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创新
张文静
    【作者简介】张文静,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生
    【课题项目】本文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遵循科学发展观,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攻关项目之五“遵循科学发展观,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教育理念创新”(项目编号:08QG01005 )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项目编号:AGA080340 )的研究成果之一
    【文章来源】大学(学术版) 2010年第8期43
    美国高等教育由弱变强的历程与美国整个国家的崛起息息相关。如果说新国新梦、危局新政是美国大国崛起的历史浓缩,那么学习英国与德国并自主创新则是美国高等教育强国的真实写照。 美国作为一个高等教育的后进之邦,在仅仅百年(自19世纪中后期崛起计)的时间内完成了稚嫩的蜕变,并最终超越了英、法、德诸国,执世界大学之牛耳。纵观美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历程,可以说美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史是“光荣与梦想”和“危机四伏”并存的景象,然而借鉴他国经验、结合本国特点始终是美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的主线。从某种意义上说,高等教育的发展史即是高等教育理念的演变史,尽管大学对自身发展理念的自觉思考和探索始于19世纪初柏林大学的创建,但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大学理念一直或隐或显地影响和引导着大学发展的实践,高等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1] 不可否认,美国在取法英、德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理念,引导美国走上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之路,创造出了高等教育史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奇迹。
    一、美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历程
    美国高等教育强国之路始于以19世纪初弗吉尼亚州立大学创办为标志的“大学时代”,崛起于19世纪中后期。[2] 其中经历了三个关键阶段:19世纪初至20世纪前半叶的“大学时代”的开创;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高等教育反思与改革时期。
    (一)“大学时代”的开创——真正大学的崛起(19世纪初~20世纪前半叶)
    美国高等教育发轫于殖民地时期移植英国模式出现的“学院时代”,并形成了以哈佛学院为代表的九大学院,但这一时期仅仅是美国高等教育的起始阶段。19世纪,随着产业革命的推行和大规模的西进运动,美国开始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由此,整个19世纪到20世纪前半叶是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进入了高等教育史上著名的“大学时代”,州立大学、赠地学院的出现与发展、研究型大学的创立及社区学院的出现在完善美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同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国高等教育。[3]
    (二)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
    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规模迅速扩张,进入了大众化时期。其中,《军人权利法案》《国防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一系列法案的颁布是战后美国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张的直接动力,并使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资助以法律的形式得以固定化;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社区学院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收纳了大量高中毕业生,为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美国高等教育的反思与变革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20世纪70年代以前,可谓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代,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则陷入了重重危机,其中,财政紧张、经费短缺是美国大学的头号危机,这一时期由于里根政府和布什政府采取保守主义经济政策,联邦政府减少对高等学校的资助,经费短缺的矛盾日显突出;同时还遭遇了公众对高校的信任危机,公众普遍对大学学费的不断上涨不满,并对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断下降提出了质疑;学术道德和大学生信仰危机也加剧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困境。[4] 面对诸多窘境,美国开始寻求改革途径,自此,美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反思与改革的新时代。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针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工具主义大学理念以及对人文教育和人文学科的批评与反思而开展的。
    二、美国国家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创新
    “大学里的观念、信条、思想、理论很多,甚至会有彼此不同或冲突的理论和观念,它们并不都代表大学理念。只有最具代表意义的部分,且基本上在主流意识上发挥着持久影响者,才可能被认为是大学的理念。”[5] 教育理念就是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理念至少有三层含义:第一,它是人们对于什么是好的教育的一种价值判断,是一种理想状态,教育实践可以无限接近但永远不能与之完全重合,具有一定的永恒性和超越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过时;第二,教育理念是一种教育理论体系,带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真理性,符合教育的最基本的规律,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不同国家之间的教育理念可以共通、共享;第三,教育理念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它对一国的教育实践已经产生过或正在产生重大影响。
    指导美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的理念是指,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所出现的国家层面的、指导美国高等教育实践并经过实践检验的理想与观念,其基本特征是永恒性、规律性和实践性。本文以此为标准,并根据高等教育目标、高等教育的功用及发展高等教育的路径三个方面,梳理、归纳了指导美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诸多理念。
    (一)高等教育目标方面理念的传承与创新
