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协同创新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基层学术组织功能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工作研究  > 正文
傅永春代表议案:大学要有培育大师成长的土壤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3-14

内蒙古民族大学校长傅永春代表:大学要有培育大师的土壤

  同世界上很多一流高校相比,为什么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大师匮乏症”?内蒙古民族大学校长傅永春代表这几年一直关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傅永春代表说,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就培养不出大师呢?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大学还不具有培育未来大师的土壤。

  傅永春代表说,大师的成长虽然有其自身的内在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社会能否为学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特别是作为高层次人才聚集的大学,能否构建一个适宜于各类人才持续成长发展的大环境,使具备成为大师条件的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深入地开展研究和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这是大师产生和存在的环境基础。有了这种环境,具有潜在成为大师的人就可以朝着大师的方向持续努力,达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好状态。没有这种环境,即使具备成为大师潜质的人,其能力和发展也会受到方方面面的限制,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师。

  在谈到目前我国高校面临的困扰时,傅永春代表说,我国高校在人才选拔方面存在很多体制机制弊端。统一模式、统一标准甚至统一量化的考核方式使人才培养和成长呈现批量化特点,丧失个性化。有关单位的官本位和急功近利的管理指导评价方法,比如用计件式方法来衡量科研人员的工作业绩等手段,都不适合出大师。这些简单粗放的人才工作制度机制弊端不破除,大学就很难担当造就大师的历史重任。

  傅永春代表说,对于学校来讲,培养大师固然重要,但是构建一般教师能够成长为大师的制度机制和平台载体更为重要,它是大师产生的基础,只有牢固树立全面优化人才环境的新理念和新思路,为最广大的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能够持续发展的机会和平台,那么具备成为大师潜质的人才就能崭露头角。就目前来讲,积极培育大师成长的土壤是我国高校提水平、上层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校的当务之急。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15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