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专业学术信息
教育学
农学
理学
哲学
法学
文学
医学
工学
历史学
管理学
经济学
艺术学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学术信息>教育学 > 正文
城镇化要与高等教育资源均衡分布紧密结合

     最近在浙江省调研,在为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感到兴奋的同时,笔者发现,该省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颇不相称。浙江省大多数县城甚至一部分乡镇已经发展为中小城市,201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463万人口中城镇人口达到3403.4万人,占总人口的62.3%,但全省只有普通高校82所(含筹建2所),平均45万人口一所,而且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相比之下,在美国,3亿人口有3500所大学,不到 10万人一所大学。按照这个水平,我国134735万人口应有13400多所大学,实际上2010年我国仅有普通高等学校2358所。

  大学是城镇化的重要引擎

  发达国家之所以城市化水平和质量比较高,一个关键就在于高等教育资源充足、配置合理。美国在推进城市化、城镇化之初,就把城市化、城镇化和发展高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并且特别注重高等教育资源在不同区域的相对均衡分布。美国大学在城市与城镇拥有大学数量的比值高于1:1的(即城市大学数量高于城镇的)只有18个州,而且高出比例平均不超过2:1,与之对应,另外33个州的高等院校多分布于城镇中,其比例在1:2以下的就有21个州,个别州甚至达到1:10。在日本,所有的县都有大学,有的县则拥有几十所高校。北海道570万人口,拥有大学62所。栃木县人口200多万,拥有18所大学。埼玉县面积人口700多万,拥有61所大学。爱知县人口710多万,大学有73所。兵库县人口556万,拥有大学57所。小小的冲绳县还有9所大学。中国即使是最发达的城市,高等学校的数量也比不上发达国家。2011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018万人,普通高等院校只有89所,大约18万人1所(但北京的大学几乎都集中在海淀一个区,布局极不合理)。同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 2347.46万人,只有普通高等学校(含独立学院)66所,约合 35.6万人1所大学。江苏省2011年末常住人口7898.8万人,只有普通高校126所,约100万人1所大学。

  一个地方建立一所大学,需要建立起服务设施、发展服务业,更重要的是,不管一所大学设置了哪些专业,任何知识都可以带来财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一个学者可能给这个区域带来一个产业,一批学者就可能带来一个产业群。高等学校所在地必然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成为一个区域联系外部世界的通道,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全社会先进生产力的聚集地,城市的生产方式是先进的,作为生产力主体的人,也应该是教育程度最高的。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和发展高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高等教育和城市化、城镇化紧密相连、相得益彰。

  反过来看,据专家研究,高校建在小城市恰恰也是最合理的,不仅办学投入少、成本相对较低,对提高人口素质和拉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也更加突出。尤其是高等职业学校更需要分散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从学生的角度看,到大城市上大学不仅要增加交通费用、生活费用,同时也会抑制大学生毕业后到贫困地区就业发展的动机,加大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难度。在城镇化进程中同时推动高等教育资源从超大城市、巨型城市向中小城市特别是县城乃至中心镇流动,对于城镇化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都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必须认识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不同规律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水平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城乡二元体制。由于我国现代化建设起步阶段只能把资源集中在城市,久而久之,城乡二元体制成为一种利益格局,城市占有资源越多,吸纳资源的能力就越强,而改变这种资源分布不均衡格局的动力就越弱,以至于城乡差距越来越大。正是针对这样一种现实,执政党才提出科学发展观,用以扭转和打破城市对资源的独占,形成城乡和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当然,相对来说,经济发展是需要资源集中的,这就是往往城市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原因所在。但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是有着不同的规律的,经济建设需要资源集中,因为经济建设追求效率,而社会建设则需要资源分布的相对均衡,因为社会建设必须着眼于公平。在我国现有城乡二元体制的背景下,如果为了强调经济建设资源集中的必要性而混淆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不同规律、片面追求大城市化,就有可能进一步恶化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分布的不合理和不公平的状况,从而阻碍加快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历史进程。

  而在社会建设资源当中,至少在现阶段,对于城市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来说,最为重要的是教育资源。有一所好的小学,就有可能建起一个好的中心村;有一所或者几所好的中学,就有可能建起一个好的中心镇;有一所或者几所好的大学,就有可能建设好一个县城或中等城市。从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来看,在城镇化已经成为拉动内需的最大潜力的条件下,我国迫切需要从合理布局高等教育资源入手,让高等教育资源成为中小城市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建设的重要引擎。

  在现阶段,由于我们对高等教育也缺乏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的意识,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过度集中于大的城市,列入 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高校全部设在巨型城市、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全国范围内只有寥寥几所大学建在县城,如曲阜师范大学在曲阜、浙江林学院在临安市、常熟理工学院在常熟。只有改变这种状况,把大学办到县城去,才能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应推动高等学校到县城办分校区

  从国外一些高校的经验看,在不同地区建分校区应当是加快高等教育资源合理分布的较好选择。创办于 1868年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考虑到加州地域辽阔、城市分布在不同地区,在此后若干年里,加州大学先后在不同地区设立了9个分校,包括戴维斯校区、尔湾校区、洛杉矶校区、美熹德校区、河滨校区、圣迭戈校区、旧金山校区、圣塔芭芭拉校区、圣塔克鲁兹校区,所有这些校区,都成为一个城市的核心部分。相比之下,中国一方面在把一座城市里的几所大学合并成一所大学,一边又在把若干所大学建在一个地方,名之为“大学城”,不知道有关当局究竟想要干什么。

  在大力推进城镇化的今天,国家应当立即制止所谓“大学城”的建设,同时全力将这些大学分散到中小城市特别是县城去。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可通过规划和具体的政策,引导和推动高校特别是实力雄厚的名校与县级地方合办大学分校区,中小城市特别是县城的领导者也不妨主动寻求名校的合作。截至2005年12月,剔除城市辖区和特区、林区,中国大陆共有2008个县级行政区,作为合理分布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关键一步,推动2358所高校各办一所分校(有条件的可以多办几所,条件较差则可以暂缓),就可以覆盖所有县城了。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15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