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专业学术信息
教育学
农学
理学
哲学
法学
文学
医学
工学
历史学
管理学
经济学
艺术学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学术信息>经济学 > 正文
新兴经济体牵动全球科技创新格局调整

                  创新版图大变局

                 ——新兴经济体牵动全球科技创新格局调整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也不断上升。在2011年IMF公布的一次治理改革方案中,中国的份额由原来的第六位跃居仅次于美、日之后的第三位。

  当前,全球知识创造和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深化,新一轮产业变革正蓄势待发。在这一重大战略机遇面前,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对创新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世界创新格局也随之悄然发生变化。为此,本报特组织专题报道解读新一轮产业变革背景下的全球科技创新格局,以飨读者。

  进入21世纪,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实力上升,冲击着以美国为首的全球力量架构,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全球经济重心正在发生“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也出现了同样的大趋势,其中亚洲颇受瞩目,但另一方面,美欧等老牌科技强国的基础和实力依然雄厚,世界创新格局呈现从“单极”向“多极”的变化。

  各方力量对比此消彼长

  新兴经济体持续加强研发与创新投入,已经成为全球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改变着以往由美、日、欧占主导的世界科技创新格局,使世界科技创新格局朝着持续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各方面的力量对比不断发生变化。总的来看,美国的全球领先地位受到侵蚀,欧盟在提高相对竞争优势上所作的努力产生了实际效果,日本在高技术制造业和贸易方面渐失优势,中国、印度、韩国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研发影响力不断增强。

  在过去半个世纪里,美国主导全球研发投入格局,但由于一些新兴经济体制定了强有力的研发计划,其研发支出领先地位已经逐渐减弱。按实际美元计算,美国研发支出的全球占比已从1999年的38%下降到2009年的31%。欧盟的这一比例同期由27%下降到23%。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严峻的经济条件面前,研发支出增长显著放缓,一些新兴经济体则表现抢眼。根据美国巴特尔研究所所做的2013年全球研发投资预测排名,按照购买力平价美元计算,中国和韩国将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五,金砖国家印度、俄罗斯和巴西也在前十之列。

  科研工作能产生新知识、新产品或新工艺。科研论文反映了对新知识的贡献,专利反映了有用的新发明。在科技论文产出方面,欧美的全球份额已经从1995年的69%降至2009年的58%。中国、韩国、新加坡、印度和巴西的科技论文产出快速上升,同期分别年均增长16.8%、10.1%、8.2%、6.9%和7.7%。相比之下,美国年均增速仅为1%,欧盟成员国为1.4%,而日本和俄罗斯分别以1.1%和2%的速度下降。从专利来看,美国专利局专利授给了居住在美国发明人的专利比例由1992年的54%下降至2010年的49%,这表明其他地区的发明活动不断增强。

  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经济可以创造高薪工作机会,贡献高价值产出,并能够确保经济竞争力。从1995年至2010年,发展中国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快速增长,其全球份额由12%增至21%。从高技术制造业产出来看,整个发展中世界的全球份额同期由9%提高至29%;美国所占份额由1998年的34%下降至2010年的28%;欧盟所占份额长期保持在25%,但2010年跌至20%;日本所占份额则从1995的27%跌至2010年的13%。正如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在《2030年全球趋势:不一样的世界》指出,技术中心已经开始从西方向东方和南方转移,而且随着企业、创意、创业者和资本更多地从发达市场流入发展中市场,这种趋势几乎肯定会延续下去。由于跨国企业将重点集中到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而且中国、印度、巴西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的企业正在迅速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今后15到20年间很可能会有更多的技术活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肇始于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科技创新以及科技创新政策产生了显著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全球科技格局多极化的步伐。经济危机使一些经合组织国家的创新活动停滞不前或出现衰退,但并未对一些新兴经济国家产生同样影响。