    受实用主义思潮和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美国高等教育自诞生之日起,便担负着服务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美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始终围绕着其服务社会的工具主义理念而进行。在其实用主义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专业教育一度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就教育本身而言,它不过是一种工具,是解决商业、工业、政治和社会状况等问题的手段,它不追求某种终极的永恒真理和个体人格的完美,而要根据社会现实的变化,培养人才以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目的。但随着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识之士提出通识教育的思想,以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至此,培养专业素养与人文素养兼具的人才以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目的便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
    (二)大学功用方面理念的传承与创新
    鉴于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传统和高等教育理念,大学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基本功能,始终是美国社会进步的引领者,促进了美国社会多元化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1. 产学研合作理念
    产学研合作理念萌芽于西方国家,其产生与发展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功能发展的见证。产学研合作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学生优良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一种成功的人才培养方式,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普遍重视,而且在许多国家推广、实施并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大趋势。
    美国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起源于1
    9世纪的辛辛那提大学和安提亚克大学,当时是一种把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随后的50年时间里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成立了合作教育委员会,转年又成立了合作教育协会。1976年国会通过的《高等教育法》独立设立了合作教育基金。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产学合作发展迅速。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开始重视产学合作教育模式,通过立法、拨款等手段开始对产学合作实施多方面的影响;同时,美国大学也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加强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密切关系,按照企业急需调整专业设置,使培养的学生更贴近企业的需要,更适应高科技的发展;合作双方共同制定严密的训练计划,其合作项目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科领域。美国的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改善了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大学的技术创新依据政府的引导而开展;同时,大学与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的产品开发。美国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等都是产学研合作较为成功的范例。
    2. 社会服务理念
    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服务理念肇始于赠地学院的创建,最初表现为高等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二战后,受美苏争霸的影响,服务理念更多地体现为高等教育为国家利益服务,出现了高等教育的国家主义和高等教育政治化趋势。
    实用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也是长期以来指导美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理念。在实用主义理念的引导下,19世纪初州立大学运动时期,确立了服务世俗社会需要的办学宗旨和向学生提供超越殖民地旧式学院水平的教育的办学目标,并允许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性倾向。而二战后,两年制的社区学院由于其短期性和职业性、过渡性并存的优点发展迅速,接纳了49%的高校学生,并为社区的民众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成为美国社会不竭的知识源泉和服务站。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政府-产业界相互合作”的三螺旋模式产生,其基本战略是使学校与其所在地区企业界、公众以及政界领导间建立一种积极的伙伴关系,承担为社会发展提供战略性和前瞻性策略选择的重任。在此思想的指导下,许多地区的公立大学因地制宜地与地区各界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合作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促进了高校与地区间的共同繁荣。
    社会服务理念伴随美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已走过了近200年的历程,并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一大鲜明特征。美国实用主义的社会文化传统要求高等教育必须为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服务,这是高等教育社会服务理念得以产生的源泉;美国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为美国高等教育社会服务理念的产生提出了现实要求,是美国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动因;联邦政府是促使美国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形成和发展的最主要外部力量。美国政府介入高等学校事务,影响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教育立法和财政资助等手段完成的。
    二战后,美苏争霸逐渐白热化,交替进行的冷战、热战以及苏联卫星上天事件使联邦政府进一步控制高等教育,将高等教育作为美苏争霸的工具,此一时期美国高等教育服务理念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为国家利益服务,即呈现出国家主义的倾向。
    3. 教育公平理念
    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一般而言,教育公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接受教育的权利平等和接受教育的机会均等。
    美国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最快、规模最大、普及程度最高的国家。自其建国以后,在“自由”“平等”“民主”等理想的驱动下,美国历代政府及民众便开始了对教育公平理念追求的艰难历程,美国对高等教育公平的追求极大地推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美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一方面与其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国际上诸多因素的影响分不开,但另一方面也是其追求教育公平的结果。第一,“多样、多元、多层”共存的办学体制是美国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最鲜明的特点。第二,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教育公平理念,从而为公平的实现提供了法律保障。第三,基础教育公平的发展为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提供了有力保障。第四,兼收并蓄各国之长,发展本国特色,扩大世界影响,是美国高等教育公平的显著特点。具体来说,美国教育公平理念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其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发展中。
