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

    现代大学制度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保障体系,也是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重要职能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体系。通俗地说,现代大学制度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大学的功能,规范校内各项行为活动的一个规则体系。只有通过建立起合理、健全的制度,将大学所拥有的所有资源,包括人、财、物,也包括大学的精神、传统、追求等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很好地整合利用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稳定的制度化的保障机制,才能推进大学的科学发展。下面,我就现代大学制度谈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与特征
    现代大学制度是实现大学功能的保障体系,我们如何根据现有的各项条件,最大限度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大学制度究竟包含哪些方面?当然,任何一个大学的制度都要受到国法和政府的政策法规的约束,在我们国家,同时要受到党纪的约束。首先它的高层次的约束是党纪、国法和政府的政策法规,这是任何一个大学必须满足的条件,它受到顶层条件的约束。只有在这个约束条件下,才能构建大学相应的制度框架。
    从制度框架方面来看,大学制度应该包括这么几个大的方面:
    第一个是决策制度。大学如何做出各项决策,决策有顶层的决策,即所谓的高层次的决策,也有民主的决策形式等和相应的各种约束条件。如党委会、校务会、校长办公会等议事规范和相关制度,通过加强沟通,明确各自的议事范围、规范议事和决策程序,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第二个是学校正常运作的运行制度。学校的主要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所以它的运行制度实际就是有关人才培养方面的制度,包括人才培养制度、科学研究制度和社会服务方面的管理制度,再加上后勤保障制度以及校内的人事制度等,这些都属于运行制度,主要作用是保障学校的工作运行和大学功能的发挥。
    第三个是资源分配制度。学校的真正权利就是对资源分配的权利,所谓校领导的权利也就在于对资源分配的权利,是科学的分配还是感情的分配,就要看资源分配制度是如何加以约束的。
    第四个是监督评价制度。任何一个制度体系的监督评价制度都是这个制度体系非常重要的方面,如果缺少监督评价,这个制度体系是不可能正常运行的,也是不可能发挥作用的,所以监督评价制度是制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总的来看,现代大学制度的框架体系是从以上四个方面来规定学校的各项制度,现代大学的各项制度也都可以对应到这四个方面中的某一部分。
    大学制度并不是一个通行的制度,它不像国际法那样,全世界各个国家都认同。大学制度首先必须和国情相适应。美国有美国的大学制度,中国有中国的大学制度,中国不能搬用美国的大学制度,而必须考虑到我国的国情。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我们的大学制度必须坚持以下方面:
    第一,作为中国的大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任何一所大学的制度在这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明确。我们必须要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同时必须要坚持校党委的领导,这是从大的办学方向方面规定一个大学的制度必须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的。我们不能一开口就说美国的大学怎么样,我们的大学怎么样,像这样去简单地评价。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别国大学制度,但是不能照搬。
    第二,我国的大学制度必须和民族的文化传统相适应。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奠定了我们传统文化的体系,我们如果在大学管理运行的过程中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矛盾,一方面国家不会允许,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会认同。比如说,大学生的住宿问题,在西方国家没有非常严格的约束,但是在我们的学生手册里却对学生的住宿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果学生私自在外住宿而未经批准,学校会对此做出一些校纪、校规的处理,这就是我们与国情相适应的方面。当然我们与国情相适应的远不止这一个方面,还有很多。
    第三,我国的大学制度必须和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比如高校后勤社会化的问题。几年前,高校后勤社会化在社会上很盛行,所谓后勤社会化就是高校不需要去管理后勤系统,整个后勤系统的工作都交给社会来管理。有些大学就是这么做的,但是我们学校没有推进这样的管理模式。因为我们发现,大多数地区社会化服务水平不能达到较高水平,还无法承担高校后勤保障任务,如果一个学生在宿舍出了问题,责任不在社会而在学校,政府要找学校,家长更要找学校。按照法律的规定,学生年满十八岁以后,就具有独立的公民权利,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中国目前还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这就决定了学校的后勤系统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社会化,我们必须管,不仅要管学生的教育,还要管学生的生活、安全和住宿等,这就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问题。又比如弹性学制的实施推广,现实情况条件下,特别是高校扩招后,本身教学资源等条件就有限,不可能真正允许很多的毕业班学生留下来,延长几年的学时。
