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页

 

 

美国大学创业教育模式及与中国比较

李楚英,王满四
(广州大学,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美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典型模式有聚集模式、辐射模式、磁铁模式。从中美大学创业教育模式影响因素比较的角度来看,美国具有良好的创业教育文化环境,中国则缺乏良好的创业文化,美国的教育理念具有鲜明特色,中国则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美国具有系统完整的课程设计,中国则缺乏合理的课程体系。对改进中国大学的创业教育的启示:确立包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价值观念,营造大学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重视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创业。

一、美国大学创业教育的三种典型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大学数量不断增加,他们建立创业活动中心、创业教育研究会等。创业活动中心与社会建立广泛的联系渠道,成立大学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资质评估机构等,形成了高校、社区、企业良性互动的创业教育系统,建立了创新教育联盟并设定了创业教育的标准。[1][2]

美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其不断探索与院校发展目标相一致的、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从总体上看,美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主要遵循两条轨迹:一是以创业学学科建设为目标的发展路径;二是以提升学生创业素养和创业能力为本位的发展路径。前者主要采用聚集模式,教学活动在商学院和管理学院进行,培养专业化的创业人才;后者主要采用辐射模式,教学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为学生从事各种职业打下基础。磁铁模式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3]

(一)聚集模式

“聚集模式”是传统的创业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经过严格筛选,课程内容呈现出高度系统化和专业化的特征,创业教育所需的师资、经费、课程等都由商学院和管理学院负责,学生严格限定在商学院和管理学院。这种纯粹性决定了“聚集模式”创业教育能够系统地进行创业方面的教学,其毕业生真正进行创业的可能性及比例非常高。该模式的创业教育也促使创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商学院和管理学院获得发展。

哈佛大学商学院是采取“聚集模式”创业教育的典型代表。作为在世界上最早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机构,哈佛大学商学院强调申请者的创业特质,并通过实施相关课程与活动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目前大约40%的哈佛大学MBA毕业生追求一种创业型职业生涯,如创业者、风险资本家或者创业咨询者。

(二)磁铁模式

采用“磁铁模式”的创业教育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非商学院的学生也能从创业教育中获益,具有创造性的创业努力并不仅仅来自商学院学生。麻省理工学院主要采取这种模式,其创业中心的使命就是:“激发、训练以及指导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所有不同部门的新一代创业者。”这种模式的创业教育往往先在商学院和管理学院成立创业教育中心,通过整合所有资源和技术吸引来自全校范围内的、有着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大部分创业教育课程,如“创业计化”、“新创企业”等适应各种专业背景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既可以修习创业课程,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辅修创业。整个项目的发展依托商学院和管理学院的资金、师资、校友等因素。创业教育中心负责整个项目的规划和运作。这种模式为商学院和管理学院之外的学生提供创业教育而不涉及经费、师资等方面的变革。

“磁铁模式”在保证其开放性的同时,也保证了运行的便利性。所有创业教育和活动由统一的创业教育中心负责协调和规划,师资和经费也有创业教育中心统一调配管理。这样的运行模式整合了有限的资源,有利于打造优质的创业教育项目,有利于吸引新教师的参与,也有利于校友募捐的顺利进行。

(三)辐射模式

“辐射模式”也是一种全校性的创业教育模式,它的发展机遇这样的一种理念:不仅要创设良好的氛围为非商学专业学生提供创业教育、还应该鼓励不同学也的教师积极参与创业教育过程。它的实施涉及了管理体制上、师资、经费筹集等各方面的改革。在管理体制上,学校层面成立了创业教育委员会,负责协调和指导全县范围创业教育的开展;所有参与学院负责实质性的创业教育和活动,根据专业特征筹备资金、师资、课程等。这种模式与“磁贴模式”的本质区别是突出了不同学院教师的参与。他们需要根据本专业的特征设置课程,从而保证学生能够结合专业背景进行创业。不同学院之前的学生可以互选创业课程,从而打破学科边界,实现资源共享。康奈尔大学是采取“辐射模式”创业教育的典型代表。

“辐射模式”创业教育的优势相当明显。对大学而言,在不同学院开展创业教育项目既可以广泛吸引校友,也可以赢得学生的信任;对教师而言,不同学院的教师以创业教育为平台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促进教师能力的提升;对学生而言,结合专业特征学习相关创业教育知识和技能,保证了学习的有效性。当然,“辐射模式”创业教育的运行和管理面临着协调、募捐、课程设计、师资等多方面困难。协调是“辐射模式”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比如在康奈尔大学,9个参与学院提供了很多创业课程,虽然这些课程都与学生的专业背景相符合,但是在课程之间缺乏关联性。另外,由于“辐射模式”利益的分散本质,院校无法为一个集中的创业教育项目募捐。在课程设计上,如何巧妙地将创业知识和技能融入到具体专业中也是对教师很大的考验。最后,由于创业教育师资由参与学院自行解决,如何动员更多优秀教师参与创业教育项目对院校来说是个极大的难题。

