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广播网----专家解读高考改革方案:不再一考定终身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8月10日7时32分报道,国内民间教育智囊机构21世纪教育研究院近日发布了一份“民间版”高考改革方案,汇集了众多教育界专家学者以及一线老师的智慧,而它“统一考试,分层多轨,自主招生,多次录取,公平公正”的改革思路,被认为与正在紧张起草中的官方改革方案目标相同。

昨天这则消息更引人关注之处还在于,报道引用一位参与《中长期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起草的专题小组的一位人士的话说:目前,《纲要》对于高考改革初步提出了3个方案,原则是不再一考定终身。报道披露了这3个方案的具体内容。

不过,正当人们对传闻中的三套官方版高考改革方案说长道短之时,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昨晚对此回应说,目前《纲要》草案还没有完全定型,这篇报道所提出的方案可能只是建议版本。而至于那份民间版本的高考方案,续梅表示,在4个月前征集意见时,教育部已经收到这份建议,并且正在研究其可供吸纳的内容。

此前曾有传言说8月份《中长期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草案内容将要公布,并进行下一步的意见征集过程。对此,续梅表示,目前《纲要》的公布还没有一个时间表。  尽管教育部否认高考改革方案已经形成,但昨天这则消息无疑又一次点燃了民间和业界关于高考改革的讨论热情。

直接操刀那份“民间版”高考改革方案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了中国之声的独家专访,他介绍了这套“民间版”方案的具体内容。

熊丙奇:具体来讲,就是包括考试内容的改革与录取制度改革。在考试内容改革方面,涉及的是在目前的每一个考生都是考同样的试卷这样一个基础上,来进行一个按不同的考试科目,不同的学校来进行分层多轨的考试;不同的学校考不同的专业,可以选择不同的难度的学科。

第二个方面,录取制度改革,主要是在目前集中录取的基础上,我们自主招生,目前高校也有自主招生,但是这个自主招生在某些方面还不很完善,因此我们希望能够推出学业水平测试这样的一个考试,每年可以考三次,学生可以选择最好的一次成绩申请高校,而且考试成绩是两年有效。

那么,传言中的“官方版的三套方案”又是怎样的呢?

方案1:通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参加高考的前提条件,可经过多次考试通过。高考只考3门:语文、数学、外语,不分文理科。高校根据高考成绩,参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方案2:同样以通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作为参加高考的前提条件,但不同的是,高考按学科群分类,共考5门:语文、数学、外语以及实验学科中与报考专业有关的任选一门和人文学科中与报考专业有关的任选一门,不分文理。高校根据高考成绩,参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成绩,择优录取。高校可根据培养方向和目标,以加权平均分数录取,不同专业加权系数不同。

方案3: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分开进行。考试内容体现不同特点,不分高低层次。

尽管目前人们见到的这几套方案并非最终方案,但他们中哪些精髓会被采纳?中国之声就这个问题采访了参与《中长期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起草和调研的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他表示,“民间版”和“官方版”改革方案其实都瞄准了同一目标,就是“允许学生参加多次考试,多给学生一些机会”。

顾明远:我们主要是解决这么几个问题,一要综合评价考生的素质,不能光用成绩来评定,要有一些综合评定;第二个思路是不要一次考试定终身,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这个方案还没有定下来;第三是我们想要分类考试,分类招生,比如说高等专科学校(高职这一部分)是不是不考了,高中毕业就可以进入高职学校,本科生要统一考试,统一考试标准要降低,这样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通过,但是对重点学校来讲(像清华、北大这样一些重点学校)有一些特殊要求,这些学校可以加试一些必要的考试。

既要统一考试,又有分类考试,又有分类录取的办法,考试和录取要分开来,考试可以统一考试,录取可以分类录取。

顾明远教授还透露说,尽管目前制定的是到2020年的中长期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但高考改革却并不是到2020年才能实行,高考改革边完善边实施,一直都在探索中稳步推进。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3——2009年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31015号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与合作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