  亚洲科技发展风头正劲

  19世纪是欧洲世纪,20世纪是美国世纪,21世纪将是亚洲世纪。“亚洲世纪”不仅意味着经济力量重心的转移,也正在继续延伸至科技方面。从很多指标来看,中国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印度、新加坡、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其他亚洲主要经济体也都致力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开展世界一流研究,提升其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亚洲经济体的研发支出增长(日本除外)推动着全球研发支出分布的变化。美国巴特尔研究所的预测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和欧洲占全球研发投资的份额将为28.3%和23.4%,分别比2011年降低1.3%和1.2%;亚洲所占份额则将由2011年的34.9%提高至37.1%。另外,亚洲科研人才数量和科学论文数量也在显著增加,技术创新活动日渐活跃。在过去十几年里,受中国论文数量年均增长率达16%的推动,亚洲占全球科学论文数量的份额已从14%上升到24%以上。2011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专利申请国,日本和韩国分别位列第三、第四。2007年-2011年,东北亚地区(中国、韩国、日本)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迅猛增长,带动了全球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的增长。根据欧盟的2011年预测,到2020年亚洲领先诸国的PCT国际专利申请总数在全球所占份额将达到55%,这使欧美相形见绌。

  在重塑亚洲科技地位的过程中,以中国、印度和韩国为首的亚洲新兴经济体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韩国总统朴槿惠雄心勃勃,已宣布成立“未来创造科学部”,以统领全国科技政策与创新型经济建设,并计划到2017年将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由2011年的4%增加到5%。印度政府将2010—2020年作为“创新十年”,计划到2017年将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由目前的1%提高至2%,并在新的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中提出了印度用7年时间跻身全球科技五强的大胆蓝图。由于亚洲新兴经济体提高研发投入强度,欧、美在全球研发投入中的比重还将继续下降,并且与亚洲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由此产生的累加效应会更加明显。

  老牌科技强国实力犹存

  只有在世界格局中看到差距,才能产生奋起直追的紧迫感。新兴经济体的力量不断增强,但是美、日、德、英、法等传统科技强国基础雄厚,在许多方面仍然占据着领先或优势地位。一些新兴经济体虽然在科技领域显示出高增长率,但是起点相对很低,大多属于创新学习型国家,与这些创新领导型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首先,老牌科技强国在许多科技指标上的表现依然出众。一是研发投入强度大,基本占GDP的3%左右。其次,基础研究实力表现卓越。从诺贝尔奖获奖情况、世界前1%高被引论文、优秀研究型大学数量、《科学》和《自然》杂志评选的年度十大科学进展就可见一斑。三是高价值专利产出占优。2008年美、日、欧共计占三方专利总量的88%。四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集中度高。美国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0%;欧盟和日本分别为32%和30%;而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仅为20%左右。

  此外,老牌科技强国在重点科技领域也显示出巨大优势。在近年来持续迅猛发展、不断取得突破的生命科学领域,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论文产出相对比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要多。在纳米技术领域,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的政府研发投入高,其中美国联邦政府自2001年以来已投入达160多亿美元。美国在全球纳米技术论文中所占的比例下降,但优质成果多。从绿色技术领域来看,美、日、欧占有世界最先进技术。韩国科学技术企划评价院于2011年底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27个重点绿色技术领域的顶尖技术多数掌握在美国手中,接下来是欧盟和日本。

  尽管美国国内关于美国正丧失科技领先地位的呼声不绝于耳,美国科技实力依然傲视群雄,并且具有继续保持超级科技大国的重要因素。首先,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美国生活方式的基础,其科学技术事业既注重实用,又富有理想。从亨利·福特的制造业革命,到贝尔实验室,再到今天的研究密集型企业,美国一直受益于产业界的创新精神。同时,美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卓越成果令世人瞩目。在最近5年的37位诺贝尔获奖者当中,美国人占18位,接近获奖总数的50%。其次,无论是美国大学、科研机构还是大型跨国企业,许多都是世界级的。美国的教育体系出现了下滑,但仍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教育体系之一。美国有许多世界级的研究型大学。它们不仅执行基础研究,还越来越多地开展应用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研究,注重向产业界转移科学发现。第三,美国具备许多鼓励创新、创业的一流环境条件,如开放灵活的创新体系、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的资本市场、普遍流动的劳动者队伍。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15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