二、中美大学创业教育文化环境的比较

大学创业教育所处的文化环境主要包括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两种类型。其中校园文化既体现为一种观念,也体现在学校的制度和物质环境中,它对创业素质的提升具有整体引导、塑造和培养的功能,具有耳濡目染、点滴渗透的效果。把创业教育寓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对学生思想行为可以产生持久而深入的影响,并能有效地诱发受教育者的某些创业意识和心理品质。实践证明,文化背景对于创业会产生深远影响。除了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外,社会文化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校行为,而且还是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共同行为,它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

(一)美国大学具有良好的创业教育文化环境

美国大学具有比较深厚的创业文化,美国文化传统崇尚个性、个人自由和独立,鼓励通过个人奋斗获得经济上的成功,移民文化使美国人具有敢于挑战,敢于冒险的创业精神,因此整个社会重视和支持创业,宽容失败。美国是一个真正的创业型社会,即使在经济衰退时期大企业规模缩减的情况下,小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并提供新工作机会,据美国小企业部统计,在1987—1992年间,雇员少于500人的中小企业雇佣了53%的私人劳动力,占有了47%的市场销售份额,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1%;2/3的创新,从计算机软件到新食品开发,都归在小企业名下。美国的青年更是表达了强烈的创业愿望。18—29岁的青年中超过60%的人想拥有自己的企业,80%的18—34岁的青年想成为企业家,他们的创业动机中个人独立愿望超过了对财富的追求。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美国的少数民族和其他的一些弱势群体也将创业成功看作是实现个人价值、进入主流社会的一个途径。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在1987—1992年间,美国黑人拥有公司数量从424165个增加到620912个,增加了46%。[4]

(二)中国大学缺乏良好的创业文化

中国大学不仅缺乏创业,而且缺乏创业文化,这种文化不是一般的文化知识水平或个人学术修养,而是专指“与创业有关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氛围”。中国大学创业文化的缺乏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良好的社会创业文化环境。就目前而言,社会传统文化惯性给大学毕业生在创业的人际环境上带来了负累,社会对创业的态度未形成支持、鼓励励的氛围,这些外部环境因素对特别需要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的大学毕业生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对于政府层面,由于大学生并非我国现有创业大军的主体,工商、税务方面对高校毕业生创办公司虽有一些优惠政策,但从企业制度、人事制度、投融资制度上也未见对大学生创业具有很大帮助的特殊政策,目前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法规。

二是缺乏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目前我国多数大学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健全的、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学校内部的文化氛围、培养目标、激励导向、评价体系都未能向创业素质培养倾斜。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积极向上、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创业气氛,置身于这样封闭的、静态的、循规蹈矩式的“弱势文化”氛围中必将掩埋掉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和斗志。

三、中美大学创业教育理念的比较

(一)美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念特色鲜明

美国的著名大学都有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出富有特色的创业人才。百森商学院用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创业教育与当时经济结构形态变革的关系,并创造出全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创业教育应当着眼于“为未来的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有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其基本价值取向”,实质上是一种面向“创业革命”开发人力资源的教育创新理念。斯坦福大学教育理念是要追求新的知识,在教与学两方面相互影响都达到突出的效果,它与世界其他大学的差别就在于它们富有创业的精神,有不断试着跳出框架思考事情的理念。正是这些独特的创业教育理念促进了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二)中国大学创业教育认识仍存在误区

中国大学从事创业教育的时间比较短,从2002年开始,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开展试点工作,不仅没有形成鲜明的创业教育理念,就连对创业教育的认知都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首先,高校管理者的认识偏差。许多高校管理者认为创业教育只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对创业教育还停留在技巧、心理、政策、形势分析等方面的指导,还停留在举办创业教育讲 座、创业计划比赛等基本的层面上,对毕业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教育还未引起重视,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由此导致实施过程中的应付、变调等问题。其次,大学生的认知偏差。许多学生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他们认为只要拥有大学毕业文凭,将来就会出人头地,很少认真考虑过自主创业。多数学生认为创业教育是对少数创新能力比较强、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开展的教育,而大部分学生是难以涉足的。

第三,家庭和社会对创业教育的认知缺陷。多数家长对孩子大学毕业后就直接自主创业没有很高的期望值,况且对于相当一部分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或城镇低薪家庭来说供孩子读完大学已属不易,而学生自主创业又需要一笔不小的额外风险投资,所以他们不鼓励、不支持大学生创业。社会上有些人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持有一些看法,认为在校大学生创业是不务正业,荒废了学业,给大学生造成一些舆论压力。

四、中美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比较

(一)美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系统完整

我国学者卢丽华(2007)依据个体在创业过程中所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将创业教育按照意识—知识—能力素质—实务操作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对美国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类型做了分类,即分为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素质和创业实务操作四类(表1)。

