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重点学科• 特色专业
课程• 教材• 方法
实验• 实训• 实践
专家• 名师• 团队
教学• 科研• 服务
组织• 培训• 网站
专业学术信息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专家• 名师• 团队>有关项目• 实践经验 > 正文
用精神行走————北京外国语大学青年教师思想工作侧记
来源: 作者: 时间:2013-1-7

2012年2月17日,斯里兰卡刮起了一阵“中国风”。国家电视台、官方报纸《太阳报》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僧伽罗语专著《龙与中国文化》的出版。

  作者是一名年轻的中国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僧伽罗语专业青年教师马仲武。他是国内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在斯里兰卡获得僧伽罗语博士学位的学者。

  北京外国语大党委书记杨学义表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解放、敢于创新,充满活力和冲劲,思想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将促进教师的发展渗入到思想工作的全过程。

  海外实践的“主心骨”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目前我国教授语种最多的高校,共开设54个语种,在开展国际交流,尤其在与对象国之间的交流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

  在国际交流中,青年教师是学生开展海外实践的主心骨。“在异乡他国,学生大多都有一种陌生感,再加上亚非一些国家发生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较多,这个时候,老师的淡定和关怀对稳定学生的心理和情绪至关重要。”马来语专业教师邵颖深有感触地说。邵颖在马来西亚带领学生进行田野调查期间,有学生患上登革热传染病,她一边帮助学生就医治疗,一边稳定同学恐慌情绪,保证调研顺利完成。

  在国际交流中,青年教师成长为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先锋。“中国的豪萨语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学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真是令人折服。”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副校长Graham Furniss,这位豪萨文学的世界顶尖级学者对参会的北外豪萨语专业青年教师孙晓萌十分称赞,他表示十分欣喜地看到中国年轻一代学者站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示中国的非洲学研究成果。

  他们还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波兰语教师赵刚荣获波兰文化部“波兰文化功勋奖章”、意大利语教师文铮荣获意大利之星“骑士勋章”、匈牙利语教师许衍艺荣获匈牙利“新闻奖”、马来语教师韩笑以马来语写成的专著《城市马来人的困境与出路》出版……

  丰富而深入的国际交流项目,对青年教师来讲,不仅意味着学术发展的提高,还包括人格、品性、理想等多方面的锤炼与塑造。

  “不把教师当职业,要把教师当使命”

  北外外语教育坚持四个传统特色:“教”、“学”、“用”、“境”。“教”是指明确的教学目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高质量教学的不断追求,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这是在“名师面对面”活动中,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周燕教授正与青年教师分享研究成果《用精神行走的人——记老一代北外外语教师的教育人生》。

  参加交流的青年教师说,与学校老前辈面对面交流,受益很大,不仅是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层面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他们的高尚师德和严谨治学态度感染着我们。”

  北京外国语大学严格执行教学督导制度,聘请学校资深教授担任教学督导,并严格执行学校领导和院系领导听课制度,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过程的监督,作为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主要保障。

  英语学院张芸教授担任督导以来,感触很深。每次听课后,她都不忘勉励青年教师:“不把教师当职业,要把教师当使命。年轻的时候,把学生当作弟弟妹妹,年长一点,就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

  2012年12月,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了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这一活动使许多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不仅锻炼了青年教师的业务技能,而且在教师队伍中强化了爱岗敬业的思想。

  “行走的课堂”

  “教学岗位到管理岗位的转换,使我有机会了解到学校宏观方面的政策,能力结构、思维视野都有了很大提高,这种不同工作性质的体验是宝贵而难得的。”欧语学院教师董希骁回顾在学校机关挂职经历时,非常感谢学校为自己提供了这次难得的学习锻炼机会。

  北外注重多岗位锻炼对于青年教师发展的重要意义,利用自身学科优势和现有资源,抽调青年教师到各类岗位上接受实践锻炼。学校推行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新入职教师担任辅导员工作,在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的关键阶段,强化青年教师对学生的责任感。学校还不断激励青年教师利用自身优势,到国家涉外的工作岗位上贡献才干、磨炼自己。他们中有些担任海外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有些担任中国驻外使馆文化处、教育处秘书,少则两年、多达五年,在工作过程中,民族荣誉感和责任感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升华。

  在为青年教师提供国外访学交流机会的同时,北外还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注重实践与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的相互促进。

  为偏远地区提供支教和师资培训的“歆语工程”,为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提供了平台。

  哲学社会学学院王立志老师曾于2011年暑期带领学生志愿者赴广西百色开展支教活动。他将这次实践看作“行走的课堂”,“一日不作,百日不食;具体见微,见微知著;实现教育的创造性转化……”王老师和他的学生团队对基层教育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2012年7月4日,青年教师代表从党委副书记文君手里接过了“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团”的团旗,北京外国语大学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工作正式启动。为使社会实践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社会实践五年计划》,从组织领导、参与范围、实践内容、考核评定等各个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划,力争在5年内有组织、有计划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实现青年教师的全覆盖。(戴木仓)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15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