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理念  提升发展水平  实现高等教育强省建设新跨越

沈  健

江苏省教育厅主要的工作思路
一、树立育人为本理念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树立核心竞争力理念  打造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三、树立服务地方理念    增强高校科研创新能力
四、树立人才强教理念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五、树立协调发展理念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六、树立改革创新理念    激发高等学校办学活力
七、树立教育国际化理念  提升高教国际竞争力
八、树立文化育人理念    营造良好校园育人环境
    
一、树立育人为本理念,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江苏现有普通高校124所,在校生数近177万人,毛入学率到2009年达到40%。江苏高等教育进入到了大增高、大发展、大建设,已经进入大提高阶段。近年来大力实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教学质量工程 ,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重点建设一批领先水平的专业课程、教材、试验示范中心和示范基地。积极推进学生培养的多样化,不断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十五”以来,共向社会输送了235万名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总体保持在90%以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下一步是继续将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的根本使命,将提高教学质量贯穿教学改革整个过程,确保教学作为工作的中心地位。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要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加强校际、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构建体制开放、机制灵活、选择多样人才培养体制。二是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全面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扩大高等教育选择性,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下一步加速区域、全省范围大学联盟,实施区域或全省范围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学生课程互选、学生互认。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产学研战略联盟等培养计划;努力建立一批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青年英才培养基地。三是要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加强实践、实验、实训基地和课程教材建设;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二、树立核心竞争力理念,打造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学科是知识的生产体系和组织体系,也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技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综合平台,高校的重点学科是支持技术创新、理论创新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高层次人才重要载体,使高校推进综合实力、办学特色重要标志。
    近年来,江苏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瞄准学科前沿发展,以一流学科建设,来促进一流大学。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制度机制。我们建立国家、省、校三级联动,分层次建设,全方位推进重点学科建设体系。
    全省高校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3个;有3个一级学科、13个二级学科列入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在教育部2007—2009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江苏高校有11个学科列全国第一名,31个学科位居前三名,89个学科位居前十名,学科综合实力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下一步组织实施“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 省财政今年安排10亿元优势学科建设资金,今后将逐年增加投入。
    力争用六年左右时间,通过建设高峰学科、培育杰出人才、产出重大成果、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等重点任务实施,建设一批高水平优势学科,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一是要显著提升优势学科建设水平。使江苏高校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数量占全国总数的10%以上,为部分优势学科进入国际评估排名前200名、若干优势学科进入同类学科国际评估排名前100名奠定基础。
    二是要显著增强优势学科贡献度。
    三是要显著加快高校改革步伐。
三、树立服务地方理念,增强高校科研创新能力
    大速发展,逐渐融入现代化建设事业,是积极贯彻党的方针第二要求,也是中国特色发展必有之路;是时代赋予高校历史使命,也是高校萃取知识,发展自己的重要举措。高校服务地方发展也符合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近几年来,我省高校积极围绕省里的重大战略新兴产业,以及严加严格开发战略行动,大力推进科教资源向战略性重点产业聚集。
    全省有80多所高校、2500多个学科团队与省内9240多家企业成功对接,初步构建“校企联盟”4100多个,服务企业的高校科技人员20160人(次),实现了校企合作从个人行为向组织行为、从少数学科领域向全面推进、从短期项目合作向长效稳定合作的“三个转变”。
    “十一五”以来,全省高校共出版科技著作784部,发表学术论文21万篇,获专利授权8458项,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2912项,实现技术转让3773项。2006-2009年,全省高校获94项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
    未来几年,我们将围绕国家、地方重大科技目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深入推进“校企联盟”行动计划,建立完善高端自主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相配套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
四、树立人才强教理念,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全省高校现有两院院士77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0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30个。今年起,我省又启动实施“江苏特聘教授计划”,计划三年内选聘江苏特聘教授60名,首批20名全部面向海外招聘。近年来,全省高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中,有20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0人获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资助。
    一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我们希望到2015年在海外选聘优势学科领军式人才200余人左右,实施江苏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计划。二是要要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成长机制。三是要建立高层次人才“集群”汇聚机制。以重点学科、重大实验室、重大研究的创新创业基地为依托,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团队,实施江苏的产业教育制度计划。要到2012年在省内选聘300多名高层次人才、知名企业家到相关普通高校担任产业教授。四是要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
五、树立协调发展理念,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近年来,我省加强统筹规划,加大政策引导和经费扶持,高等教育结构不断优化。
    一是布局结构更加合理,构建了相对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形成了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及技能型等各类人才培养格局。
    二是层次结构日趋合理,构建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高等教育层次体系。在加强“985”“211”高校建设以外,重点建设省里一批具有鲜明特色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是社会需求导向更加明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和设置专业的机制基本形成。
    要围绕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加强统筹规划,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要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加大“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对苏中、苏北高校和高职院校的对口支援力度,优化配置沿江沿海高等教育资源,增强服务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能力。
    二是要优化创新人才培养结构。加强人才规划和需求预测,扩大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力度,稳步扩大本科教育规模,优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构建各类人才协调发展的培养体系。
    三是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学科专业,引导新兴学科专业向“潮头”走,传统学科专业向“前沿”走,应用学科专业向“一线”走,优势学科专业向“高位”走。扶持建设一批与战略性新产业密切相关的新兴学科专业和特色学科专业,形成与产业升级相配套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基地。四是正确引导高校科学定位,错位发展,同类竞争办学特色,提高水平。
六、树立改革创新理念,激发高等学校办学活力
    江苏的高等教育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发展,在改革中提高。近年来我省举办普通高校民办二级学院,推进五个字办学,探索银行贷款,政府支持为主要特征的投资融资模式,大力创办职教园区、职业教育集团等方面,这些已经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理念,有力激发了江苏高等教育活力。
    “十五”以来,我省逐步加大区域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建设统筹力度,淡化隶属关系,积极支持“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和部委属高校,建成了一批省重点学科、品牌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不断深化阳光招生、规范收费等重点领域的先行探索,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为全省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以建立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江苏)试验区为契机,着力突破体制机制性障碍,依法增强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要加快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层次结构、高校类型结构,实现优势互补。
    加快高水平大学、特色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在重点领域取得一批核心技术成果。
    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共同举办若干所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水平大学,建立国际高教园区。
    江苏省高等教育到09年底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40%,依据《江苏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到2010年毛入学率达到60%,现在由于人数的减少,不到2010年也能达到55%,这5个百分点主要用于引进世界一流大学,跟江苏省优势学科相近,同时也是今后江苏省战略产业紧缺的人才。
    深化招生考试改革,探索招考分离、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双向选择、多元录取的招生考试制度。
七、树立教育国际化理念,提升区域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
    江苏省到2009年全省54所高校和科研所招收留学生12708人,学习生占45%。江苏省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一是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与境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多种形式合作办学;支持高校与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教育科研机构,培养一批国际人才;扩大海外教师培训规模。江苏省已经在北美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建立了四个海外基地。一方面使高校国际间合作交流持续性加强,另一方面培训了大中小学的骨干教师、校长、系主任等。三是要不断增强教育国际影响力。江苏设立政府奖学金,鼓励高校招生外国留学生、港内外学生来接受学历教育,计划到2020年江苏省的留学生达到5万人。
八、树立文化育人理念,营造良好校园育人环境
    一、要坚持德育为先。二、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三要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3——2010年 备案序号:京ICP备10021028号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与合作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