表1所示,创业教育课程的类型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课程。理论方面的课程将创业宏观过程的内容具体化,从筹划、创建、组织、管理到运行企业这样一个过程来安排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创业过程细微的知识;实践方面的课程以理论方面的课程为基础,让学生通过机会选择、创业计划书的撰写、组织创业团队到参与创业计划大赛,体验创业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识别、评估机会的能力和应对不确定性环境的实践能力。

表1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类型

课程设置类型 

  主要学习内容

创业意识类

 创意激发、创造性开发、信息搜索、商业机会判断力、评估机会等

创业知识类

创新战略、组织设计、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风险投资、资本市场、电子商务、税务制度、知识产权、合同与交易、国际贸易、市场竞争结构等

创业能力素质类将 

 创意发展成创业流程、新公司的建立开办、信息搜索与处理、团队组
织、应变能力、管理沟充通、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

创业实务操作类

商业机会选择、制定商业计划书、资本筹集、创业竞赛、组织创业团队、创业企业的建立、创业经验的积累、危机管理等

(二)中国大学创业教育缺乏合理的课程体系

首先,课程体系有待完善。虽然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创业教育的相关讲座、选修课等,但这些仅是孤立的课程,呈现出零散破碎的特征,创业教育课程同现存其他课程之间的逻辑性、创业教育课程内部的逻辑性问题都还尚待进一步完善。

其次,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很多高校都仅仅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如企业计划大赛、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投资家论坛、组织学生参观成功企业、创办科技园和创业园与创业孵化器等。当然,创业实践活动以其自身具有的实践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素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将创业教育视为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这种认识和实践容易忽略创业能力的深层基础,容易把创新与创造平庸化为单纯的技巧和操作。而且实践证明,这种未上升到理论指导层面的创业“实务”教育,对创业型人才的理解及与各学科知识间的关系不够清楚,无法完善地构建起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完善学生创业的综合素质。

第三,未形成完整的课程群。尽管有些高校是以第一课堂的形式在开展创业教育,但仅仅是开了一门创业学课,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群,而且目前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的《创业学》教材,绝大部分是从经济学角度建构的,传统的商业教育固然有其好处,但它只是创业教育的一部分。创业是一个多方面的复杂过程,开展创业教育,还应涉及与创业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诸如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成功学、公共关系学、法学等一系列相配套的课程。

五、启示

(一)高等教育理念需要进一步转型

清华大学创业中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创业教育上,中国的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业观察统计的平均水平。[5]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因此,必须尽快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教育思想应包含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价值观念。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建立一个合理、有效、有发展潜力的目标体系。

(二)营造大学生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利用学校的广播、校报、校刊、板报和橱窗等宣传工具进行创业宣传,使培养创业人才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勇于创业的榜样,形成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勇于进取、乐于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尤其是从大学生进入校园开始就对其进行创业引导,让大学生结合自身能力对创业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通过这些,表现学校的创新奋斗精神,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以激发广大师生的自豪感、自尊感和创业精神。

(三)重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企业管理、金融财务、市场战略、商业计划、投资管理、人际交流、创业理论等课程,在相关课程中注重判断力尤其是“机遇识别”能力的培养、自信乐观态度的养成、团队合作能力的完善、旺盛斗志和充沛精力的保持等。同时特别要创业教育的实践性环节锻炼。大学还需要有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来实施创业教育。他们不仅要了解创业型企业的运作方式,还能对于学生的创业给出专业指导。

(四)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创业

国内目前大学生创业以技术含量较低的服务性、贸易性公司居多。台湾“TIC100”科技创新事业竞赛创办者苏治华认为,大学生创业应该是“Innovation”而不仅仅是“Business”,大学生应该有全球眼光,能够着眼于世界先进技术、先进理念进行知识创业。[6]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创业精神把专业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使知识能力应于实践中,更大范围地发挥专长,充分利用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促进转化,为我国原创技术的应用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雏形奠定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春花,施敏锋.“美国模式”对构建中国特色创业教育模式的启示[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报,2008, (3).

[2]李波.美国大学创业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3]梅伟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8, (5).

[4]University-wide Entrepreneurship@Cornel.l AnnualReportBy the Entrepreneurship PersonalEnterprise Program[EB /OL].

http: //epe. cornel.l edu/ downloads/EPE_Visions_2004. pdf,2004-12-11/2007-09-06,3.

[5]陈浩凯,徐平磊.印度和美国的创业教育模式对比与中国的创业教育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6, (9):45-48.

[6]陈茉.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演进特质[J].教育评论,2006, (6):104-106.

基金项目:2009年度广州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育体系与模式的创新研究”资助。

收稿日期:2009-08-27

作者简介:李楚英(1967-),女,化学化工学院,助理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高等教育。

HigherAgriculturalEducation,2010-2,2:89-92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3——2010年 备案序号:京ICP备10021028号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与合作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