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页


 

高等教育财政能力的国际比较

岳昌君(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尊敬的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大家好!

我代表我们第四个子课题组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的研究情况,我们的课题题目是“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之间的关系”。我们这个课题组是由里根大学教育学院和武汉大学教育学院联合承担的。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的条件和背景下存在和发展的,适宜的背景和条件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目标得以达成的基础和前提,否则,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就只能是一种空想。本研究的背景是指在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产生影响和作用的总体上、宏观上、历史的和现实的国际和国内的环境。条件是指直接影响和决定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础。鉴于背景与条件在涵义上有重叠,所以我们在使用这两个概念时并不做严格的区分。

我们的课题组又分成五个组进行研究。我现在要讲的是其中的第一个子课题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建设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分成四个方面。

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中国经济发展财政能力的变化。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并没有达到4.2万亿美元,只有3.86万亿美元。中国在去年首次超过德国,成为第三大经济强国。按世界银行的数据,我国在今年是没有可能超过日本的,明年有可能超过,后年一定会超过。中国经济发展三十多年,最大的特征是高速。从1978年到2008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8%,特别是90年代以来,平均增长率达到10.4%。伴随着经济增长,政府财政收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132亿人民币增加到去年的6万多亿人民币,财政收入从1992年以来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特别是近三年的增长率尤其明显。从1995年起,国家财政收入相对于GDP的比例逐年增加,从1995年的10.3%增加到去年的20.4%。
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有两个重要的年份必须予以关注。1999年,中国首次从最低收入国家迈入了中低收入国家;2001年,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2001年以后,我国经济增长的特点为既高速又大幅度。大幅度就体现在,2006年人均GDP增加到2000美元,2008年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收入、GDP以及人均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财政对教育经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有了很大的增长。这一点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体现。

第二部分我们来看一下中国财政对教育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年来中央对教育经费投入做出的努力主要是财政性经费占GDP的比例与预算内经费占GDP的比例两条线趋同,也就是说国家在做预算的时候就对教育予以了更多的关注。

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中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情况。从90年代以来,我国生均高等教育支出的增长非常的缓慢,特别是在扩招以后,生均经费还有下降的趋势。从结构看,社会捐赠、学费和大学的赢利收入都没有变化,这个下降的趋势主要来自于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
第四部分我们主要来做一下国际比较。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的数据,在毛入学率方面,中国远远低于韩国、日本及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经费方面,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中国只有0.62%,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在财政性经费占高等教育总经费的比例方面,中国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鉴于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存在可比性不强的问题,所以我们对与中国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做了一个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从上述三个指标来看,我国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我国要想建成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经费投入是必不可少的。这个国际化体现在师资国际化、仪器设备国际化等方面。我国高速、大幅度的经济增长,使我国具有负担高等教育经费的能力。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等方面也体现出我国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有着非常大的需求。总之,我们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首先就是要使高等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然后逐步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3——2009年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31015号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与合作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