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大学制度演变 ——

    伴随着最早的现代大学的出现,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制度应运而生, 传播并影响至今, 对其研究和探讨也一直未曾停止。 从清末 “西学东渐”之初到 21 世纪走向世界的今天, 中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 并积极从滥觞于西方的现代大学制度中汲取养分, 为我所用, 推动着办学理念更新和大学治理创新。 可以说, 现代大学制度冲击影响和逐步融入中国高等教育的过程, 是西方现代高等教育先进思想和文化不断中国化的过程, 既是相互碰撞、 批判吸收的过程, 也是不断完善、 潜移默化的过程。
    一、 现代大学制度演变
    (一) 现代大学制度在西方的发展
    欧洲中世纪大学是现代大学的起源和发端。在中世纪行会组织方式的影响下, 中世纪大学内部管理组织和学术组织带有明显的制度性。 中世纪大学周旋于 “皇权” 与 “王权” 之间, 从教皇和国王处获得特许, 享有广泛自主权, 成为自由研究学问的场所, 并确立了大学自治、 学术自由、 民主管理、 学科教学以及学位等级等一系列制度, 较为深刻地反映了大学作为学术研究、 知识传播、 探寻真理这一独特社会场所的内涵本质和运行规则, 为现代高等教育活动所传承, 成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 19 世纪中叶, 在威廉.冯.洪堡的领导下, 德国高等教育特别是柏林大学 “确立了彪炳世界高等教育史册的 ‘大学理念’ ——大学自治、 学术自由、 教授治校、 教学与研究相统一” 1, 不仅改变了大学人才培养方式, 大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而且进一步扩展大学职能。 正是柏林大学通过制度创新, 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制度, 适时回应了时代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呼唤, 因而崛起为世界大学的中心, 并影响了整个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 现代大学制度与中国历史进程的共振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出现在 19 世纪与 20世纪之交。 1898 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 沿袭了日本东京大学的办学模式。 “五四” 运动后, 中国逐步从学习日本转向学习欧美, 中国大学方才追求建立具有自治权和学术精神的现代大学, 推动了西方大学制度在中国的扎根和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生发。 著名教育家、 北大校长蔡元培在未公开发表的 《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 中, 提出没有办学自主权、 没有学术自由就不任校长的鲜明观点。 胡适则在他著名的 《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 中提出要建立 “国家学术独立的根据地”。 2这些都体现了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设计先驱对学术自由与民主的执着。 1929 年 7 月, 国民政府公布的 《大学组织法》 明文规定: “大学校长不得由官员兼任”, 明确倡导政、 校分开,大学自治。 新中国成立后, 大学由人民而办, 为人民而办, 获得了新的长足发展。 但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和苏联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 高等教育在管理体制上高度集权, 高等学校基本没有办学自主权。 所谓 “大学制度” 在很大程度上, 变成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制度, 大学在一定意义上成为政府的附属机构, 而非独立的办学实体。 在革命第一的年代, 中国大学的职能被窄化为仅仅剩下政治职能, 而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 中国大学转而又依附于经济, 独立性还是难以谈起, 极大地束缚了大学独立、 创新精神的发展。
    -----节选范明《构建中国现代大学制度:普遍共识与中国特色》【作者简介:范明 (1956-), 男, 江苏金坛人, 江苏大学党委书记、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江苏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管理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文章来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2】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3——2010年 备案序号:京ICP备10021028号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与合作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