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研究项目
“教育理念创新”结题鉴定会会议纪要
    为更好地完成“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研究项目“教育理念创新”研究课题的结题工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于2011年6月9日召开了“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研究项目“教育理念创新”结题鉴定会。鉴定专家组成员王英杰、眭依凡、吴岩、张晋峰、马陆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谢桂华、赵书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范文曜、副秘书长叶之红,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曾天山、教育部社科司成果处处长魏贻恒、社会科学规划处处长何健,“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研究项目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谢桂华主持。现将会议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项目研究的总体情况
    谢桂华副会长代表项目领导小组,对项目研究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说明。谢会长在发言中指出:“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研究项目,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重大课题,同时又是被批准为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200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这个研究项目于2008年6月11日开题,已历时三年。三年来,从总体上来看,进展顺利,成绩显著。各研究课题组负责人都非常重视课题的研究,组织得力,研究课题具备了明确的问题意识、方法意识和概念意识。
    在研究中,各课题组力求做到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把历史与未来、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既借鉴国际经验教训,更重视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在整个研究工作中,呈现出如下特点:1.夯实基础,注重文献的梳理研究和信息的收集分析;2.从实然到应然,注重比较研究;3.直面主要问题,注重专家访谈;4.开展问卷调查,注重数据分析;5.拓宽研究视野,注重多学科研究;6.与实践紧密结合,边研究边推广应用。
    正因为如此,这个重大项目的研究,在学术上取得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强烈影响,某些专题研究成果己被政府部门所采用,乃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党和政府高层的决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已经列入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这标志着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从民间的讨论、学术界的研究変成了政府行为。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在《高等教育专题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作为国家目标。在《高等教育专题规划纲要》中指出:“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加快建设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教育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教育之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已经成为时代赋予我国高等教育崇高庄严的历史使命”。前不久,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前,教育部在为总书记准备讲话稿时,曾经建议报告的主题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虽然未能如愿,但效果与影响已经突显。远清同志说:“我在高等教育界已经很长时间了,过去还没有哪个项目在这么短时间内出这么多高水平的成果,一个题目有这么快、这么热烈的反响也还是很少见的。”
    课题研究取得这样的成果是可喜的,但我们也应该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在2009年8月到9月间,项目办公室对各研究课题的进展情况集中进行了中期检查,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课题研究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归纳、整理得较好,但缺乏进一步的研究与提升,在研究探索带有规律性的理论和观点方面不够:二是对新的发展趋势及未来预测的研究在高度上、广度上和深度上都还不够:三是各课题中子课题之间的协调与整合不够。此次中期检查有力地推动了研究工作的深入,此后,各研究专题对这“三个不够”有了很大改进。但从目前提交的准备结题的研究报告看,各研究专题之间很不平衡,上述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需要通过结题鉴定促进这些问题的进一步解决,推动研究工作水平与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结题鉴定工作的过程,就是推动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化与提升的过程,就是保证研究水平与质量的过程,决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对此,项目领导小组经过多次研究讨论,制订了《结题鉴定工作细则》,聘请了既有较高学术水平,又能严格要求、办事公正的评审专家,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研究水平与质量。各研究专题要充分认识结题鉴定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结题鉴定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地认真作好结题鉴定工作,把好课题研究水平与质量的最后一关。