    第四,大学制度必须和校情相适应。一所大学的制度建设必须与校情相结合,也就是说要与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层次、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和价值取向相结合,建立起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管理组织架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精干高效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管理、服务团队;建立起一整套与其承担的社会职责相配套的制度体系,以保证其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建立起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合理配置与平衡的体系,既要使大学在上级部门领导下正常开展工作,保证办学活动的合法性和有序性,更要保证教师、学生的学术自由和自主学习;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一方面可以保证教师热心教学科研,培育优秀人才,创造优秀成果,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安心学习,学好文化知识,发展完善个性,塑造健全人格。我们学校的制度化水平和其他学校相比,肯定还存在一定差距,之所以存在这个问题,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各高校的发展水平不同,我们学校和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在办学历史上相差几十年,所形成的文化传统不一样。同时,工科学校和理科学校的文化课程也不一样,文化不同制度也就自然不同,因为文化是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是学校制度的规定性不同,定位为研究型大学和定位为教学型大学的工作重心不一样,它的制度体系肯定有很大的区别;三是学校的经济基础不同,学校的经济来源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就意味着收入的支出方式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不可能是同一种制度;四是学校的文化传统不同,文化传统是跟学校的办学特色相适应的,是跟整个学校教职工所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相联系的,北大和清华地理上方位上靠得较近,办学历史也很接近,但两所学校在文化传统上仍有很大的区别,自然他们的制度体系也有很大的差异。
    至此,我们可以归纳出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些基本特征。
    其一是适应性。现代大学制度必须和国情相适应,和校情相适应,适应一个国家,适应一个地区,适应一个学校,所以大学制度是不能够照搬的。
    其二是系统性。现代大学制度应该具备系统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整个大学制度体系应该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学科建设等一切活动包括进来,学校的一切活动和行为都要做到有据可依和有章可循。如果说制度体系不完善、不系统,那么在某个方面的操作就具有随意性,而学校制度的随意性危害是很大的,对教师群和学生群的危害都很大,也容易产生社会问题。
    其三是完备性。现代大学本身应该先具有完备性。制度如何检查、执行和落实?有些制度是执行的,有些制度本身就是管制度的,如果没有这么一种完备性,很可能会出现有制度、有执行,但最后还是有制度落实不下去的情况。我们学校就出现过这种情况,党政例会上我曾传达了学校假期采用轮休制的方法,轮休期间,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仍要继续。结果有的学院就发现有些教师在利用暑假对学生进行技能性培训的时候却找不到培训地点的情况,这说明我们的一些制度缺乏执行和督促。一个制度本身的完备性是指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只有一个结果,若有多个结果的话,就说明这个制度不完备。我们制定这个制度的时候要考虑到执行的人和被这个制度所约束的人。比如每年评奖学金,各学院在预算时要安排一定的经费作为学生的奖学金,这部分资金划到学工部,学工部组织评审,再通知计财处根据评定结果发放下去,这样就可以避免在中间环节出现问题。我们的干部素质很高,从来都没有出现过问题。但如果有人想在这个环节里出问题,他就会出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制度缺乏完备性,而完备性又是政策制度有效实施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对于学校一系列的情况和制度,我们各单位应该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并加以支持。
    四是目标性。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战略目标,它的政策就应该有利于这个战略目标的实现。从小的方面来讲,各学院也要有每年的目标,也要有相应的政策来实施它。