    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殖民地至南北战争前的精英阶段;南北战争至20世纪40年代的大众化发展的过渡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的大众化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普及化阶段。纵观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历程而言,高等教育的法治化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动力;充足的经费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保障;多类型、多层次高等教育的大发展直接促成了大众化的实现。
    (三)发展高等教育路径方面理念的传承与创新
    1. 国家管理高等教育的基本思路
    美国是一个以地方分权为主要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美国政府对高等学校没有管理权,根据联邦宪法的精神,教育管理权作为州政府的自有权利而加以保留,州政府负有高等教育的立法权和管辖权,为高等学校的运行管理提供政策、法律框架和经费支持。然而,随着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联邦政府逐渐意识到高等教育的兴衰与国家兴衰密切相关,因而逐渐采用法治和经济手段间接地加强对高等教育的干预,使之为国家社会发展服务。
    2. 政府管理大学的基本模式
    美国是一个实行地方分权的国家,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没有直接的管理权,只能通过立法和拨款形式间接干预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管理权主要掌握在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手中,因而形成了多元化的管理体制。主要体现在:州政府主要通过宏观管理对高校进行指导,很少直接干预高校的运行,各高校没有全国统一的招生和录取标准、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师聘任标准、没有全国统一的大学管理规则、没有全国统一的考试标准,高校基于自治的规定可以自行任命教授、自由选拔学生、自行决定课程的开设、自由筹措经费、自由分配经费;[6] 美国民间高等教育机构极其繁荣,它们通过对高等学校的评价和认证等对高等学校的发展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州政府则通过提高民间机构和组织的高等教育事务参与度、协调民间研究机构与大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协调州与州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对高等教育进行管理,由此,美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因其地域性差异,形成了多元化的管理体制。
    另一方面,在政府进行积极干预的同时,美国高等院校也保持了一贯的自治传统。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认为,美国学院与大学享有显著的不受政府控制的自由;虽然美国政府的影响在增长,但是院校有很强的独立性,诸多因素结合起来使美国享有的自主权比世界上任何主要国家的院校都要大。大学高度自治不仅是美国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最具特色的方面之一,也是美国高等教育之所以能在建国后一百多年的时间内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之一。[7]
    大学自治是美国大学的悠久传统,一直以来是大学学术自由的制度保障,它是大学本质的固有特征和大学对于政府及其他社会力量的一种相对独立的状态品质。[8]从1636年美国第一所高等教育机构建立到19世纪中期,大学自治经历了从产生到确立的过程,在此期间,大学的决策权从完全掌握在外部社会力量手中,逐步发展为教师群体争取到了有限的权力参与大学决策;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大学自治获得充分发展,行政人员和教师群体发展迅速,教师权力制度化;从20世纪中期至今,世界发展进入新格局,大学面临激烈变化的内外环境,大学自治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美国的大学自治制度主要体现在“法人-董事会制度”中,高校内部管理权掌握在各校的校董事会手中,董事会可以任命校长和其它重要的行政官员,聘用、提升、解聘学校的资深官员以及审议、通过年度预算和为学校筹措金,校董事会成员的任职及任期长短会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管理及生存和发展。[9]
    3. 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软环境
    实用主义社会文化思潮是美国大学思想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发展动力,是美国文化的核心,是美国民族的性格和精神。[10] 实用主义作为为美国民众广泛接受的社会思潮,是美国一切制度形成的基础和主流观念生存的土壤。实用主义由皮尔士创立,经詹姆士系统阐发,由杜威发扬光大,逐渐渗透至美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美国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根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支撑和主宰了美国人的精神生活。
    受实用主义思潮相对真理观和工具主义价值观的影响,高等教育中的实用理念反对欧洲传统的训练心智、培养绅士的教育观和知识观,而强调民主、自由、多元,主张将人才的培养与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要求高等教育服务于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认为,“美国高等教育无论从哪一方面做出牺牲,必得以另一方的增益为条件,或者是为了获得别的有价值的目的。尤其重要的是,在实现这些目的的同时,一定要保证效率的提高。[11] 可见,在美国形成了对效率的崇拜,效率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实用主义的有用性和效率性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渗透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理念、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另外,实用主义作为美国的民族精神在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进程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美国公众从来不把大学仅仅看作象牙塔,20世纪美国历史学家亨利?斯蒂尔?康马杰就曾这样评价道,对19世纪的美国寻常百姓来说,“教育是信仰”——条件是它必须“实用并带来红利”。受美国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实用高等教育理念,美国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正是在实用主义高等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以是否有利于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基本依据,将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站,采用适应社会需要的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多元化的学校类型和多层次化的纵向结构,并形成了多元化的经费筹措渠道,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有力地支撑了美国向世界经济强国、高等教育强国的跃进。
