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重点学科• 特色专业
课程• 教材• 方法
实验• 实训• 实践
专家• 名师• 团队
教学• 科研• 服务
组织• 培训• 网站
专业学术信息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重点学科• 特色专业>有关项目• 实践经验 > 正文
双主体 两本位 三进阶——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经验介绍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时间:2018-3-17

    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1951年8月,学校位于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思想家张謇先生的故里——近代第一城“南通”。学校秉承“厚德、砺志、博学”的校训、“求先、求新、求实”的校风、“精业、善导、奉献”的教风,“敏学、慎思、笃行”的学风。建校67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卫生专业人才。

    学校于2011年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目前在校生420人。主要就业面向为二级医院康复治疗岗位,对口就业率85.2%。专业教学团队优秀,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南通市卫计系统“十二五”及“十三五”创新团队。学校与南通市第二、第六人民医院合作,经六年多的研究与实践,创新实施了“双主体、两本位、三进阶”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成果已在省内同类学校专业以及境内外得到广泛复制与推广。

    “双主体”共建、协同育人

    实施“引校入院”的办学方略,2011年始即实施联合培养、校院一体化育人的新模式(“3+1+1”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先后在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开设“康复班”,明晰学校与医院双方责任与义务,搭建“双元”培养机制。学生在第四学年即到医院“康复班”学习,吃、住、学、玩都在医院,采用“双主体参与、双身份学习、双本位课程、双师资教学、双体系管理”的方法,构建校院协同育人的模式。校院共同搭建合作育人的组织架构,建立制度共建、资源共享、师资共用、学徒共管、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校院一体化的运行与保障机制。

    “两本位”教学、理实融合

    学校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论,遵循康复人才“习中学、习中悟”的职业能力成长规律,解构原有的“先学后习”模式,重构“习”与“学”交替融合的模式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由临床康复专家、职教课程专家和校内骨干教师共同合作,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开发“学校本位”和“工作本位”专业课程体系。学校本位课程中有实践,工作本位课程中有理论,理论围绕实践展开,实现理实有机融合。实践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能力的发展呈螺旋式上升。

    “三进阶”培养、德技并举

    学生入学时即通过“专业认知”与医院师傅结对,使学生入学即成为准学徒。前三年在学校教师和临床师傅的引导下进行学校本位课程的学习,由师傅带到临床进行工作本位的学习。将医院文化融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全真模拟临床康复病房,师傅进入学校课堂参与学校本位课程的教学。第四年跟随师傅进入医院课堂进行工作本位学习,身份过渡到学徒。第五年以准职业人的身份进行临床实习。三阶过渡将角色逐渐代入,长期的实践与熏陶增进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理解,培养职业情感,树立职业价值观,从而提高职业认同感。结合真实的临床场景、“救死扶伤”的医院氛围,蕴养医德、培养医技。

    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项目实施以来,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2017年6月,学校对试点班及非试点班的两组毕业生的职业认同、临床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及职业能力进行了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表明本成果解决了人才培养中的三个突出问题,并有效提高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见表1)。

    对毕业生就业率、对口就业率、优质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的调查统计也显示试点班毕业生显著高于非试点班毕业生(见图1)。

    本项目的学生在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中药传统技能”项目中喜获一等奖,在2017年第三届全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三等奖。本项目班级参加保健按摩师资格考试全部通过,明显优于未参与本项目班级的87.2%通过率。(沈爱明 濮海慧)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15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