    五是时效性。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制度相对于现状来说总是滞后的,但是滞后太长时间就会出问题。比如我校的博士引进政策已经变化了三次,如果不做这些调整就会给学校带来影响,因为学校发展得很快,就要对这些政策及时进行调整。另一个就是学校的科研奖励政策调整得较快,因为学校的科研发展较快,所以政策调整就快。大家对根据形势发展而调整政策的现象要理解,政策调整得快,也说明学校发展得快,这是一件好事。对于这些情况我们要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并给予支持。
    二、我校制度体系的特点与不足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制度问题日益凸显,大学制度方面的缺陷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成为了制约大学科学发展能力的因素。在我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全校师生就管理机制与体制方面反映的意见有58条,有关教学管理、科研与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与学生教育管理、校园文化、后勤服务与综合管理等制度方面意见有100多条,表明广大教职员工对学校的制度建设十分关注。
    我校制度体系的形成总的来说是沿袭借用为主,也就是在合并前各学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调整和修订,对存在政策差异的制度,采取了一定的统一措施而形成的,在通过几年的运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的修改和完善。
    总的来说,现有的这套制度体系还是健全的,绝大部分工作都有制度加以约束规定,因此我们学校在内部管理方面得到了省里的较高评价,认为我校的内部管理具有较高水平和较好的状态。但不必讳言,我们现有的制度体系仍存在着不少的漏洞和问题。下面着重讲一讲我们学校制度体系所存在的不足。
    我们的并校历史和制度体系的形成过程决定了我校现有的这一套制度体系是先天不足的。因为我们从来就没有针对并校以后学校的现状和发展目标来对现有的制度体系进行一次清理和修改。通过传承、沿袭、借用、局部修改所形成的制度体系决定了它是不完善的,这种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缺乏制度文化的传承。我们学校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实际上是大学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学校组建的时间不长,尽管党委行政从并校以来一直在强调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建设,但是还没有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大学文化和师生共同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原来五十年历史中的大学的属性、大学的目标、大学的层次跟并校后的长沙理工大学都有着本质的差距,不能简单地认为可以用原来的文化。一所大学没有一种文化的传承,特别是制度文化,发展是会受到影响的。所谓制度文化,就是全体校内干部职工对校内各项活动该采取的一种方式的共识和统一的思维方式。如果没有这种制度文化,那么一种新制度的推出,大家会在思想上觉得不可以接受。实际上,从并校到现在,我们一系列新政策的推出就体现了这一点。由于我们缺乏制度文化的传承,导致了我们在一些新政策推行的过程中要比其他学校困难得多。因为一些新政策与一部分教职工和一部分干部原来的思维方式是相矛盾的,这就决定了推进的难度。比如在2004年,我要求教务处出台教学事故认定办法时,就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我们学校那时还没有开展教学事故认定这项工作,还没有形成一种传统,大家对在办学的过程中间需不需要这个东西没有形成一个共识,最后通过做了很多工作才推行了这个制度。再比如关于教学中心意识的问题,我们在本科教育评估的时候特别强调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我在各种会议上讲到学科建设、课题研究时都特别强调我们不能因为学科建设和课题研究而削弱教学,教学的中心意识是不能动摇的。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因为我们的一些干部和教师还没有认识到教学的中心地位。在高校,无论什么时候,教学工作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要首先做好教学工作,再做好其他工作,但这种意识在我们学校还不是很强。对我们提出的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也在一部分教职工中间得不到认同,认为我们提出了不合实际的口号。实际上,从省里决定将两所学校合并组建开始,就决定了长沙理工大学只能建教学研究型大学。我们获得了博士授权点,我们就是博士培养单位,作为一个博士培养单位也就决定了这个大学是教学研究型的大学,所以这个建设目标不是我们想不想提和想不想建的问题,而是我们必须要建的问题,是我们要如何建的问题,是我们怎样加快建设的问题。还举一个例子,关于工作量计算办法的问题,我们提出的新政策和理念也很难为大家所接受。并校初期我们讲的是感情的融合问题,现在转变成办学理念的矛盾,这些问题的产生是一种大学文化的冲突,是一种制度文化的冲突。这两年学校推出的改革措施较多,新的政策出来后,就会产生一些碰撞与矛盾。由于缺乏传承的制度文化,大家对这些矛盾处理的方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思想也不尽统一。
