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重点学科• 特色专业
课程• 教材• 方法
实验• 实训• 实践
专家• 名师• 团队
教学• 科研• 服务
组织• 培训• 网站
专业学术信息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教学• 科研• 服务>重要动向 > 正文
菠萝科学奖:一场愉快的科普盛宴
来源: 作者: 时间:2013-4-18

  “菠萝科学奖”是由浙江省支持,浙江省科技馆与果壳网合力打造的科学奖项,以“向好奇心致敬”的名义,征集、褒奖和传播有想象力的科学研究成果和事件,找到那些并无野心改变世界,但也不会被世界摧毁好奇心的人,和更多人一起分享科学。

  始于2012年的“菠萝科学奖”类似于国外的“搞笑诺贝尔”,将目光投向那些看似“不正经”却富于想象力的发明创造、研究发现。谈到科学研究,往往被认为是严肃、枯燥、专业化极强甚至是高高在上的。而科技工作者们也时常会被挂上沉闷、刻板的标签。实际上,科学何曾远离过生活,那些伟大的发明创造大都来源于生活细节。反之,将生活小事提升到科学研究的高度,也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促进科学普及。生活与科学从来都是相辅相承的。“菠萝科学奖”的目的就在于此。他们不在乎成果多么地轰动,而是要帮助大众重建科学思维。

  创新源于好奇心。曾在课堂上演示“徒手劈砖”的四川大学副教授魏骁勇说:“在中国,老师是讲授者,通常是权威、正确、不可辨驳的。学生的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有时就先被自己扼杀在脑子里了。久而久之,好奇心也可能扼杀。”也许是我们的教育太过注重教师权威与灌输模式,不自觉地将知识框在规范中,从而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创新环境。从国家层面来说,强调科技创新是一方面,还应不时俯下身子从细节上找找原因。

  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其目的在于思维放松、心态平和,为灵感降临做好充分准备。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安德烈·海姆是个充满想法的“科学怪杰”,他曾模仿壁虎爪子的结构,研究出特殊的材料。还曾让青蛙在强大的磁场下悬浮起来。诺贝尔奖也可以是“玩”出来的。“菠萝科学奖”就是要给好奇心一个出口,包容那些科研中的“异类”,或许某天他们的科研成果会爆发出改变世界的力量。

  科学可以是好玩的,有趣的,单纯地喊口号并不能收到最佳效果。一方面,科技工作者要学着走出象牙塔,想法设法用一种亲民的、迎合大众心态的方式方法使普通民众重新认识科学和科学家们,如“搞笑诺贝尔”的设立,又如美剧《生活大爆炸》对科学家们的调侃所引发的“极客”狂潮。科学是权威的,却不一定非要板着面孔。另一方面,也需要民众打破刻板印象,对科学不要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

  科学普及,其中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大众重建科学思维。所谓科学思维是人们理性看待事物的方法,它可以是人们的行为指南,甚至可以成为一种世界观,帮助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分辨真伪。宣传科普,方法同样重要。从“十万个为什么”到科幻小说,科普读物似乎不再那么吸引人。置身信息时代,面对手握大量信息的受众,“菠萝科学奖”这种带有浓郁娱乐色彩的形式可以继续推进,毕竟重建科学思维依旧是任重道远。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15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