中央,下接地气。在学科建设上引起全国同行的关注,被称为政治学科的“华师现象”。

  科研不做空学问, 据统计,该院研究人员10年来共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政策咨询报告240余篇,其中90多篇为党和政府有关部门采纳。有的观点为党和政府的有关文件、法律、法规和政策采纳,如程又中教授的报告为国家外交部采纳,部分观点被写入我国与俄罗斯签订的外交文件中、徐勇教授关于乡镇体制改革的系列报告,成为湖北省制定乡镇改革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项继权教授关于农村税费改革系列报告也为民政部和湖北省政府采纳、唐鸣教授关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建议的相关观点和陈伟东教授的“江汉模式”等论证为全国人大法工委和国家民政部采纳。

  该院多篇报告还引起高层领导的重视,如徐勇教授和邓大才教授的报告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笔批示、贺东航教授的报告得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的亲笔批示。2006年11月30日徐勇教授从田间地头走进了中南海,为中央政治局第36期集体学习就“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研究”进行了专题讲解。

  学者:心系群众 理论务农

  今年8月下旬,教育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王立英一行来到华中师范大学,检查指导华中师范大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当她得知政治学研究院教授俞思念早在1991年就出版了所著《论党的群众路线》一书时,不由连连称赞。今年,该书已被再版发行。在政治学研究院,学者们可以说是率先践行群众路线的实践者。走出高校“象牙塔”,卷起裤腿上山下乡,做学问行走于田间地头、社区基层,这样的一批教授,已成为学校的一个个靓丽名片。

  “草根学者”徐勇,在村野田间“耕耘”二十余年,成为湖北省人文社科领域首位“长江学者”。 “作为研究政治学的人,要关注上层社会,更要关注基层社会,关注那些不被重视的农民。”徐勇说。与在书本上找答案的做法不同,几十年来,徐勇和他的团队是用脚来做学问。他们长年深入山区农村,在田间地头做研究。如今,他带领的团队建设了建设了“双百”田野调研实验基地(百城社区调研实验基地和百村调研实验基地)和大型数据库平台,得到国家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林业局、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成为他们政策咨询的重要社会调研基地。

  该院唐鸣教授深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参与创立了中国村民自治展示中心。该中心展示了我国村民自治发展历史和伟大成就,成为国家级、专门性、专业性展示场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树声、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对唐鸣教授团队的布展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民政部特地致函华中师范大学表示感谢。

  作为教育部政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民政部“全国农村社区建设专家顾问组”顾问该院项继权教授二十年来他坚持深入基层,扎根农村,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了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富有时代特色的理论务农之道。作为乡村政治代表人物之一,他先后主持重大科研课题10余项。

  被媒体亲切的称为 “泥腿教授”牟成文于2008年被学校选派到钟祥市东桥镇永隆村进行新农村建设和调研。5年间,牟成文有1500个日夜行走在乡间,写下数十万字的《行走在乡间的小道上——一位教授的民情日记》,全景式记录了一个落后的穷山村蜕变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变迁过程。在他的努力下,原本贫穷落后、不通柏油路的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出真知,2012年,牟成文所著论文《马克思的群众观及其哲学变革》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

  该院还有许多学者,数十年以“理论务农”为自觉,面向群众,服务基层,成为践行群众路线的中坚力量。

  学子: 走入田野 不断成长

  政治学研究院以“三农”问题研究而知名,因此在加强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该院着力为研究生打通以基层为中心的社会实践平台,在人才培养中坚持“三基”工程。通过“打基础”、“下基层”、“设基地”引导研究生深入农村开展实践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011年,政治学研究院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生侯江华被评为湖北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面对这一荣誉,侯江华将一切归功于政治学研究院的“特殊”培养。研究生三年以来,他每年都有累计3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农村调查,其足迹已遍布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贵州等10多个省份。侯江华下乡调查经常坐“站票”、吃方便面、住澡堂、睡沙发,下乡后,他坚持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田野调研给我最大的收获是了解了农村基层的真实现状,让我更多的从农民视角来思考问题,也让城市里的孩子们更懂得生活疾苦,我们通过这个平台迅速得到锻炼成长”。

  导师带着学生走入田野,学生在田野中学习成长,在实践中升华出理论的硕果。1999年以来,该院共有3篇博士学位论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9篇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获得湖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奖。2010年2名全日制在校博士生分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共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26人,出站17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获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5项,特别资助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2009年流动站顺利通过了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开展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估。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15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