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页


 

高等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李培根院士

下面我代表第五小组汇报。我们走访了许多专家学者,阅读了大量中外文献,基本的思想是希望理论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体现创造性。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下,抓住从强到强实然到实然。对教育理念的把握,关于如何发展教育,如何办学。另一个方面我们认为理念是分层次的,分为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和学校高等教育理念。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方面,我们侧重于国家高等教育理念,而不是大学教育理念。事实上,各个大学或者他的校长都会结合其条件找到适合其自身发展的理念。

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应该回答以下问题:国家要建设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建设什么样的高等教育生态,大学在社会进步中扮演什么角色,国家政府在管理高等教育的基本思路,这些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极其重要。世界高等教育理念的创新是高等教育的发展的根本动力。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决于高等教育理念。这体现在18世纪教育公平在法国。19世纪30年代德国提出兴教兴国,后来洪堡提出的教育和科研相结合的理念对德国教育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二战后美国将教育作为立国之本,这对美国高等教育的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理念,我们将从三个维度去审视:一个是目标、其次是功能,还有路径。我们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放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高等教育强国的标志是什么呢?我列两个最重要的:第一个是培养一批世界级的大师,第二个,世界其他国家的优秀学生愿意来中国求学。在一个是高等教育的体系,类型和区域分布。

从功能角度,我们大家熟知的高等教育的三大功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这都没错,但我的观点是,中国大学,即使一流大学,还缺少引领功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已经成为基本的功能,希望国家的规划中能突出一流大学的引领作用。首先在科学技术方面,我认为中国一流大学也不够强,未来中国更需要大学的引领功能。中国未来的一流大学如何引领呢,我们需要更多的原创。我认为引领还应表现在其他方面。我们曾经对市场经济讳莫如深,但今天完全不一样了。如果我们的大学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只是在当前的语境下讨论问题,如何发挥引领作用呢?在改革开放的早期阶段,我们更应该强调稳定,缺乏引领作用是可以理解的,但在未来的二三十年还缺乏引领,将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大学应更深的引领世界,大学的责任意识与参与意识需进一步加强,成为社会的脊梁。所以,我想除了在科技,在方方面面,大学完全可以走在前面,起到引领作用。

路径问题我将从教师投入、领导机制和教育生态三个方面讲。我认为政府在未来应大大加大投入。第一,限制教师收入的多元化。另一方面,大方面提高教师的收入。政府应大力加强对大学的投入。领导机制上,大学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但大学出现的行政化倾向严重,大学内部的关系太重,不仅表现在级别上,这不是与领导机制上有关的。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它的实现形式难道是唯一的吗?我认为它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党和政府如何管理大学,通过什么形式。还一个是高等教育生态、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和学术自由。多样性呢我想这是很多人意识到,坚持过的,这样做,高等院校会更有特色。学术自由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创新精神,如果在大学里没有真正意义的学术自由,教育会受到严重影响。蔡元培先生的思想在当今仍有意义。开放性主要是如何影响中等教育,这个我就不去细讲了。

一方面,我们要把教育实践深化成为教育理论。教育理论也应为实践服务,而不是某些很艰深的语言,让实践者很难懂,不利于推广。不同的一流大学虽然理念不同,但特定要素是相同的。我们要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批评。与时俱进,谢谢大家!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3——2009年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31015号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与合作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