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页

 

 

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教育模式

杨艳萍
(中南大学铁道校区社会科学系,湖南长沙 410075)

摘要:从时代和现实的要求出发,论述了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在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

必要性,同时构建了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

关键词:创业;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模式

文章摘自: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01年6月

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在1998年10月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宣言》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强调“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这对造就和培养21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创新时代呼唤创业教育。

一、创业与创业教育

1创业的概念

“创业”(enterprise),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中是这样定义:“创业,创立基业”。这里所谓的“基业”是广义的“事业的基础、根基”。“创业”即指开拓、开创业绩和成就,与“守成”相对应。从“创业”这个词的汉语用法来看,人们一般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使用:①强调开端和草创的艰辛和困难;②突出过程的开拓和创新意义;③侧重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新的成就和贡献。在王同亿主编的《英汉辞海》中给出了这样几种解释:①计划或设想,对于千一件事情的计划或设想;②冒险(事业)、事业、工程,尤指艰巨复杂的或有很大风险的事业;③企业(单位),尤指商业组织,如“a  small  independent enterprise”,小型独立企业;④有一定目的的活动或活动方式;⑤探索精神,事业心,进取心,胆量.由此看来,“创业”的内涵极其丰富,有性质、类别、范围和过程阶段等方面的区别和差异。

经济学意义上的“创业”,主要指通过利用各种资源包括人力和资本来创造价值,以产品或服务的形式贡献给消费者,同时自身获取利润并取得发展的过程。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创业是一个生产过程,又是一种生产活动,它强调各种要素和各个环节的有效集成、创业需要相关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资本。各种资本成分的集成、各种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人力和资本的结合共同构成了创业成功的保障。创业的直接结果是产出,产出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服务,但都必须是有用的或者说是有使用价值的。创业的直接目的是增值,没有增值过程就没有意义,也不可能存活。创业具有发展特性,这使它区别于一般的生活活动。就创业本身来讲,既可以是从无到有的创造,也可以是在现有基础上的革新。但不论是创造还是革新,独立地考察创业的内涵都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发展是创业的最重要的特性,成功的创业都是快速、稳健的发展过程。

2创业教育的内涵

基于“创业”概念的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我们可以这样界定:①进行从事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②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③进行经济增值、创利和发展等生产过程和生产活动的教育.显而易见,进行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和活动的教育,从广泛意义上看,必然包含了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的教育和进行经济增值、创利和发展等生产过程和活动的教育;而从狭义上看,则主要指传授和培养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和活动的知识和能力.就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而言,是指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人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等,为未来社会的经济发展发挥个体与群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展望新世纪,人类将步人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时代,因此,关于开创性个性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的格外重视.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开创性个性人才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开始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创业教育活动。

二、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开展创业教育是时代和现实的必然要求

科教兴国已成为我国的既定国策,加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的问题,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综合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紧迫要求,也是应对国际竞争,确保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抉择.但是,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有6%一8%,而发达国家达50%左右,即使是在中关村这样一个人才密度远高于美国硅容的地方,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也仅有20%,而硅谷却高达60%一80%。另据国家科技部的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全国5100多家科研院所,每年完成的科研成果近三万项,其中能够转化并批量生产的仅有20%左右,形成产业规模的仅5%。许多科研机构的成果因无人购买而派不上用场,使其经费缺乏的矛盾更加突出,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我国的许多企业技术落后,效益低下,没有竞争力,甚至面临关门倒闭的危机,却得不到能起死回生的技术成果.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缺乏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应是主要制约因素之一。由于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的单纯技术发明或创新没有创造原动力,方向感也不强,因此难以转化;还有,不少科研单位的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不甚合理,研究开发力量虽强,但市场实现力量却极为薄弱,使科研成果也难以转化。为此,1999年春天,国家科技部联合其他有关部委下发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从政策上激励科技成果的转化;采取相关措施,促使科技成果的直接转化。

再者,21世纪的就业竞争将日益激烈,据国际劳工组织1998年的《就业报告》估计:在全世界30亿劳动力中,有25%一30%的人未完全就业,约有1.4亿人失业。据预测,将有50%的毕业生不可能取得就业的岗位。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看,国家机关要求减员增效,难于再大量接收大学毕业生;大企业则因结构调整也难以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从求职者方面看,大学毕业生往往习惯于到国家机关或大企业中谋职,有求稳求卖(惠)的择业观.而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21世纪社会经济越来越需要更多的运作灵活的创新企业和产品,独立创业对未来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指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我国《高等教育法》也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充分体现了高等学校的作用和任务.要进行完整的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应以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精神)和能力为基础,才能使科教兴国的战略落到实处,使大学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变成现实,这已成为时代和现实的迫切需要.