    二、相关部门领导对课题研究的评价和希望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曾天山在讲话中指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这个研究项目意义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项目研究非常具有战略性。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列入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说明这项课题研究非常有意义,具有战略性。项目由远清同志牵头,以高等教育学会为纽带,团结了全国高教界的研究力量,规模、影响方面是非常大的。目前的课题研究成果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问题意识、方法意识,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中国和国际的研究结合起来,这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教育理念创新”研究课题作为第一个示范性结题意义和形式都非常好,许多新的思想、新的理论值得大家好好研究和学习。
    第二,项目研究起点高、队伍强、重调查研究,把结论、建议摆在数据和事实的基础之上,理论结合实践。许多课题组成员都是长期从事高教研究的专家、学者、大学校长、党委书记,这样一支研究队伍将教育的力量、科研的力量、高校的力量结合起来,大家共同合作,边研究、边实践、边影响决策。这个研究模式、研究思路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的效果是很好的。
    第三,项目研究成果的影响比较大。目前,项目研究的成果非常显著,既有著作,又有SCI的文章,还有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报告。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对《教育规划纲要》产生了影响,对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产生了影响。研究提高质量、建设一流大学等等问题,都切实认识到我们国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质量。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也把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视作生命线。这样一个重大研究项目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出这么多研究成果是不多见的;这么大的研究团队,这么高的层次也是不多见的。
    曾天山主任在讲话中还指出:现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主要强调要改变过去“三重三轻”的情况: 第一是改变重立项、轻结项;第二个是重经费、轻产出;第三是重论著、轻影响。全国规划办通过去年的课题鉴定,发现目前存在三个大问题:第一是成果平庸化,合格的比较多,创新的不多;第二是学术不规范现象比较严重,抄袭不注解的现象、把以前的研究成果拿到课题里面等现象比较多;第三是不按时结题,许多课题拖延时间,最长的可以拖到十年。所以,全规办现在在成果鉴定上狠下功夫,邀请高度负责、有专业特长的专家学者进行鉴定。同时,邀请专家帮助课题组进行修改。希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研究项目在这么高层次的研究团队努力下,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研究,能够出一批精品力作,在行业中树立了典范。
    教育部社科司成果处处长魏贻恒也谈了自己的几点感受:
    第一,课题研究意义重大,社科司非常支持课题的研究。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教育规划纲实施的第一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提出“四个大力”和三个“紧密结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希望各个课题组更加深入地研究。
    第二,现在许多课题已经陆续进入了结题阶段,成果很厚重。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岁周年,这个课题也是课题组献给建党90周年最好的贺礼。在此,向参与课题研究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第三,课题研究要经过三个关,开题、中期检查和结题检查。项目领导小组在课题管理方面是比较严格的,有着比较严格的管理程序,并专门成立了项目办公室。项目办公室对开题、中期检查和结题检查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组织,不仅下达了相关文件,还制定了相当严谨的结题细则,今天的会议是三关中的最后一关,是对以前研究成果的检验。检查和鉴定既是对成果本身的鉴定,又是对专家水平的检验。希望专家以学术为标准、以创新和质量为标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鉴定课题提出具体的意见,以便课题组对成果本身进行修改和完善。
    三、与会人员的思考和建议
    在听取了“教育理念创新”课题组的结题汇报之后,下午各个研究课题组成员就“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研究项目的结题准备工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现综述如下:
    (一)要把结题过程作为研究的过程,更要作为提高研究水平的过程
    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献君教授认为,要把结题过程作为研究的过程,更要作为提高研究水平的过程,要对研究的内容进行不断反思,因为研究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他负责的“教育理念创新”子课题2010年9月就完成了结题报告初稿,并将初稿提交了项目办公室。谢桂华副会长审核了结题材料之后,给课题组提了一些修改意见,课题组人员思考研究后进行了一次修改。2011年4月底,谢桂华副会长和高晓杰副主任还专门到华中科技大学传达了专家通讯评审意见。课题组人员据此又召开课题研讨会,进一步分析和深化研究。这次结题鉴定会之后,课题组还会继续进一步研究、深化、修改,一定会把结题过程作为研究提高的过程。
    (二)加大课题成果宣传力度,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在发言中谈到:在听取了刘献君教授的结题汇报后感受很深,专家提出的意见很中肯,指出的问题和建议对“意义与使命”研究课题也很有启发。结题的过程确实应该作为一个研究的过程、提高水平的过程。“意义与使命”研究课题组是由三个单位共同负责完成的,虽然课题组已经有研究报告的雏形,但还需要调整,要做到逻辑性上的连贯。从课题开始研究到现在课题基本完成,社会变化很快,从《教育规划纲》出台,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都吸取了这次课题的一些研究成果和思想。但是,课题研究还需要超前一些,如果我们的研究落后了,那价值可能就不大了。所以,现在这个时候就是一个再学习、再思考的过程,各课题组应始终密切关注教育的发展。此外,各课题组不仅要尽快把课题完成,还需要形成一些新的供宣传的研究成果,我们还应该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强国的声音,这是很重要的。“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在《教育规划纲要》虽然有所体现,但是不鲜明。因此,要努力使“高等教育强国”在全社会形成一个鲜亮的口号,真正成为社会共识、国家意志、政府行为,这还需要所有课题组人员继续推进,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课题成果宣传的力度,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一个好的氛围。
