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等学校教学模式改革

刘宝存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一、创新型人才:世界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改革的共同趋势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
    通才--实用人才(专门人才)--全面发展人才--创新型人才
    1998年,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 “研究型大学应通过一种综合教育”,“造就出一种特殊的人才,他们富有探索精神并渴望解决问题,拥有代表其清晰思维和熟练掌握语言的交流技巧,拥有丰富的多样化的经验。这样的人将是下一个世纪科学、技术、学术、政治领域富于创造性的领袖。”
    哈佛大学前校长陆登庭指出:“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麻省理工学院 :“MIT致力于给学生打下牢固的科学、技术和人文知识基础,培养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牛津大学前校长C?鲁卡斯要求大学培养的人才“要有很高的技术,非常宽的知识基础,有很强的个人责任感、革新能力和雇用灵活性。 …… 个人不断地获取新的技术以适应其需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指出:“高等院校必须教育大学生成为学识渊博、理想崇高的公民,能够以批判精神进行思考,会分析社会问题,能研究和运用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而且能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原因
    1、国际竞争的加剧
    英国:撒切尔夫人在为1988年《教育改革法》进行辩护时说:“为了在明天的世界里同日本、法国以及美国进行竞争并取得成功,我们需要受过良好教育、训练有素的、富有创造性的青年人。如果今天的教育落后,明天国家的业绩就会落后。”
    美国:1998年12月,美国《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美国的目标是“领导整个世界”,绝不允许出现向它的“领导地位”提出挑战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美国大学协会2001年白皮书《美国研究型大学:服务于国家的机构》:“为了维持持续的发展和美国的领袖地位,美国必须倾力培养下一代的科学家、教育家以及政府和工业界的领袖,他们将是我国经济发展、人民富足和我国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的发动机。”
    2、知识经济的挑战
    教育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同时也是知识经济的基础。高等教育作为知识的传播、创造和应用的基地,在知识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知识经济一方面要求高等教育通过科学研究与开发发展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又要求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美国大学协会2001年白皮书:“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知识和信息技术,研究型大学的作用将增大,将日益在国家繁荣中发挥越来越大和越来越核心的作用。” “在整个历史上,技术始终是社会变革的强有力的引擎,但在最近20年中,技术竞争的狂潮横扫全球市场。”
    现在美国的领先地位已十分脆弱,“强大的、咄咄逼人的竞争者增多了,那些创新不足的国家通常都是超级模仿者,能够采用和改进新产品、新工艺或新服务的国家每天都在增加。在发展迅速的领域里,优势往往掌握在最先取得突破的国家手中,研究对于提高竞争力至关重要。”
    3、高等教育发展重心的转移
    20世纪6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普及,高等教育发展重心从数量转向质量。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
    二、何谓创新型人才:不同国家的理解和界定
    虽然各国在高等教育改革中都非常重视培养人才的创造性,培养创新型人才,但各国对创新型人才的理解并不一致。我国明确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创造型人才的概念,而国外并没有明确提出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创造型人才的概念,只有创造性思维、创造型人格等外延较窄的概念。
    1、创新型人才是与常规人才相对应的一种人才类型。
    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而所谓常规人才则是常规思维占主导地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强,习惯于按照常规的方法处理问题的人才。
    创新型人才与通常所说的理论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艺型人才等是相互联系的,它们是按照不同的划分的标准而产生的不同分类。无论是理论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还是技艺型人才,都需要有创造性,都需要成为创新型人才。
    2、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完全独立发展的,它们与人才的其他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
    创新型人才首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高度发展的人才。
    3、个性的自由发展是创新型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前提。
    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关于教育改革的第一次审议报告指出:“创造性与个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充分发挥个性,才能培养创造性能力。”
    4、无论是创新还是创新型人才都是历史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理解都会有一些差异同。
    当代社会的创新型人才,是立足于现实而又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博、专结合的充分的知识准备;以创新能力为特征的高度发达的智力和能力;以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中心的自由发展的个性;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献身精神;强健的体魄。
    三、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国际视野下的教学模式改革
    1、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建立以发现和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1998年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研究型大学必须“植根于一种深刻的、永久性的理念,即无论是在接受资助的研究课题、本科生教学还是研究生培养中,探索、调查和发现是大学的核心。大学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发现者、学习者。”
    “苏格拉底教学法”: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19世纪末哈佛大学法学院开始用“苏格拉底教学法”取代传统的演讲式教学方法,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问答辩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应用能力。
    “案例教学法”:20世纪20年代,哈佛大学商学院创立闻名遐尔的“案例教学法” ,教师在上课时给学生提出一定的个案,由学生分析个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强调把学习放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real-world problem),来探究问题背后隐含的概念和原理,并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习明纳尔(seminar):习明纳尔1732年起源于德国格廷根大学,后来为法、英、美、俄诸国大学所仿效。习明纳尔(seminar)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研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最初主要用于大学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教育阶段,后来使用范围开始扩大。
    高峰体验课程(capstone experience course): 高峰体验强调通过极点体验(culminating experience),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应用既有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结论的能力。教学方法应该包括项目研究、个案研究、习明纳尔、实践锻炼、小组学习、口头交流、书面交流等。
    本科生科研:教学--科研与教学相统一--科研与教学的割裂。20世纪60年代,美国一些高等学校开始设立本科生科研项目。1966年3月,苏联要求大学广泛吸引大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工作。
    2、高度重视实践环节,加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1)国外培养实践能力的传统模式:①实验;②实习; ③德国的双元制教育;④英国的三明治课程;⑤美国的合作教育;⑥日本的官产学合作。
    (2)培养实践能力的新模式:服务性学习
    美国高等教育协会:“服务性学习是学生通过精心组织的服务进行学习并获得发展的一种方法。这种服务要满足社区的需要,与高等教育机构和社区协调安排,帮助形成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它必须与学生的学术课程整合,强化学术课程,并安排结构性的时间让学生来反思服务经验。”
    (3)服务性学习的基本模式 :①一次性和短期服务性学习;②连续的课外服务性学习;
    ③课程中的服务性学习;④集中的/浸入式的服务性学习。
    我国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等学校教学模式改革之路:我国对创新人才的总体要求: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3——2010年 备案序号:京ICP备10021028号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与合作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