    多元化也是支撑美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动力,是美国政府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所必不可少的软环境。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是把多样化作为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相联系的一个概念提出来的。[12] 实际上,由于美国多元、包容的文化传统的影响,美国高等教育创建伊始就存在明显的多元化的特征。在20世纪70年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实现以来,多元化更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最基本的特征。美国高等教育多元化理念主要表现在:学校类型与层次的多元化、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多元化、管理体制的多元化、资金来源的多元化等方面。
    而作为大学最具特色而又古老的学术自由传统则为美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美国大学学术自由深受德国学术自由传统的影响,然而美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实用主义的精神又赋予了美国学术自由崭新的内涵。美国学院和大学经历了从学术自由思想的孕育、学术自由原则的确立到学术自由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几个阶段。学术自由与终身聘任制的紧密结合是美国学自由的突出特征,从而形成了美国特色的学术自由。学术自由的必要条件就是经济、职业安全的保障。美国大学学术自由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就是建立以教授终身聘任制为核心的教师聘任制度,保障大学教师的经济、职业安全。
    三、经验与启示
    纵观美国高等教育的产生、发展及走向高等教育强国的整个历程,可以发现,借鉴他国经验、结合本国特色自主创新始终是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线,是美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经验,其对我国的启示有:
    (一)改革高等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改革最紧迫的任务
    高等教育理念是指导一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理想和信念,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理念是支撑美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最终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原动力。美国作为高等教育的后进之邦,仅百余年时间便超越了英、法、德等老牌高等教育强国,堪称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纵观美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历程,借鉴他国经验、结合本国特色自主创新,及时摒弃旧有教育理念是美国走向成功的不二法宝。因此,可以说,改革高等教育理念,祛除痼疾,使之符合国家、社会发展的实际,是高等教育改革最紧迫的任务。
    (二)教育理念的提出要预见国内外社会发展的变化和趋向
    高等教育作为社会进步的动力站,必须“充分考虑每一项社会职能的实际价值,换句话说,它的教学、科研、服务都应考虑到州的实际需要,大学为社会服务,州立大学要为州的经济发展服务”[13],“大学应成为灯塔,积极促进社会发展,成为公众服务的必不可少的工具。”[14] 因而,教育理念的提出必须符合国家社会的实际需求,并在预见国内外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引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方向。
    (三)政府要积极发挥作用,在国家干预与大学自治之间寻求平衡
    美国联邦宪法虽然规定教育是各州的保留权利,但联邦政府从州立大学成立之初就介入了高等教育事务,以保证高等教育的世俗性,确保高等教育为国家、社会服务,二战后,联邦政府更是通过立法和向大学拨款等手段使之对高等教育的干预。然而,美国大学却享有高度的自治,这不仅是美国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最具特色的方面之一,也是美国高等教育之所以能在建国后一百多年的时间内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的重要因素之一。[15] 我国高等教育水平要获得较大程度的提升,最为关键的是要落实高校的独立法人地位,政府要由高等教育的管控者转变为高等教育的协调者,大学要在国家干预与大学自治之间寻求平衡,为高等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 卢晓中. 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
    [2] 根据美国高等教育史专家布鲁贝克的观点,美国高等教育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8世纪晚期,于19世纪最后25年中得到了真正的发展,最终在20世纪取得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席之地。观点详见:John S.Brubacher,WillisRudy.Higher Education in Transition: A History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URTH EDITION) [M].NewBrunswick (U.S.A.),London (U.K.):Transaction Publishers,1997:144.
    [3] 张文静. 美国走上高等教育强国的历程及其经验[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2):45-50.
    [4] 施晓光. 美国大学思想论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0-137.
    [5] 张楚廷. 大学的理念[M]. 待出版.
    [6] 沈红. 美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M].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158.
    [7] 孙士海,宋华明. 美国大学自治的制度保障探析及启示[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9-11.
    [8] 陈文干.“大学自治”内涵新探[J]. 江苏高教,2006,(5):4-6.
    [9] 刘建芳. 美国高等教育多样化的特点及影响[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4):14-16
    [10] 施晓光. 美国大学思想论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1.
    [11] (美)阿瑟.奥肯. 平等与效率[M]. 王奔洲等译.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128.
    [12] 卢晓中. 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96.
    [13] 邬大光. 范海斯的高教思想[J]. 高教文摘,1990,(5).
    [14] John S.Brubacher,Willis Rudy. Higher Education in Transition:A History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FOURTH EDITION)[M]. New Brunswick (U.S.A.),London (U.K.):Transaction Publishers,1997:167.
    [15] 孙士海,宋华明. 美国大学自治的制度保障探析及启示[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9-11.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3——2010年 备案序号:京ICP备10021028号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与合作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