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研究课题简要介绍  

    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主题是: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现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研究课题简要介绍如下:
    一、课题立项背景: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于2008年初正式启动“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课题研究。进行这项课题研究,旨在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探讨我国高等教育今后一段时期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及目标,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集中高等教育领域的管理工作者、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为加速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启动“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课题研究有两大背景:一是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和经验。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得益于开放,开放推动了改革,开放本身也是改革。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近10年的大改革、大发展、大建设使得中国高等教育真正地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大提高的过程中,高等教育今后应该如何进一步发展,是否应该建设一个更加开放的高等教育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这是为什么提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问题的一个大的背景。二是继续解放思想。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继续解放思想,中国高等教育战线同样面临着继续解放思想的问题。在跨世纪过程中,中国的改革发展就是从解放思想开始的。现在,中国又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候,高等教育也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候。陈至立同志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18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这是中国高等教育进一步改革发展、开创新局面的背景,也是此项课题研究的大背景。
    二、课题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应主要包括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什么是高等教育强国”,二是“为什么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三是“怎样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在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的内容:
    第一,在继续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分析中国高等教育经过30年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这是改革的动力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第二,完善体制改革。高等教育为什么要进行大改革,主要是适应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跨世纪改革已经告一段落,但中国高等教育的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整个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包括缴费体制、经费筹措的改革等都很不完善。
    第三,深化教育改革。这是这一轮改革的重点问题。究竟怎么改革?目前进行了一些探索,比如教育部提出了教育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但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道路还很长,需要下很大的功夫,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使高等教育质量有很大的提高,所以深化教育改革的问题需要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过程中深入进行研究。
    第四,强化教育思想观念变革。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18次全体会议上,很多校长提出,要建设或者拥有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观念和理念。在这一点的认识上,比较十多年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要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思想、理念。
    三、课题研究历程
    “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研究项目于2008年2月发布后,在全国高等教育界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反响,课题申报非常踊跃。截至4月末,学会秘书处收到课题申请书143项。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并经会长办公会讨论通过,批准12项研究课题正式立项。这些课题将重点回答“为什么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什么是高等教育强国”、“现有基础能不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怎样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命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同志亲自出任研究项目的顾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同志任组长。该研究项目共涉及专题负责人及子课题负责人近百名,参与院校150多所,研究人员1500多名,研究队伍庞大;同时,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高教学会对研究项目投入600万元的研究经费。这些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织的各项课题研究中都是史无前例的。研究项目还被批准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
    2008年6月11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召开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会。
    “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研究项目开题以后,大部分研究课题都多次组织课题组研究人员进行研讨,集中学习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领会研究意图,加深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认识和理解;同时,结合开题报告会上评审专家的意见,对核心概念进行了反复的研讨,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逐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研究目标、厘清了研究思路,从而奠定了课题研究的思想基础。
    2009年9月前进行中期检查,举行阶段性成果报告会。
    2010年6月前后各子课题组结题,报送研究报告(学术专著),进行成果鉴定;
    2010年底全部著作出版,举行首发式及学术报告会,总课题结题。
    四、课题研究成果
    一、在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观点
    在“什么是高等教育强国”命题的研究中,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在报告中提出:对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本质和基本特征的理解都离不开对高等教育功能和属性的再理解;在研究中,应该让高等教育强国这样一个宏大叙事回归到高等教育规律的解读上来。
    关于“为什么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这一命题的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教授认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呼唤着高等教育的崛起,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从更高更宽视域透析高等教育的属性与功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大建设”。
    在研究我国“能不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问题上,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岳昌君代表“背景与条件”课题组围绕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问题阐述了他们的观点:中国要想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第一步要做的是,必须使得高等教育经费的相应比例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采取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实践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高等教育选择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项目研究所预设的九大路径在理论上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一些突破。
    “教育理念创新”课题组负责人、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土在报告中指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确立国家高等教育理念,为微观层面的个性化办学理念提供宏观指导;同时,还应在继承与批判中创新高等教育理念。
    “体制与机制”课题组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在演讲中认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正确认识学术权力,还学术权力以学术;加强制度建设,落实民主办学,教授治学;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优化结构”课题组负责人、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德祥教授在报告中从制度分析的视角阐述了制度变迁对高等教育结构变化的影响。他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核心内容在于转变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资体制、招生就业制度、高校内部管理体制。
    “质量与水平”课题组负责人、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安富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确立标准是提高质量与水平的前提;找准问题是提高质量与水平的突破口;制度创新是提高质量与水平的关键;学科建设是提高质量与水平的基础;教学改革是提高质量与水平的核心;文化建设是提高质量与水平的源泉。
    华东师范大学高教所阎光才教授代表“扩大开放”课题组在报告中指出: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应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开放的宏观政策与制度;利用我国经济崛起的优势,提升我国教育贸易服务水平;建立与完善引进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制。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袁本涛教授代表“建设高水平大学”课题组在报告中用翔实的数据阐述了高水平大学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未来高水平大学建设政策实施的建议。
    “做强地方本科院校”负责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潘懋元教授认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做强地方本科院校,而做强地方本科院校首先要研究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问题,包括“区域定位、层级定位、能级定位、人才培养定位等。
    “做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题组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李进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做强高职教育的持续过程。做强高职教育一是强化类型、强调特色,二是强化功能、强调内涵。
    “做强省一级高等教育”课题组负责人、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教授,北京教科院副院长吴岩教授分别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必须具备的条件以及构建与国家主体功能趋向适应的区域高等教育的视角,提出了集群化区域发展新模式等新的理论观点。
    总之,虽然各研究课题组得出的研究结论和观点还只是初步的,但在研究中通过点的突破,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为下一步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自中期研究情况综述)
    第二、研究课题取得了一批阶段性学术研究成果
    目前己在各类公开刊物上发表的研究论文达二百多篇,一些研究文章还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这些研究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调动了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及社会各界开展高等教育强国的研究积极性。与此同时,一些专题研究报告的研究成果还被相关教育行政部门所采纳和吸收。
    第三、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文集》第一集及《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已经出版。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3——2010年 备案序号:京ICP备10021028号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与合作 联系方式