2开展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措施

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1999年全国高校招焦人数猛增40%以上,而且这一势头将一直保持到2010年.连续扩招,使高等教育面临一次重大转轨:未来高校招生计划数将取决于人们送子女深造的欲望和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各高校的吞吐能力,而与公有制单位的用人预测数脱钩;高校培养人才的最直接目的将由仅仅或主要满足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部门的需要转化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随着今后每年的持续扩招,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将持续上升.高校将如何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由于传统的应试基础教育、专业对口式的教育模式以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为分数而学,为学时而教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现象较为普遍的存在,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窄、适应性差,高分低能,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时代创新教育的需要.为此我们要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及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革新,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等。

开展创业教育既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措施,也是高校办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开始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他们开展创业教育活动的方式之一是每年在大学举行“校园创业计划”大赛活动。“创业计划”亦称商业计划,它是一无所有的创业者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和服务,向风险投资家游说以取得风险投资的经营可行性论证报告。1983年“校园创业计划”竞赛活动起源于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此后又有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十多所大学每年举办这种活动。雅虎公司就是在斯坦一福大学校园创业的气氛中诞生的.目前,法国的某些商校也兴起校园创业之风.在国外大学的影响下,国内少数几所大学的创业教育也已经启动。清华大学创业者协会首开先河,于1998年举办了首届清华创业计划大赛活动。1999年3月清华大学开展了第二届创业计划大赛活动,历时7个多月:与第一届竞赛相比,竞赛与商业现实的距离拉得更近,比赛尚未结束,就传来一些创业小组正式成立公司,引来巨额风险投资的消息。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大学和江苏省的局域性创业计划大赛也在酝酿和筹备中。目前,有些学校还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和支持政策,如清华大学作出了允许学生在必要的情况下保留学籍、休学创业的决定,浙江大学也宣布允许学生休学创业、保留学籍等等.审时度势,开展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措施,这应成为高等学校的自觉理念并在教育活动中始终予以贯彻和体现。

3、开展创业教育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必然需要

现在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大批知识扎实、能力强、心理素质高、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且需要一批能创造就业机会的人才,而对于大学生本人来说,为了获取更多就业机会,在夯实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学习一定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在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科技素养的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创业素质的培养,这样就需要高校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进行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同时,还必须开展创业教育,在新生人学教育阶段,就注重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培养创业精神,帮助他们打消“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在随后的几年里再采取渗透和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业知识传授和创业能力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毕业生具备生存能力、竞争能力,既可去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而就业,又能在求之不得或为了寻求更好的自我发展机会时而走向自主创业的道路。这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又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真正成为服务于提高综合国力的充满活力和主动精神的社会个体和群体.因此,开展创业教育也是学生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三、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构建

我国发明创造教育活动在高校蓬勃开展时间虽然不算很长,但已形成一定基础,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且发展态势良好,这为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较高的起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发明创造成果逐渐商业化,为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可能性,更是极大地激发了开展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开展创业教育已是高等教育中势在必行的社会职责。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其基本教育模式目前尚处探讨之中,为此,笔者设计了创业教育内容体系的基本框架,探讨了实施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创业教育内容体系的基本框架如图所示:

创业精神教育是整个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将创业愿望、理想和信念等内化为学生创业素质的教育教学过程.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自我意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社会意识,帮助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树立为集体、为祖国、为社会主义事业艰苦奋斗、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远大理想和宏伟志向。

创业过程教育主要包括学习创业、尝试创业和自主创业等内容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基本途径.通过创业过程教育帮助学生形成以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等组成的合理有序的知识结构,树立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各类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重点培养和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各种综合能力.同时,还要加强知识产权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知识的价值,树立起知识产权意识,并学会保护自己创业成果的方法。

创业挫折教育就是要重视学生独立性、果敢性、坚韧性、适应性和合作性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塑造和培养.所谓挫折,就是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的过程中,遇到干扰和障碍而不能克服时所产生的紧张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开展创业挫折教育主要进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奋力拼搏的勇气、失败后再来的韧性和化弊为利的智慧等教育,培养应变能力、容忍能力与自省能力等。

创业机遇教育的任务是传授捕捉创业机遇的途径、技巧和方法,强化学生的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机遇是指一种机会或巧遇,它具有不期而至、稍纵即逝的特点.在鼓励创新的环境里,人们都有自己的创业机遇,但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而且,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关键在于巧捕良机。

以上四个方面的教育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交错进行、全面实施,这样才能切实保证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笔者认为,为保证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与任务—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的实施和实现,高等学校可采取以下途径和方法:

①学校领导要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观念,重视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建立创业教育机制,为学生提供创业环境和机会.广大教师要把握时代脉搏,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新型教学方法和途径,提高创业教育的能力.

②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和要求等,把创业教育学科课程化,或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系统讲授创业教育的内容;或以某门课程为依托和载体,在教学内容中安排创业教育的内容,互相融合,同步进行;或将创业教育的内容渗透在各门课程中,结合各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交叉安排,全面实施.

③营造良好环境,创造条件开展创业教育.如在学校制度的制订上,加强创业教育的舆论、氛围和价值观念的导向;依托宣传阵地,灌输创业教育的宗旨和意义,形成创业教育的精神环境;结合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开展创业教育,形成创业教育的人文环境;在校园人际关系的交往和互动中,形成创业教育的心理环境;结合校园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志愿者活动、班级团学活动等进行创业教育;通过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进行创业教育;组织专门的创业教育有关活动,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尝试建立创业教育基地(中心),形成创业教育的物质环境,组织开展各种创业活动,引发和激励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3——2010年 备案序号:京ICP备10021028号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与合作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