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敢教授:现在在中国艺术史学科的历史并不长,而且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大部分的艺术史学科主要设立在美术学院。比如中央美院的美术史系,1957年建系,到今天已经有56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设在美术学院的艺术史系有它的优点,就是跟它的研究对象关系密切,比如它跟国、油、版、雕都有密切的接触,在学生包括师资对研究本体方面有很深入的理解。但是问题也有,在美术学院学科相对单一,在人文和社会学科方面相对薄弱。当年我们在中央美术学院读书的时候,像历史这样一些学科,只是非常简单的教学,有的时候完全靠中学的那点历史知识积累。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学美术史的过程中,你自己需要不断的积累,自己去补充这方面的知识。这样的话,知识结构就相对会有些不完整。比如与我们艺术史密切相关的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哲学,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等等,这方面的滋养是欠缺的。但是在20世纪以来,艺术史学的研究领域,视野慢慢在拓宽,大量吸收了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总体而言,我认为中国美术史的发展仍然是比较薄弱的,不管是中国美术史研究,还是外国美术史研究,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增长的。
薄弱体现在,一个是艺术史学科的成果对其他相关学科的影响并不大,我们的研究成果并没有成为整个学科里面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它能够被史学界所借鉴,或者被考古学界所借鉴。另外一点,这个学科发展不完备,其他学科的人也可以纷纷介入到艺术史研究。对这点的看法我是这样的态度,我觉得这个学科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态度,各个学科的人都可以介入到这个学科的研究,但是如果它没有一个相对的门槛,没有自己学科核心内容的话,对学科的发展并不一定是健康的。第三,美术史学科的研究成果有时候被别的学科评价,比如考古学,我们学生的博士论文被枪毙了,因为参照的标准是按照考古学的方式来要求,两者之间可能会有些冲突。
要想改变这种面貌,第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美术史学的学科结构,既要保持与相关学科的密切联系,又要建立自己独立的体系。其次,要开放研究视野,中国艺术史与世界艺术史研究并重,古代史与当代史研究并重,强调艺术史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这个我也是有感而言,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艺术史界继承了一些中国传统学术界的陋习,比如中国的轻视外国史的研究,做古代的轻视当代史的研究,这种陋习我们是要改变的。另外就是要探索多元的研究方法,注重对方法论的探索与研究。现在有很多老师在进行方法论方面的研究,但是我们真正运用这些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在相关的研究成果方面并不是非常丰富。完善艺术史学科体系需要通过研究来摸索,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