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创新

杨德广

 

     高等教育获得的成绩:高等教育理念变革创新,高等教育规模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地位空前提高,高等教育作用日益凸显,高等教育质量逐渐上升。
    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问题: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创新实用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
    一、中国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八大转变:
    一是从国有化的办学体制向一主多元的办学体制转变:从 国有化、包办型、供给型向一主多元的国家办学为主、多种办学体制的体制转变。
    二是从条块分割的领导体制向中央和地方两级领导体制转变:从条块分割、部门所有走向“共建、调整、合作、合并”。
    三是从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向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转变:即从统包管,等靠要转向“七项自主权”。
    四是从单一的投资体制向多渠道集资转变:从免费教育走向收费 再走向“财、税、费、产、社、基” 6条渠道。
    五是从以知识为本、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观向以人为本、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观转变:即从传统的“三中心”论 向 以人为本、以学为中心转变。
    六是从统招统配的招生就业制度向面向市场的招生就业制度转变:招生的制度经过了三个阶段的不同方式,第一阶段是 1952年实施“全国普通高校实行统一招生、统一考试制度”,第二阶段从“文革”停止招生到 1972-1976年招工农兵学员,第三阶段从1977年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后,多种招生形式:自主招生、加分制度、平行志愿法、千名状元无顶尖人才。
    同时还有高考科目和内容的改革,高考录取办法的改革,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从统包统配到“供需见面”最后到推向市场。
    七是从封闭的本土化教育向开放的国际化教育转变:面对西方封锁 提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指导方针,但“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如邓小平提出“请进来”、“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 另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同时也会促进教育国际化,应该积极开发国内和国际教育市场。
    八是从大学办社会的后勤管理体制向社会办大学的后勤管理体制转变:在计划经济下,高校所有的资源、经费掌握在政府手中,改革后“一校一户办后勤,校校后勤办社会”;改革开放后改为 “小机关,大实体”、“小机关,多实体”;也能够用 三种模式来实现:①脱离型;②剥离型;③校内型。
    二、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创新
    (一) 从高等教育单一属性论向双重属性论转变:高等教育当成上层建筑论,意识形态,并作为阶级斗争工具,办大学是福利事业,上大学是享受福利, 教育财政一向是“一工交、二财贸,剩下多少给文教”,最后才考虑到的;从教育是生产力,转变为教育培养人才,间接生产力,直接生产力, 最后发展成教育优先论,个人认为教育既是双重属性论教育既是生产力,又是上层建筑,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同时,学校既是事业单位又是产业单位。
    (二) 从高等教育体制一元化向一主多元化转变:改变一元的国有化办学体制,建立了一主多元的办学体制,办学体制从计划走向市场:改变“条块分割”的领导体制,改变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从集权走向分权、服务,改变单一的投资体制才,对于非义务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进行教育成本分担。
    (三) 从认定高等教育是事业性单位向事业性产业性单位转变:既有事业性,由国家统、包、管,又具有产业性,利用高校的资源为社会服务,增加经济来源。国外高校的教育产业、教育市场早就有这种市场行为。高等学校的教育产业,是基础性产业,具有“生产性”、“服务性”功能的第三产业部门。这需要观念转变:①不要把产业性与产业化等同; ②不要把产业性与乱收费等同;③不要把产业性与公益性对立; ④不要把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等同。
    高等教育由国家统包的弊端:①教育体制不合理;②教育结构不合理③资源配置不合理。
    发展教育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①高等学校是生产知识的产业,②高等学校是生产科学技术的产业,③高等学校是生产人力资源的产业。④高等学校是生产物质财富的产业, ⑤高等学校是生产信息财富的产业,⑥高等学校是提供消费服务的产业。
    (四) 从以知识为本到以育人为本的转变:
    1传统的教学观念——5方面 2更新教育观念,重新认识大学的本质和功能3我国高校教学改革4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5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成果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3——2010年 备案序号:京ICP备10021028号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与合作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