    第二,现有的制度体系与学校的现状不相适应。从本质上来看,现有的制度系统适用于管理原来的长沙交通学院和原来的长沙电力学院,而不适用于管理现在的长沙理工大学;它适用于管理原来的小学校而不适用于管理现在的大学校。这就决定了现有的制度体系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性。原来的制度管得细,可以管到人,可以管到每一件事情,而不是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的进行宏观调控,不利于基层单位工作的开展和教职工积极性的调动,各个学院也没有创新的空间。学校要走战略管理、宏观管理的道路,加强学院管理的力度,让学院去管理各项具体工作。
    第三,制度缺乏完备性。制度的完备性既包括制度体系的完备性也包括每一个具体制度的完备性。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政策在推行时就变了样,这就反映了我们的制度本身缺乏完备性,我们缺乏一个管制度的制度。要贯彻落实制度,就要形成一系列管制度的制度。我认为大学里较好的管理模式应该是党委、行政、学校高管层或顶层主要负责战略设计或者说是制度设计、监督,各学院主要负责制度的执行和制度的细化。制度体系形成的关键还是各个职能部门怎么样去执行。要建立这套制度体系很困难,但还是能建立起来的,这套制度体系要实施下去就跟各职能部门紧密相关。所以,我们的职能部门要好好研究这套制度,要思考怎么去执行,要思考这套措施在哪些方面是为各学院各单位服务的,是起促进作用的。
    三、进一步完善我校制度体系的措施
    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学校将集中力量,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努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推进学校的科学发展:
    第一,加强我校制度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首先对我校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对自合并建校以来,学校及校机关各部、处、室以及具有管理职能的教辅单位制定的面向全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清理,在清理的基础上要求各职能部门对本部门原有的制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根据学校的现状和目标提出自己的意见,进一步修订和完备。通过对各类规章制度的“废、改、立”,站在学校长远发展的角度,适应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学校管理过程中的各种责、权、利关系,提高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方便师生员工办事,逐步形成从根本上、长远上保障和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
    第二,建立学院内部制度体系。学校主要是宏观管理,学院就从微观着手管理,各学院要建立一套制度体系,包括分配制度、进人用人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科研制度、专业和课程建设方面的制度、教学工作计量制度等等,要保证制度运行的科学化、透明化和民主化。
    第三,加强各部门的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单位目标责任制和岗位竞聘目标责任制,这是我们已经布置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和各单位的一把手签订目标责任书,这种目标责任应该层层下达,可以把整个学院的工作进行分解,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这样就可以强化单位的目标责任和每个岗位的目标责任。二是进一步修订财务管理制度,制定预算管理办法。我们应该给各学院更多的自主权,现在的预算办法很细,要到每年的五六月份才能出来,原因是缺少预算管理办法。我个人对计财处的指导意见是:我们将来的预算管理办法应该以人才培养的规模为基础来进行预算,就是这个学院培养多少学生,那个学院培养多少学生,有些学院担任了其他学院的课程,都可以根据学分等来进行折算,然后核定所有的经费和工作量,学院去运作、实现学校给定的目标,这样就在给予各单位更大的权利同时也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另一个问题就是原来的教学系列的岗位津贴制度应该要加以修改,可以有适当的职称系统,但要避免现在这样大的职称系统,应该科学合理地分配工作任务量,而不能出现相同的工作、不同的身份有比较大的酬金差距的现象。三是进一步完善资源优化制度和资源分配制度,包括实验室制度的改革,同时要建立实验室设备使用效率的评价制度、科研用房的制度等。调整和完善学校的资源分配和资产配置机制,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资产使用效益。
    第四,进一步完善学校决策机制。党委已经提出来了成立教授委员会的设想,教授委员会作为广大教师的代表,对于加强与决策层之间相互沟通的作用,形成一种决策与执行,应该说是有效的,所以我们要逐步推进这类制度。
    第五,进一步完善监督评价制度。现在任务分配下去后,还缺乏一个监督评价的机制。我们已经建立了机关作风督导团,但是机关的管理岗位责任制没有推行出来。这些该怎么和机关作风督导、督察工作结合起来,把这些工作落实,如何使监督、评价、落实的制度比较完善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学校第二届发展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校长,郑健龙)长沙理工大学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3——2010年 备案序号:京ICP备10021028号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与合作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