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重点学科• 特色专业
课程• 教材• 方法
实验• 实训• 实践
专家• 名师• 团队
教学• 科研• 服务
组织• 培训• 网站
专业学术信息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课程• 教材• 方法>有关项目• 实践经验 > 正文
李静海:传统课程设置难培养新兴交叉学科人才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4-16

中国科协副主席李静海:传统课程设置难培养新兴交叉人才

  “交叉平台的缺失,使交叉学科缺乏有效的学科建设平台支撑;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对新兴交叉学科的科学价值缺乏共识,难以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在近日举办的2014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上,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用两个“缺乏”直言中国学术界当下存在的“学科交叉融合受多重因素制约”的问题。

  从当天公布的2012~2013年学科进展情况来看,过去一年,许多重大科技新突破均源自学科之间的综合交叉融合。例如,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实施月面软着陆,获得重要科技成果,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空间科学取得的重大成果立足于空间天文学、空间物理学、空间化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心理学、材料科学、微重力学、气象学、大气科学、遥感技术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得益于众多学科的综合进步。

  然而,李静海说,学科交叉融合仍然面临相当的困难与挑战,除了两个“缺乏”,还有由此衍生的人才培养问题。高等教育机构沿袭传统的课程设置,不利于新兴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他因此建议,应持续支持在国际上有优势地位的学科,加大对弱势学科的扶持,加强基础学科之间、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科学与技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支持综合交叉学科的发展,积极扶持新兴学科,推动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他还说,要切实加强对相关基础性研究的支持力度,迎接可能发生的基本理论突破和产业技术革命。

  当天,李静海还提醒学术界需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一些需要长期积累、难以短期出成果的学科缺少稳定支持;一些对我国长远发展有战略意义、而当前没有明确应用目标的学科缺少前瞻部署;一些在学科体系知识传承中不可或缺的‘冷门’学科受到严重冲击。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15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