    (三)关于结题研究报告的篇幅和质量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岩认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个真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真问题。由周远清会长牵头做,课题研究很成功。“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开题之后,高等教育战线一呼百应。从目前研究看,出了很多研究成果,但研究成果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课题研究的开始和过程都很重要,但如果收尾不成功,还不算真正成功,或是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因此,他提出了两条建议:第一,要求每个专题都要有30万字的研究报告和书稿,这值得商榷。如果有新意、有创新的地方都淹没在字数里,那研究的冲击力可能会小很多,就会像《教育规划纲要》中提“高等教育强国”一样,不鲜明。所以课题的研究成果不一定都要30万字,写长不难,写精不易,30万字不应该作为一个刚性要求。第二,在收官阶段,为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应该要求每个课题组组长不能只作为战略指挥官,要亲自上手,因为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的把握与课题组组长是有区别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一个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做大的基础上做精。
    (三)关于鉴定意见反馈及结题报告修改的时间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院长胡建华认为,“教育理念创新”鉴定会起到了很好的结题示范作用,对其他课题组是一次很好的教育。他非常同意刘献君教授把结题过程作为一个研究的过程,并建议把结题过程作为一个提高的过程。现在的《结题细则》和结题程序非常好,与一般的结题不同,严把两次关,一次是通讯评审,一次是会议评审。建议今后把这两次关进一步做实,一定要把通讯评审的建议反馈给课题组,而且要给课题组一段修改的时间,规定在一个月左右或是一定时间内,把修改工作做好。这样通讯评审专家的意见能够比较好地落实,对研究成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起到比较好的作用。
    (四)各个研究课题之间要加强研究成果交流
    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安富在发言中谈了几点感想:第一,项目领导小组从这个课题研究开始到现在一直严把三关,对承担课题任务的同志来讲都是非常大的鞭策和激励。由于项目领导小组工作的认真、严谨、高度重视,各个课题组才有如此的凝聚力把研究做好。第二,采用专家评审的方式,特别是通讯评审的方式很好。“质量与水平”课题组去年已经邀请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一次初审,收获很大。虽然课题组经常在一起讨论,但是这样讨论多了大家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范式,超脱不了原来的思路,或是把握不住。请外面的专家给课题组提意见,让课题组人员能够豁然开朗、受益匪浅。课题组可以把专家的智慧吸纳到课题里面,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他希望能够在专家提出意见后一个月或是一个半月后再提交研究报告。第三,结题鉴定会方式很好,刘献君老师负责的课题结题,其他课题组参加并进行简要汇报,这个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十三个课题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现在每个课题都是单独研究,课题组之间交流比较少,难免彼此之间有重复,也有可能有冲突。通过大家交流可以避免重复,避免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研究课题中有不同的观点和说法。
    (五)各研究课题结题的时间安排和形式要求
    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迟景明认为:第一,每个课题的结题应大体有个时间表,各个课题组可以根据这个时间表调整自己课题的研究进度。结题时间不要拖得过长,这样容易使研究成果过时。建议根据今天每个课题组汇报的情况,大体拟定一个时间表。第二,在课题鉴定会汇报的时候,在《细则》的基础上,再突出一下主要汇报的内容,是否还要汇报创新点。
    江苏省教科院研究所所长宋旭峰认为,结题的时候是否可以相对集中,分批结题,大致有个时间安排,否则容易时间跨度很大。
    四、远清会长对课题研究的期望
    远清会长在听取了与会人员的发言后谈了自己的感想和期望。他指出:这个项目的研究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受到了有关领导的重视,如果没有相当水平的研究成果,很难有所交代。研究这个课题有两个目的:一个就是论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另一个就是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过了大改革、大发展之后,进入了一个大提高的阶段,应该做强。陈至立同志在2007年直属高校咨询会之前,已经召开了若干次小型专家会议,听取大家的意见,然后才提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在清华大学校庆前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杜玉波副部长召集了国内很多著名大学的校长、书记讨论胡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应以什么为纲领,11位校长中就有6位校长赞成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纲领,这凸显了大家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认识。一些政府的文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是比较一致的,都提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高等教育分规划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提法比较清晰,里面提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我们高教战线今后崇高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强国从民间的讨论、学术的研究逐渐变成政府的行为,这个项目不断地在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这也是我们预期的作用。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一提出来,在学术界的反响很大。现在许多学校的校长、书记论述这方面的文章也很多。项目办公室已经组织出版了二本研究文集,第三本也在筹备之中,估计可以出四本文集,十三个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都反应在里面。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当初开题报告中提到“为什么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怎么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什么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现在对这些问题都有所回答。
    回顾一下我们的历史,从理论要点到高教强国再到思想体系的研究,是很重要的三件大事,是高教学会和高教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大规模的研究。理论要点经历了跨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高潮,当时许多课题组的成员是高校的学科带头人或是领军人物。理论要点的研究获得了全国社科研究的二等奖,理论要点研究的内容对现在来说都非常有意义和学术价值。“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研究可能是目前全国范围内最大、动员力量最多的研究,全国一些主要的研究专家学者,和有兴趣的学校领导都参与到研究其中,也已经动员了几千人参加。这个课题是全国教育规划立项的题目,也是社科基金立项的课题。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不仅是推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更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研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从组织角度看,在高等教育研究界也是史无前例的。
    中国的高等教育研究多年来是一个弱势学科,我们的基础和研究力量还有很大的上升的空间,如何做强中国的高等教育研究值得研究。这个课题的目的就是要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研究,现在还很难确定这个目的达到了还是没有达到,但是没有现代化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不可能建设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做强中国的高等教育研究,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可能是许多高校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虽然现在许多高校研究所都有自己的研究队伍,但是比较薄弱,还不能明确研究哪些内容。希望通过这个课题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建设一支高等教育研究的队伍。
    高等教育学会对潘懋元教授、王承绪教授的表彰情影响非常好。最近还准备表彰北京大学汪永诠教授,这样的事情今后还会继续做下去。希望高等教育研究的队伍尽快成长,希望经过大家的努力,真正推动高校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关于结题工作远清会长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他希望一定要把结题工作做好,结题过程本身是个研究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水平的过程。现在大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需要大家继续努力。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推动大家的结题工作,结题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最后研究成果质量和水平。可能有些题目需要重新好好研究,希望大家多下功夫。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最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谢桂华做了大会总结发言。他指出:“教育理念创新”作为第一个结题的研究课题,项目领导小组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可以看出,这次提交专家审核的结题研究报告比前面提交的第一稿和第二稿有很大的提高,这证明课题组成员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表明他们确实把结题过程作为了研究的过程,更作为一个提高的过程。当然,需要强调的是结题鉴定结束以后并不代表课题研究已经结束,专家提出的许多意见,还需要课题组回去之后认真研究修改。项目领导小组还要对修改后的研究成果进行审查,并公布是否可以结题。
    本次会议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会议,为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结题工作,提高课题结题水平有重要的作用;本次会议又是一个统一思想的会议,为进一步做好后面的结题工作奠定了基础。整整一天的会议,大家认真讨论研究,体现了各个课题组对研究的重视。会后,项目小组和项目办公室会认真分析和研究大家提出的意见。也希望各个课题组回去之后把这次会议的情况通报给各个课题组成员,并向没参加会议的课题组负责人汇报。在向课题负责人汇报时,要特别强调专家在鉴定会上提出问题的三个角度:一是怎么做强高等教育强国;二是有没有创新点;三是对基本概念的界定和问题的提法是否科学、严谨,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是否准确。
    希望大家回去能够传达远清会长讲话的精神,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要尤为重视:同一个概念在同一个课题组内部就有不同的定义,这个问题值得很好地商讨;另一个是协调整合的问题,一些研究课题不是一个单位写的,是四五个单位完成的,如何把四五个单位的研究成果协调好,要好好研究。希望大家齐心合力,同心同德,最后拿出一个高水平的、经得住考验的、对国家有贡献的研究成果。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3——2010年 备案序号:京ICP备10021028号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与合作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